“小兔来到我们班”的教育启蒙

2017-08-26 15:48吴海丽
师道 2017年8期
关键词:轮流小兔笼子

吴海丽

小兔对于我来说是极熟悉的,上世纪80年代初,家里饲养了许多小兔,多的时候有三四十只。每天放学后我一完成作业就立即挎上竹篮,拎着小锹直奔农田挑青草,那是小兔爱吃的美食。对于蛰居现代城市的孩子来说,小兔大部分时候停留在文学作品和想象中,一旦要求他们描述小兔,冒出的都是“红眼睛、长耳朵、短尾巴”的概念描述。并非孩子们没有和小兔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而是很多家长对小兔是否卫生、是否会传染疾病感到担忧。在儿子上幼儿园时,我也曾因这样的担憂断然阻止过他想饲养小兔的念头。

转眼,又一个春天来了。那天下班后,在路的拐弯口看到有人挑着许多小兔晃晃悠悠地吆喝着,耐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停下来看了一会儿。对于是否买一只回去饲养,真的犹豫不决,但是儿子信誓旦旦表示,他会努力承担,尽责尽力。是呀,我不是一直慨叹:小兔只住在孩子们的“想象”里么?不让儿子身体力行、亲身实践,怎么会对小兔产生真切的认知呢?

精挑细选买回一只小兔后,儿子的生活一下子丰富起来:给它喂食、挠痒痒,给它换洗兔笼,给它倒大小便……这些乍看起来不值一提的琐事无形中使儿子学会了照顾,也牢记了作为小兔饲养员应该承担的责任。他一下子知道了许多书本上看过却模糊不清的知识:小兔不能喝水尤其是生水,不能给小兔洗澡,也不能给小兔吃带有露水的青草或菜叶,小兔喜欢昼伏夜出,就算睡觉也很警惕……这些在饲养中摸索并逐步建构起来的知识拓宽了儿子的知识框架,激发了儿子进一步观察、探索、研究的欲望,还丰富了儿子的写作素材,《胆小的小兔》《我带小兔去散步》《小兔不见了》《贪嘴的小兔》等活泼且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日记自然而然地流淌到儿子的笔端。

看到儿子欣喜、珍惜的表情,我不禁想到所教班级的孩子。他们和儿子一般大,正是对万物充满好奇的年龄,那些偶尔出现在孩子日记里的小兔,总是能让他们兴奋半天议论好久。人人都养小兔,显然不现实;集体饲养一只小兔,是否可以成为现实呢?如果可以,那就可以圆了许多孩子饲养一只小兔的心愿了。如果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引导他们在饲养中学会观察、承担、分享,学会真诚地关怀、怜悯、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那将是一件极具教育意义的事。

于是,我选择利用晨会课向他们介绍我家小兔的日常起居,并重点描绘了小兔第一天到我家,夜里从纸箱里出逃,一家人拿着手电筒翻箱倒柜寻找的滑稽场面。这样的介绍,充分吸引了孩子们对小兔的关注:“它什么样儿的?好玩吗?”“它爱吃什么东西?”“它什么时候睡觉?”那些原本就想饲养小兔的孩子更是热情高涨:“吴老师,我们班能不能也养一只小兔呢?”

没过几日,有人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他家开始饲养小兔了。又过了些天,依依小朋友带着可爱的小兔来到了学校:一大早,小朋友的目光便被那雪白的绒球紧紧地牵住了,小兔动一下,孩子的眼神动一下;小兔一动不动,孩子们就一动不动地、久久地注视着,有的还会不放心地问:“小兔怎么不动啊?”一下课,小朋友一拥而上,紧紧围着小兔,有的对着小兔说话,有的抢着给小兔喂食,有的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摸摸小兔,有的问:“可不可以把小兔抱出来?”

放学了,有人急切地问能不能把依依的小兔借给他带回家过一夜。我把这个小朋友的想法传递给依依,依依犹豫了一下,红着脸说她要把小兔带回家给它建一张舒适的小床。提出“把小兔带回家”的小朋友,显然已经把小兔当成了重要的玩伴!但是,依依的想法也合情合理。在我看来,白天在学校共同饲养,晚上把小兔带回家照顾,是一个非常棒的主意,但小兔主人的认可和家长的支持都必不可少。如何使这个想法得以顺利推行,需要找到一个巧妙的契机,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开端。没想到,晚上依依的爸爸来电话了,原来依依所描述的回家给小兔建一张小床,完全是一个孩子最原始、最朴实的对小兔的珍爱所造成的不舍,她用一个美丽而又善意的借口,留住了自己心爱的小兔,是最为常见的对心爱之物珍爱的行为外显。幸运的是,依依的爸爸对教育比较在行,对儿童的心理颇有研究,他觉得让大家轮流饲养小兔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可以建立分享意识,是一个不可错失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就“如何指导班级学生轮流饲养小兔”在电话里展开了探讨,并就如何艺术地开导依依达成了一致。在他的智慧开导下,第二天一大早,依依高高兴兴地带着小兔来了,并且主动而又热情地告诉大家,她非常愿意让大家轮流饲养小兔,愿意让大家和她一起给予小兔最好的呵护。在孩子们热烈的掌声中,依依的小兔开始了轮流旅居的欢乐生涯。

为了让孩子们能留住这美好的时光,我特地提供了一本本子,在封面上认认真真地写下“依依的小兔”。轮流饲养,轮流记录,欢乐的时光就这样在日记中快乐定格:

你瞧,我正全力引诱她出来呢!可她是那么娇气,那么胆小,连笼子都不出!我只好把一些菜叶子放在笼子前,等她过来吃。果然,经不住美食的诱惑,她把头探了出来,随后就把整个身子钻了出来。我慌乱地关好了家里的所有门,小兔先左看右看了一会儿,然后慢慢地走了起来,最后竟然跑了起来。她现在正津津有味地啃着苹果皮呢!(张旻洁)

小兔跑到我的鞋子旁东闻闻西嗅嗅,好像很好奇:“这是什么?”然后飞快地跑到厨门口,从门缝里看了又看,闻了又闻,接着用后腿撑住身体,前腿使劲地往外扒,连试几次却都没有成功……(许多)

在依依的带动下,文文、奇奇、佳佳也先后把小兔带到学校给小朋友们轮流饲养,随之诞生的《朵朵的小兔》《小灰灰的故事》等连续观察日记,精彩生动而又富有生活气息:带小兔去学校的花园散步,追赶奔跑的小兔,抱着小兔和它说悄悄话,悄悄地看小兔四仰八叉慵懒睡觉的模样,看小兔拱起前腿鞠躬、挠痒的俏皮,体会小兔用爪子挑开笼子的插销、从笼子里一跃而出的欢快……每一个瞬间都被小朋友牢牢地记在心里。

我非常喜欢这些机灵活泼的小兔,它们给了我们欢乐和好奇,给了我们很多美妙的时刻!我们都爱小兔:爱它充满活力的脚,爱它吃食时快速蠕动的三瓣嘴,爱它的灵敏,它给我们带来无数的乐趣!小兔虽然有时候会一动不动,但我们知道,那是它在休息,我们从不会打扰它。我们一有时间就拿食物给它吃,我们不怕脏,也毫不在乎脏,我们争着抢着给它清理大小便!(张泰然)

我们可喜欢这几只小兔了!一下课,我们就像小鸟似的冲出教室来到小兔身边,有的给小兔拿来青菜、胡萝卜,有的忙着给小兔梳理绒毛,有的蹲在笼子前久久不愿离去!小朋友对小兔的爱就像妈妈对小宝宝的爱呢!(肖粲然)

我好想变成可爱的小兔啊,这样我也可以享受热烈的欢迎了!(陈婧)

小兔的到来,丰富了小朋友们的课余生活,充实了小朋友们的心灵,陶冶了小朋友們的情操。饲养小兔带来的快乐是纯真的,是毫不掩饰的!同样,对小兔表现出极大热情的还有我的同事:高大的体育老师一有空就到教室门口的草地上转悠——伸出手指逗逗小兔,抓一把青草喂喂小兔;五十几岁的张会计,一吃完午饭,就来看小兔,某日,她捧着好几棵青菜过来,一边剥着鲜嫩的青菜叶往兔笼里塞,一边嗔怪道:“你们给小兔吃得太少了!小兔会饿死的!”这样的温馨细节不胜枚举。校园里每一个知道我们饲养了小兔的人都会询问小兔的饮食起居,有如关心刚出生的婴儿,许多经过我们教室门口的人都会驻留片刻或探头张望。不知不觉,小兔成了校园生活里名符其实的明星。

但是,孩子的喜欢、同事的欢迎,老师的热切、部分家长的支持并不代表所有家长的全部认同。事实上,在具体轮养过程中,确实有少数家长对饲养小兔表示了反对,因为各种原因,“轮流饲养小兔”的实践活动并未坚持到最后。

为此,我特地在班级博客上写了一篇博文《为什么要养小兔?》——

为什么要养小兔?一定有人有这样的疑问。

是不是老师闲着没事干了?是不是花样太多了?会不会影响学习?……

其实,关于养兔子,我也犹豫了好久:如果,兔子身上有什么病菌,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病毒怎么办?

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不敢让孩子养小动物,就像不敢让孩子课间乱跑,课余不敢组织孩子远游一样。苏霍姆林斯基的民主学校的愿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是一种不切实的愿景。我们需要的只有两个字——“安全”!一想到个别家长的不理解,一想到必须面对的“卫生安全”,饲养小兔的蓬勃热情似乎一下子没了底气,以至于下课的时候,会再三叮嘱:就让小兔乖乖地呆在笼子里,不要去摸!不要去抱!抱了,摸了,请立即洗手!

放学的时候,看着小朋友兴致勃勃地拎着小兔回家,我会再三询问:“确定家长同意吗?确定吗?”因为曾亲眼看到一个孩子想把小兔带回家却被家长呵斥着放下、怏怏不乐的模样。

为什么要养小兔?不是为了写日记,不是为了搞花样,那是为了什么?

如果,你看到孩子在课间围着小兔打转,围着小兔叽叽咕咕,殷勤地为小兔拿这个递那个的快乐模样,你一定就能找到答案!如果你肯用心坐下来,读一读孩子们在饲养日记中自然流露的对生命、对养育的稚嫩思考,你也一定会为之震撼!

没想到,这篇博文得到了家长的热烈反应。网名“在珠媚园里的小男孩”的家长回应说:关于养小兔,确实也曾心存顾虑过。或是因为卖主的漫天要价,或是因为孩子自己定的目标没能实现,便一拖再拖。但孩子那恳切的目光,让我们作了退让——允许他饲养班上的小兔。清明放假前,儿子兴高采烈地将同学的小兔带了回来,然后是主动准备食物、喂食、做清洁——虽然那三篇日记的内容并不很精彩,但我打消了要他修改的念头,因为,至少,我看到了“快乐”!孩子日记中说“小兔明天就要走了,想起这几天对小兔的精心照料,我就想起爸爸妈妈对我的用心”,这句话,是让孩子养小兔的意外收获!

“妍婧怡神”说:养小兔子也好,养其它小动物也罢,其实都是为了去了解动物,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去关心它们、爱护它们。了解它们并不一定要直接和它们接触,那些小动物就一定想待在笼子里吗?它们眼里看到的是什么?它们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它们除了喜欢吃胡萝卜、青菜叶,难道就不想在草地上自由地奔跑?现在它们只能乖乖地呆在笼子里,无可奈何地咀嚼着小朋友们塞给它们的青菜叶子。它们开心吗?快乐吗?动物们有动物们的活动场所,人类有人类的生活空间,大家互不干扰、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才会构成大自然最美的画卷。

“下棋的小女孩”表示:因为各种原因,再三斟酌之后,我们提议吴老师做出暂停轮养的决定,希望大家理解。如今,孤独而缺少玩伴是孩子们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吴老师轮养小白兔的创意让孩子们既开心快乐又能亲身践行与人合作,真心感谢!期待若干年后,这段经历能成为我们共同的回忆!

三位家长的回应具有代表性,无论是热烈地赞同与支持,还是觉得动物与人应当各得其乐,抑或是顾虑后的退让,都是“轮流饲养小兔”这件事带给人们的深切思考,是事件本身与心灵碰撞后的思辨。无论哪一方,最终目标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孩子的快乐成长”!

“小兔来到我们班”轮流饲养的快乐实践,虽然只在孩子们的生命中做了短暂停留,却不可避免地成为回忆里的永恒。无论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快乐需求,还是为了“让小兔从印象走向现实”,抑或饲养过程中衍生出的各种教育期待、愿景与思考,不管是否在轮养过程中得以实现,我们都不可否认与抹杀它对孩子所产生的教育启蒙。这启蒙关乎生命,关系责任,情牵养育,心系呵护,教会分享!当然隐藏在这启蒙中的,还有那看不见摸不着,却已在孩子心田里深深扎根的纯真与善良!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轮流小兔笼子
大象和我
最好的爱情
逃出牢笼的袋鼠
基于能力培养的轮流写作日记探究
浅谈作文批改的几种方法
帮小兔逃跑
骄傲的小兔
100年以后
替鸭宝宝造房子
哇噢,植树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