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古建筑彩画保护修复前期调查方法初探

2017-08-29 11:31董佩佩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圣王孔庙彩画

董佩佩

孔庙古建筑彩画保护修复前期调查方法初探

董佩佩

(贵州省博物馆, 贵州 贵阳 550081)

通过对山东曲阜孔庙古建筑彩画前期调查目的和意义的探索,按照《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规定,在对曲阜孔庙建筑彩画历史沿革、等级形制、制作工艺、保存现状、环境等内容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古建筑彩画保护修复前期调查的技术和方法,尝试以为孔庙建筑彩画保护修复为案例,来探讨古建筑彩画保护修复前期调查的方法。

彩画;保护;调查;方法

在2011年开展的“山东曲阜孔庙古建筑彩画保护修复勘察研究”,对孔庙古建筑彩画进行了大范围的前期调查。据统计,孔庙共有65处古建筑,因其中21处未对外开放,故此次共调查了44处。本次调查包括普查和精细调查两方面内容。其中普查包括历史调查、现状及形制调查等,精细调查包括文献调查、现状及形制调查、病害面积测量、手绘病害图、形制图、现场三维激光扫描及检测分析等。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古建筑彩画作为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逐渐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开展前期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孔庙古建筑彩画历史、现状进行全面详实的了解,为后期的保护修复提供所需的依据,因此前期调查的方法尤为重要。如何掌握这一套系统有效的调查方法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孔庙古建筑彩画概况及调查的目的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家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

从公元前478年利用孔子的旧居改作庙堂起,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在这样漫长的岁月中,由于战乱、兵灾、雷火等原因,孔庙建筑也屡遭破坏。因此随着这些修缮、改建、重建次数的增多,孔庙的规模和布局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最后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状况,如图1所示。

孔庙共有65处建筑(包括十三碑亭),最早建于北宋初期,其彩画制作年代最早建于明代,如奎文阁二楼内檐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依次为奎文阁、大成门、大成殿、十三碑亭、启圣王祠。

曲阜孔庙内的建筑多为重檐,并以斗拱、彩画装饰,气势宏大。奎文阁更是以三重歇山式而与众不同。大成殿是曲阜孔庙的中心建筑,也是最重要的建筑,其彩画等级最高。在开间和进深上都是曲阜孔庙最大的,其他如寝殿,圣迹殿次之。整个曲阜孔庙建筑单体的规模各有变化,大小有序,主体突出。空间变化也随院落主体建筑而变化,建筑与空间匹配得当,和谐有序。

孔庙古建筑彩画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古建筑彩画的制作年代、彩画形制及工艺、了解病害数量、病害类型及病害面积、分布等。其意义在于:为曲阜孔庙古建筑彩画历史文化研究、保护孔庙古建筑彩画木构件以及修复档案管理提供全面、详细的资料;根据病害种类和分布规律,找出病害产生的原因和机理,为后期制定孔庙古建筑彩画保护修复方案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二、孔庙古建筑彩画调查内容

本次在曲阜孔庙调查的44处建筑,根据现场情况,此次调查包括四项基本内容:孔庙古建筑彩画的历史沿革、保存现状、形制工艺和保存环境。

1.历史沿革

根据《孔子故里志》和孔府档案资料记载,其历史沿革包括对孔庙建筑历史和彩画历史的描述或说明;建筑历史包括对建筑名称、始建年代、重修大修年代、扩建年代的描述;彩画历史包括对彩画形制及工艺的制作年代、造型风格、纹饰图案、尺寸大小、完残程度等的描述。

2.保存现状

孔庙古建筑彩画保存状况的总体情况:按好、中、差三个级别进行。对彩画保存现状以及对彩画保存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记录,如彩画赋存的环境条件、测绘、彩画病害调查及工艺分析等。记录方式包括文字记录、照像记录、图纸记录。应提供每个构件彩画的图片、病害图、纹样线图(带尺寸)。图片、纹样线图应能清楚反映文物病害状况。

3.形制工艺

孔庙古建筑彩画多种不同形制工艺的制作,都是通过技术或艺术的表现方法完成的。古建筑彩画的形制包括和玺、旋子、苏式三大类,工艺包括地仗和设色规律两大内容。

图1 孔庙总平面布局示意图

4.保存环境

孔庙古建筑彩画的保存环境调查包括:光照、温度和湿度、大气污染物(颗粒物、酸性气体、氧化性气体)以及生物、人为破坏情况的调查。保存环境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在于:(1)了解影响建筑彩画劣化的主要因素;(2)分析曲阜孔庙彩画的工艺特点。

三、孔庙古建筑彩画调查方法

从调查深度上来说,包括普查、精细调查两大类。其中普查包括拍摄、资料调查、现状及形制调查、表格填写等内容;精细调查包括拍摄、文献调查、现状及形制调查、表格填写、病害面积测量、手绘病害图、形制图、现场三维激光扫描及检测分析等。早期的调查技术由于受到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只能用文字和简单的图形来表示调查的内容。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调查技术工作越来越细化,还可采用摄影、激光扫描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1.普查:是指为详细地了解孔庙古建筑彩画的历史沿革、保存现状、彩画形制及工艺、病害种类等内容而专门组织的大规模的全面调查,其主要用来收集某些不能够或不方便通过日常调查收集的信息资料。普查比任何其他调查方式、方法所取得的资料更全面、更系统;可以反映一定时期的古建筑彩画的保存现状。普查的优点是信息资料比较全面、系统、准确可靠;但是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较长,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组织工作较为繁重。

(1)拍摄:照相,采用彩色摄影,目的是为了记录彩画现状,为其它保护工作提供资料,并为现状调查提供底稿。以圣迹殿外檐明间大额枋现状为例,相机与彩画的距离大约200 cm左右,照片尺寸大小28 cm×21 cm。如图2:

图2 圣迹殿外檐明间大额枋现状调查的照片

(2)资料调查:资料调查是前期调查中最基础的部分,其调查的方法采取现场勘查的方式,配合当地工作人员到档案局查找有关孔庙彩画的档案资料和孔庙布局总平面图,或采取人工访谈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调查的内容包括记录建筑名称、始建年代、重修扩建年代、彩画形制、彩画工艺、彩画维修部件等内容,再将收集好的资料用电子版的形式整理、存档。资料调查的任务比较繁重、涉及的内容较广,此方法是为以后孔庙彩画的历史记录和保护修复提供详细准确的材料。

(3)现状、形制调查:随着时间的推移,孔庙木构件上的彩画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环境变化、动物损坏、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的彩画在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甚至外貌形态上所发生的一系列不利于文物安全或有损文物外貌的变化。因此对本处彩画进行现状调查,包括详细了解彩画病害所存种类、分布范围、损坏程度、彩画类型及纹饰的描述等。采用拍照、文字、图纸记录(拍照采用彩色摄影,与彩画近距离拍摄,在表格上进行文字记录,用铅笔在A4纸上绘制现状图案)。这种方法能够清楚地反映孔庙建筑彩画的保存现状。现状、形制调查是为了了解彩画病害的分布情况与彩画装饰工艺,为研究病害发展规律与构图规律提供依据和参考。

(4)表格填写:根据孔庙总平面图的布局规划,我们将所要调查的内容制作成方便现场使用的表格,表格的详细内容包括:建筑名称、彩画名称、面积、保存状况、病害类型、病害面积、制作年代、彩绘工艺、照片及纹样线图等。再将现场记录的调查表输入到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记录孔庙彩画现状调查的内容,下面以孔庙东庑内檐南稍间北缝梁架举例说明,如表1。

2.精细调查:是指通过对单体建筑彩画所依附本体的构件尺寸、彩画自身面积,彩画等级、结构、工艺、细部纹饰、病害类型、病害面积进行详细的数据调查。本次调查着重于对孔庙启圣王祠的调查。

(1)拍摄:拍摄方法同普查时基本相同。以启圣王祠前檐东缝抱头梁西立面彩画为例,彩画总长132 cm,高48 cm。相机与彩画的距离大约120 cm,照片尺寸大小为47 cm×31 cm,如(图3)。

图3 启圣王祠东次间前檐东缝抱头梁西立面调查照片

(2)文献调查:通过现场勘查、图书馆、档案馆、网络以及向当地相关部门查找有关启圣王祠彩画的历史资料,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拍照或扫描,用电子版的方式进行整理、存档。这项调查工作应该重点突出,是为后期制定保护与修复方案提供详实的信息和有益的借鉴。

(3)表格填写:精细调查表格填写的内容与普查的内容完全不同,主要是对孔庙古建筑彩画逐个进行调查,表格的内容包括建筑名称、主要尺度、外檐及内檐规矩活画谱及纹饰重点描述等。表2是孔庙大成殿外檐及内檐上架彩画情况。

(4) 病害面积测量: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采用卷尺进行测量,病害面积的测量尽量不接触本体,并需要将不规则的表面近似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来进行计算处理,再将计算出来的面积汇总、存档。这种方法技术含量低、方法简单,耗费人力和时间,工作量较大。测量病害大小是为后期病害面积评估提供依据。

(5)手绘病害图:将需要调查的彩画构件用照相机进行拍摄,打印成彩色图片,现场手绘病害图时须将硫酸纸蒙在底图上,这是由专业测绘人员根据病害实际发生的位置、面积,按照病害标识图例进行手绘病害图的绘制(图4)。制定病害标识图例:根据启圣王祠现有的病害现象和人工破坏等情况,用不同的图案表示不同的病害类型(图5)。这个过程是后期计算机的数字化处理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估孔庙启圣王祠彩画保存现状不可缺少的手段。

表1 孔庙东庑内檐南稍间北缝梁架调查表

图4 启圣王祠外檐东次间东缝抱头梁手绘病害图例

图5 绘制现状图的图例

(6)形制图:绘制形制图的方法同病害图一致。形制图的绘制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孔庙建筑彩画的工艺制作和艺术特点,也为孔庙古建筑彩画的保护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绘制形制图要专业测绘人员在现场用铅笔勾勒纹饰图案。此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员,专业测绘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工作素质,有耐心。

(7)取样、检测分析:此次调查仅是对启圣王祠外檐大额枋部位进行现场三维激光扫描,并选择启圣王祠外檐大额枋部位一掉下来的颜料块取样。在实验室进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谱图分析以及金像显微镜观察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采用的是实验室分析与现场无损检测分析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丰富现场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文物保护效率。

四、孔庙古建筑彩画调查评估

评估是针对孔庙古建筑彩画前期调查的内容进行详细的统计,考量其价值,作为后期保护与修复的依据。评估的目的是给文物保护工作者提供能够帮助他们判断其保护价值的信息,进而指导其进一步的决策。

表2 孔庙大成殿外檐及内檐上架彩画调查表

评估从最基本的层次上讲,是对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判断。评估的技术手段可根据孔庙古建筑彩画调查的范围,有目的地利用感觉器官直接或间接地对其进行观察,以取得彩画现状的信息;也可通过查阅孔庙古建筑彩画历史资料,根据孔庙古建筑彩画所涉及的建筑特征、彩画形制及工艺、病害数量、是否有重绘等相关元素,按照统计学的标准进行汇总。从普查和精细调查的统计中得出,曲阜孔庙现存彩画的建筑面积约16 000平方米,彩画形制大致为:和玺、旋子、苏式彩画。尤其是苏式彩画最具有地方特色,如弘道门,其形制是硬卡子苏式做法。启圣王祠内檐彩画形制为金龙和玺,外檐为沥粉贴金、斗科烟琢墨旋子彩画。孔庙彩画工艺大致分为六种:单披灰、一麻二灰、一麻三灰、一麻四灰、一麻五灰和衬底地仗。其中大部分地仗工艺为一麻五灰做法。如大成门、启圣王祠。孔庙彩画共存在17种病害,分别是裂隙、龟裂、起翘、酥解、空鼓、剥离、地仗脱落、颜料剥落、金层脱落、粉化、积尘、结垢、水渍、金胶油渗出、动物损坏、微生物、人为损坏、烟熏。通过分析实地调查结果,曲阜孔庙出现的主要病害有10种:裂隙、龟裂、空鼓、剥离、起翘、地仗脱落、颜料剥落、结垢、积尘、金胶油渗出。

评估是对孔庙古建筑彩画现状进行全面、详实的调查汇总,需要收集有关孔庙古建筑彩画现状的详细资料,以便为后期全面地制定孔庙古建筑彩画整体保护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五、调查成果示例分析

以启圣王祠病害现状调查为例,通过资料收集、现状描述、病害面积测量、手绘病害图、现场检测分析等方法进行详细准确的统计,明确得知:

图6 启圣王祠外檐东次间大额枋病害对照图

图7 启圣王祠外檐彩画病害面积柱状图

启圣王祠始建于北宋时期,重建扩建年代是在弘治十七年,重修大修年代在金正隆二年(1157年)、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正殿五间庑殿顶,绿琉璃瓦,砌上明造,斗拱为五彩重昂,前檐石柱六根仍如明制:中间二根用盘龙,两边四根遍镌减地平钑小幅云龙图案,但雕刻水平显然不及崇圣祠所遗明代石柱。启圣王祠彩画工艺的使用年代,是在雍正7年6月,彩画形制与大成门类似,推测可能为同期所绘。内檐彩画保存状况较好,形制为金龙和玺;外檐彩画因受环境的影响,保存状况较差,其形制大致为沥粉贴金、斗科烟琢墨旋子彩画。据统计,内檐彩画存在18种病害,分别是:裂隙、龟裂、起翘、颜料层剥落、粉化、水渍、起甲、动物、地仗脱落、空鼓、疱疹、结垢、金层脱落、剥离、变色、油污、人为破坏、积尘。外檐彩画存在17种病害,分别是:裂隙、龟裂、起翘、颜料层剥落、龟裂、粉化、水渍、起甲、动物、地仗脱落、空鼓、疱疹、结垢、金层脱落、剥离、人为破坏、积尘。

以启圣王祠外檐彩画为例,结果得出外檐彩画病害面积所占的比例最大、最严重的是地仗层脱落、颜料层剥落、龟裂、积尘。这就需要调查人员对病害所处的位置进行标识、汇总。这也是后期进行保护和修复的主要内容之一。调查成果以启圣王祠外檐东次间大额枋病害对照图与外檐病害面积统计作参考(图6、图7)。

结语

对于古建筑彩画的保护修复,前期调查是重要环节之一,为进一步的评估、修复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因此前期调查工作必须全面、细致、精确、扎实。既要有普查,也要有精细调查。既要查找过去的历史记载,更要结合现场勘查。通过拍摄、记录、汇总等调查手段,收集大量详实资料,以保证古建筑彩画保护与修复设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1]蒋广全.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

[2]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彩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石谦飞,李荣.文物古建筑保护规划前期调研的内容和方法——以永乐宫保护调研为例[J].中北大学学报,2011,27(1).

[4]田兴玲,郑茗天,马清林,李志林.重庆大足牵手观音造像多层金箔成分分析[J].黄金,2010,31(4).

[5]潘谷西.曲阜孔庙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87.

G264.3;K879

A

1671-9743(2017)07-0116-06

2017-06-12

董佩佩,1985年生,女,贵州贵阳人,馆员,研究方向:陈列展览。

猜你喜欢
圣王孔庙彩画
北京孔庙·国子监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圣王与革命——由“汤武革命”看宋儒道统论中的“排荀”
“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文教思想及其实践
荀子“圣王”观与儒家道统论的内外维度
清早期 午门西番草三宝珠彩画
赵丹娜作 岩彩画《忘却》
清 碧云寺菩萨殿天花彩画
阎先公和他的瓷板色块泼彩画
全国孔庙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