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案在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2017-08-29 11:10范玉芳万小果邓建英
当代医学 2017年25期
关键词:屈光度散光源性

范玉芳,万小果,邓建英

(江西省南昌县人民医院五官科,江西南昌330200)

不同手术方案在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范玉芳,万小果,邓建英

(江西省南昌县人民医院五官科,江西南昌330200)

目的探究分析不同手术方案对白内障手术患者视力恢复和屈光度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白内障手术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2.0透明角膜不缝合自闭式切口,对照组采用3.5 mm自闭式无缝线透明角膜切口,分析两组患者视力恢复以及屈光度等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视力、手术源性散光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视力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 d(0.72±0.25)、1周(0.74±0.16)、1月(0.73±0.28)和3月裸眼视力(0.75±0.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 d(0.49±0.21)、1周(0.52±0.26)、1月(0.56±0.24)和3月裸眼视力(0.57±0.18)(P<0.05)。观察组术后3 d、1 w、1月、3月手术源性散光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87.3%)、1周(76.2%)、1月(74.6%)、3月手术源性屈光度改变率(7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 d(96.8%)、1周(92.1%)、1月(88.9%)、3月手术源性屈光度改变率(85.7%)(P<0.05)。两组患者屈光度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手术源性屈光度改变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采用2.0 mm自闭式无缝线透明角膜切口有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减少屈光度变化幅度,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屈光度

白内障是眼科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患者眼球晶体状浑浊,导致视力明显下降,近几年来白内障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当前研究认为采用自闭式切口能够降低手术风险[1],并能够降低术后炎症反应,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外科手术开始逐渐追求小切口的手术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减少出血量,但是也有研究认为由于手术切口靠近眼球,可能出现较大的散光,伤口不稳定[2],同样存在感染的风险,为分析不同的自闭式无线透明角膜切口产妇对屈光度和视力的影响,以本院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白内障手术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均为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散光0.1~2.0 D,排除青光眼、合并角膜炎、葡萄膜炎、内眼手术史、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男35例,女28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7.4±5.9)岁,下泪新月面积(16 485±10 519),总泪新月面积(28 505±15 435),传统泪液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4.51±2.67)mm,泪膜破裂时间(4.29±1.28)s,对照组男33例,女30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8.1±7.2)岁,下泪新月面积(16 863±8 933),总泪新月面积(30 344±12 971),传统泪液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4.63±3.26)mm,泪膜破裂时间(4.61±2.16)s,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术前3天,两组患者均给予左氧氟沙星(珠海经济特区生物化学制药厂,20140206)眼药水,每天4滴,术前1小时滴加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日本Santen Pharmaceutical Co.,Ltd.,20140312)散瞳。采用Bausch&Lomb Stellaris超声乳化仪操作。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1医师操作,采用0.4%盐酸奥布卡因(日本Santen Pharmaceutical Co.,Ltd.,20131106)眼球麻醉,均取11点透明角膜切口,在2:00方向切出长约3.0 mm隧道式切口,沿隧道切口,使黏弹剂充满前房,撕裂囊腔月7 cm,吸出干净晶核,清除残留晶核。采用黏弹剂扩大角膜,观察组患者做2.0 mm角膜切口,对照组做3.5 mm角膜切口,置入人工晶状体(美国莱菲公司)和折叠式硅凝胶(Amo公司Sensar)),全部清除眼球黏弹剂,涂抹典必殊眼膏(比利时s.a.ALCON-COUVREUR n.v.,20140109)。

1.3 观察指标分别在术前、术后3 d、术后1周、术后1月和术后3月,测定患者裸眼视力,采用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每次均采集3次图像,取最佳图像测定视力。记录模拟角膜镜度数、轴向和角膜散光值,手术源性散光量采用Jaeffe.s矢量分析法测定。记录术后3 d、术后1周、术后1月和术后3月屈光度,屈光度水平变化同时采用Carvy法和Jaeffe.s矢量分析法检测。所有检查项目均由同一医师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变化比较术前,两组患者视力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视力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 d、1周、1月和3月裸眼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手术源性散光变化手术前,两组患者手术源性散光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患者手术源性散光均不断减小,观察组术后3 d、1 w、1月、3月手术源性散光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屈光度水平变化观察组术后3 d、1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变化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变化比较

时间术前术后3 d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观察组(n=63)0.14±0.05 0.72±0.25 0.74±0.16 0.73±0.28 0.75±0.31 t值1.845 5.591 5.719 3.659 3.985对照组(n=63)0.16±0.07 0.49±0.21 0.52±0.26 0.56±0.24 0.57±0.18 P值0.067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源性散光变化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源性散光变化比较

P值0.341 0.000 0.000 0.000 0.000时间术前术后3 d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观察组(n=63)0.67±0.51 1.66±1.25 1.41±1.02 1.32±0.59 1.10±0.51对照组(n=63)0.74±0.28 2.65±1.64 2.67±1.60 2.42±1.25 1.85±1.23 t值0.955 3.810 5.270 6.316 4.470

月、3月手术源性屈光度改变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屈光度水平变化(n)

2.4 Jaeffe.s矢量分析屈光度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屈光度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屈光度均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手术源性屈光度改变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Jaeffe.s适量分析两组患者屈光度水平变化

表4 Jaeffe.s适量分析两组患者屈光度水平变化

时间术后3 d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观察组(n=63)+(1.98±2.25)+(2.23±1.85)+(1.78±2.15)+(1.59±1.07)对照组(n=63)+(0.93±1.20)+(0.71±1.09)+(0.68±0.64)+(0.61±0.57)t值3.268 5.618 3.892 6.416 P值0.001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白内障手术操作也不断提高,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新型白内障手术,采用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患者视力较好,如果患者希望得到更好的效果,可以同时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切除术治疗。当前医生普遍采用透明切口,这种手术方法对患者损伤小,时间段短,操作简单。术后由于缝合线的缘故,晶体状周围组织可能出现水肿情况,导致透明胶膜切口方向角膜角度变小,同时垂直方向变大,影响患者视力[3],当前不少学者主张采用无缝线透明角膜切口。

在本组研究中分析白内障不同长度自闭式无缝线透明角膜切口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视力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视力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 d、1周、1月和3月裸眼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 mm自闭式无缝线透镜角膜切口在术后1周逐渐稳定,3.5切口术后视力则是进行性改变,可能是因为2.0 mm切口引起的角膜曲率变化更小,因此对患者术后视力影响不大,采用3.5 mm切口造成较大切口[4],散光相对比较严重,随着手术源性散光减少,势力逐渐提高。

采用自闭式无缝线透明角膜切口患者痛苦小,同时手术操作步骤简化,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5-6]。但是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由于切口比较靠近光学区域,很多患者术后存在散光,影响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当前研究观点认为术后散光与角膜形态改变有关,包括切口、缝合因素等[7],在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均不采用手术缝合线,由同一医师操作,因此能够减少其他因素可能对视力以及屈光度的影响,仅仅考虑手术切口问题。

白内障术后散光一般采用角膜地形图以及角膜曲率计,后者测量反应小,临床应用价值不高,角膜地形图能够定量计算曲率和形态,测量结果更加客观,方便手术前后对比,在本组研究中采用这种评价方法。同时采用矢量分析法,充分分析散光的大小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前,两组患者手术源性散光无明显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术后两组患者手术源性散光均不断减小,观察组术后3 d、1 w、1月、3月手术源性散光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1周、1月、3月手术源性屈光度改变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源性屈光度改变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往研究发现白内障术后散光比变化循散光回归,主要为缝线性散光,术后逐渐恢复,在本组研究中虽然散光逐渐减少,但是术后3个月均表现出顺规性,2.0 mm自闭式无缝线透明角膜切口优势更大,可能是因为散光局限在切口出,角膜形状改变小,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角膜切口和弯曲度。术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顺规性屈光,同时可以看到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屈光度均显著降低(P<0.05),这是因为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透明角膜切口张力减少,角膜切口周围水肿情况逐渐得到缓解,屈光型还是向逆规性转变。

综上所述,白内障手术采用采用2.0 mm自闭式无缝线透明角膜切口有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减少屈光度变化幅度,具有使用价值。

[1]朱秋健,陈鼎,李瑾,等.1.8 mm和3.0 mm大小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泪膜影响的差异[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 31(5):552-556.

[2]陈星,于建春,周丹英,等.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3,21 (6):503-505.

[3]凌宇,付鹏.透明角膜切口与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改变的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2013,26(1):31-36.

[4]薛愚愚,成仲夏,刘霞.角膜最大曲率方向切口与传统术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14,16(16):2631-2633.

[5]康震雷.比较单侧及双侧透明角膜切口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角膜散光及视觉质量[J].临床眼科杂志,2013,21(4):289-294.

[6]于波.不同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2015,21(31):44-4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5.053

猜你喜欢
屈光度散光源性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