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校协同育人途径探究

2017-08-29 05:08秦卉曾振华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协同教育资助育人家校合作

秦卉 曾振华

【摘 要】本文结合广西师范大学开展经济困难生家访工作的部分成果,从家校合作、协同教育的角度探索资助育人的有效途径,以期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资助育人 经济困难学生 家校合作 协同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C-0104-02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措施,各高等学校已建立起了以“奖、贷、助、补、免”为一体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学生不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多样化的资助政策帮扶下,家庭经济困難生没有经济压力的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地投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如何抓住教育的根本,多方面多途径探索资助育人工作机制,更有效地帮助经济困难生成长仍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现状

(一)贫困生的认定及致贫原因分析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家庭及学生本人所能筹集到的资金不足以支付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广西师范大学贫困生认定工作中一般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分为三档,标准参照了学校归属地桂林市七星区的相关数据。一档是特别困难,即具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证》或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95元(含)以下的学生;二档是困难,即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95元(含)以下,维持在校日常基本生活开支困难家庭的学生;三档是突发事件特殊困难,即因家庭遭遇重大疾病、重大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等,导致家庭难以支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基本费用的学生。

我校经济困难生的来源情况比较复杂,其贫困原因多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据统计,我校多数经济困难生来自老少边穷农村地区,受地方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的限制,农村家庭总收入较低,家庭中多子女上学、低保户家庭较多。其次,部分学生因非正常家庭如单亲家庭、孤儿家庭等,家中缺少劳动力和经济来源致贫。再者是因重大病、家庭主要劳动力残疾、遭遇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等导致原本家庭经济尚可的家庭陷入经济困难。

(二)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现状

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较之一般学生,其承受的压力更大。这部分学生能够考上大学,说明他们有着艰苦奋斗、刻苦学习的优良品质,但因受到基础教育环境的限制,他们进入高校学习前在文艺、体育、个人特长等软实力上并没有得到发展,而仅重视学习成绩,导致整体素质发展失衡。经济困难生入学后,多数适应力较差,难以理解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家庭经济困难的现状,使其在面对学业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经济方面的窘迫,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这部分学生多将课余时间花费在兼职打工赚取生活费上,顾此失彼,学习时间被大量占用,导致学业和生活的不平衡,容易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和不良心理问题。而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相关性,有研究表明,消极的应付方式、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成绩呈显著负相关。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打破恶性循环,学生发展可能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二、家校协同教育的意义

(一)家校协同教育的概念

人类社会有家庭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和社会教育系统三大教育系统,家庭教育一直被列在教育的首位。可见,在塑造人才的过程中父母担任着重要的教育角色。家庭协同学校教育从教育社会学角度看是学校和家庭两个组织的协同合作,也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协同合作。我国教育研究者在研究家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问题时曾提出:家校合作实质是联合对学生最具有影响力的两个社会机构,即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学校互相支持,通力合作,学校能够在教育学生时得到更多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家长能够在养育子女方面得到更多来自学校的指导,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协同教育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校双方共同成长,可以为学生创造更良好的教育环境,实现教育双赢。

(二)开展家校协同教育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机制,互相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困难生家庭致贫原因多种多样,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形成了不同的个性,故在经济困难生这一学生群体中,既有家庭经济困难这一共性的特点,又有学生各自的个性特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家庭情况,因材施教,因势扶贫,家校协同开展教育工作,让助学金充分发挥其经济资助的功能外,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三、家校协同教育的途径探究

(一)高校辅导员家访是家校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

家访是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有效方式。高校辅导员深入到学生家庭中,与学生家长近距离接触,进行有效交流、建立联系,进一步形成共同的教育目标,做到家访工作与引导在校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以达到学校协同家庭教育学生的目的。高校辅导员家访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感情联络,让家长了解到学校的相关政策及孩子的在校表现,另一方面能使辅导员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及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在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家访过程中,辅导员首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主动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沟通的桥梁。辅导员要从关心、爱护和鼓励学生的角度出发,加强与家长的感情联络,积极引导家长、学生与自己交流,辅导员要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虚心接受家长提出的建议,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老师和家长对他的关心。同时也要转变家长将孩子的一切交给学校的错误观念,让家长明白关心、教育学生是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家庭的力量会在学生成长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引起家长重视,并适当给家长一些理性的指导和帮助,调动家长参与家校协同教育的积极性,使家庭教育成为育人的有效途径。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家校协同育人的核心内容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开展资助工作时应充分发挥高校资助工作的思想教育功能与育人作用,将物质资助与精神育人相结合,将加强思想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相结合,将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与帮助学生树立生活自信相结合,将经济救助和精神扶志相结合,建立积极有效的资助育人机制。

在经济困难生中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除了常规性的教育内容外,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设计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如开展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活动、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文明诚信主题教育活动、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等。在与学生家庭建立教育合作的基础上,让家长参与到思想教育活动中,在活动中學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帮助学生树立精神支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战胜自卑心理,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历练自己,完善自己,建立学习和生活自信,学会感恩,懂得回报,以达到家校协同育人的目的。

(三)多维资助体系是家校协同育人的根本保障

经济问题是影响经济困难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核心,资助政策的有效落实能够从根本上缓解学生及家庭的多重压力。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已经形成各具特点的多维资助体系,基本保证了每一个经济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如以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设立勤工助学中心,提供各种勤工助学岗位,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同时也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开展校企合作,将经济困难生培养与市场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帮扶,提升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等。

多维资助体系的帮扶能够让经济困难学生及家长感受到来自国家、学校、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进了学校与家长的情感联系,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家校协同育人模式成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徐衍.对中国家校合作的现状、成因以及对策的探讨[J].时代教育, 2016(11)

[2]李鑫华.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高校资助育人特殊途径探新——以广西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机制为例” (2015ZZ036)

【作者简介】秦 卉(1985— ),女,广西柳州人,广西师范大学辅导员;曾振华(1981— ),女,广西柳州人,广西师范大学讲师。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协同教育资助育人家校合作
谈小学德育协同教育的策略
会计专业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家校协同教育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