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儿童本位打造阅读环境的“一眼入心”

2017-08-29 06:25李理新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创设环境儿童本位

李理新

【摘 要】打造阅读环境,让幼儿爱上阅读。本文以儿童为阅读主体,从图书的陈列艺术和书展主题的多元化、阅读交流和成人的协助引导入手,阐述如何应用及引导来促进阅读回归幼儿本位。

【关键词】儿童本位;创设环境;阅读引导

打造幼儿阅读环境,就是连接孩子和图书之间的心灵感应,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教师不仅是阅读环境的营造者、主题阅读计划的策划者、阅读交流会的组织者,还是绘本阅读的领读者和提问者、阅读笔记的欣赏者、阅读分享的倾听者和激励者。该创造出什么样的阅读环境给孩子,才能体现以儿童为阅读主体、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实现阅读过程的优化,从而形成持续的阅读兴趣。其图书的陈列艺术和书展主题的多元化、阅读交流和他人的协助引导等因素的科学运用,才能促进阅读回归幼儿本真。

一、入眼——图书的陈列艺术和展示策略,永远保持图书在孩子们眼中的新鲜度

图书的陈列方式,影响着图书是否可以受到更多的关注。效果如何和它的陈列方式、封面是否足够吸引人,都有着绝对的关系。作为阅读引导的成人,有必要分析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和图书陈列工作的内在因素,科学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深深影响他们的阅读心境。

成功的图书陈列展示取决于两个主要条件:选对展示的书;精心的设计,能让孩子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1.地点的选择

一个理想的阅读地点,应该允许孩子们好好地坐着阅读。良好的采光、舒适的坐椅、半封闭的空间,也是环境创设的基本条件。能窝在一处舒适的角落尽情阅读,我们肯定心甘情愿花上一段长长的时间来享受这段阅读时光;如果无法舒适地阅读,老是被打断,那么定力再强的读者,也会很快地合上书本,逃之夭夭。

2.凸显吸引力

我们可以从一些文艺书店、商场儿童专柜的橱窗设计或美术馆的陈列中,窃取一些灵感来运用在图书的陈列展示上:图书应该怎么排放、用什么材料设计背景、可见的规划利用,各种不同区域的交替使用,以及应该用什么样的形象凸显阅读区。如:用户外活动的梯凳组合称高低错落的布局;一些废弃的纸盒用抽纸粘白乳胶加以包装,再用油彩或线描装饰的方法上色,排列成一个大型的绘本展示主题区。美术活动、建构活动的配备用品,如画架、胶粒也可以组合成很棒的展示台。

3.策划书展的主题

幼儿园里的每一栋建筑物、每一个教室、甚至楼道、户外,都能找出适合举办书展的地方。我们以不同主题,引导不同群体策划主办各类书展,如老师安排的、师生合作的,家委会或亲子合作举办的,倘若这些书展都能随时在幼儿园里出现,那么图书必定成为孩子们的首选玩物。图书陈列展示的主题是丰富多样的:

新书展示——以班级、年段、幼儿园为单位举行“新书展示”,每个孩子都对刚呈现的书充满兴趣,但这些阅读仅停留在浏览之上,更多的是了解有哪些新书,以后再慢慢阅读。

专题书展——如《鼠小弟》、《艾玛》系列,如与动物有关的科普绘本,如以“日记”方式呈现的绘本,均可作为书展的主题;与节令有关的庆祝书展;孩子们在阅读之后的各种相关创作与所阅书籍的联展,包括他们的读书“笔记”、自制插画、书签、仿编绘本等。还可以将班上的小朋友加以分组,让他们轮流策划并选出他们最喜欢的书,在展出的绘本旁可以附上“我的推荐”卡片,孩子们用绘画、家长协助文字记录的方式呈现“为什么喜欢这本绘本”的阅读感受,“我最喜欢的绘本展”也是相当受欢迎的一种书展。

对比书展——同一出版社、同一系列、同一作者的书展,有利于增进幼儿对某一主题或文图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搜集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让孩子们有机会去欣赏和比较、重新认识这个故事。比如《我的名字叫克里桑丝美美菊花》有精装、平装、英文版、中文版、录音版、动画版等,孩子们通过欣赏和比较这些书的封面、插画、不同印刷设计的效果,并且比较听读故事与观看动画之间的不同感受,讓孩子们重新认识这个故事,增强对故事的思考和情感共鸣,还会因此提高孩子们对图书、读些什么样的书、怎么读、阅读后有什么心得等的兴趣。此外,一个故事的几个版本也是非常值得对比阅读的,如《拔萝卜》不仅有中国版,还有俄罗斯版的民间故事《拔萝卜》,是由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编写,这本书的绘画是水彩画,人物的造型仍用俄罗斯的传统装束,但是画风上也有明显日式的味道,大片的留白,人物动作、表情的精细,突破纸张限制的想象……。孩子们可以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主题有哪些不同,这种对比阅读的方法和习惯有助于孩子们的自主阅读走向深度。

4.把控展示的生命周期

不管原来的图书陈列如何精巧,所有的展示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孩子们一旦对它熟悉,也就减少关注。观察分析孩子们对图书区的热度和展示的图书的被阅读率,把握展示的时间并做出调整,让孩子们时时保持对阅读区的好奇,永远都有“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的阅读欲望。

二、入心——经由图书浏览注意而展开一系列阅读,成人的协助选书和阅读伙伴的交流分享,必将衍生出更多的读者群

无论别人推荐的书有多好,孩子们老是看别人推荐的书,今后很难成为一个真正会为自己选书的读者。能自由自在地依自己的意愿喜好来选择自己想看的书,孩子们肯定能与书中的角色、情节产生更好的共鸣。因此,提供浏览的机会与时间,孩子们会经由浏览注意到他们所熟悉的书,而展开一连串相关书籍的阅读。

在找书、选书的时候,孩子们会自然地讨论他们读过什么书,交换一下意见,并且“煽动”好朋友去看一看自己喜欢的书。这样,老师或许什么都不用说,只要提供一个丰富藏书的区域和允许他们转来转去的空间,让他们能安静地彼此交谈,就是一个让孩子们彼此协助的最佳情境了,同伴间的阅读兴趣的影响力绝对是不容忽视的。

为孩子们选购图书、组织图书展等展示、讲故事、读书给孩子们听、鼓励他们之间相互讨论阅读的书,邀请爸爸妈妈或小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等,这些工作都是成人协助孩子们选择想要阅读的图书的机会。特别是在自然状态下有心且无意的对话,和孩子们分享我们的阅读世界——“老师看过的绘本”,包括我们的想法和意见、品位和兴趣。当一个成人对孩子自己选择的书表现出真诚的兴趣时,那么下次,这个孩子将会很乐意地尝试着看大人推荐给他的书。这种非正式而亲切的闲聊方式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好好地研究孩子们。

一周安排一次固定的时间,大约5—20分钟,和孩子们聊一聊“我阅读的书”,这个“我”可以是同班的小朋友,也可以是其他班的小朋友,有时可以请家长,或者其他班级的老师,甚至保健医生、保安或厨师,不同的身份在交流的时候都会带来不同的体验。交流时,或是叙述其中的一小段情节,或是读一小段引人入胜的文字,或是针对一本书说明你的想法和你为什么欣赏它。告诉孩子们这本书尤其吸引人的地方,或者其他我们认为可以引起孩子们兴趣的细节,一次不要讲太多,大概一次3本书就够了。

一个愿意阅读的孩子,他必然是丰富的。倘若我们只是等着孩子们“自发主动”地去阅读,我们或许会失望地认为“孩子不喜欢阅读”。其实,早期阅读是需要引导的。

本文系宁德市2015年基础教育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科研课题《回归儿童本位的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立项号:ndms014)的课题研究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创设环境儿童本位
浅析“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理念下教师的引导职能
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
基于“儿童本位”的阅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