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在竞技运动领域中应用的研究综述

2017-09-08 14:12牛鹏程卜丹冉魏轶力
湖北体育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团队精神凝聚力运动员

牛鹏程,卜丹冉,魏轶力

拓展训练在竞技运动领域中应用的研究综述

牛鹏程1,卜丹冉2,魏轶力3

采用文献资料法,探讨拓展训练在竞技运动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和不足,探索拓展训练的价值和适用范围,以期为拓展训练在运动领域的进一步普及指明方向,奠定理论基础。

拓展训练;竞技运动

拓展训练——体验式培训的一种形式,在香港被称作“外展训练”,源于国际组织Outward Bound,1995年5月被引中国大陆时改称为“拓展训练”。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时期,在当时大西洋的海面上,其状况并非如今那样安全。相反,来往的货运船只经常会遭到敌军舰艇的攻击,直至沉没,大量的船员也会因此坠入冰冷的海水之中。由于远离陆地,无数的船员葬身海底,只有极少数的船员在经历各种艰辛磨难之后才成功回到陆地。对于当时的船员来说,这无疑是不幸的。但在数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梳理时间脉络的时候,我们发现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事件,才引起了当时人们的关注,为后期拓展训练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的遭遇在不断上演。当人们在接触一个又一个生还者之后,发现了一个令人非常惊奇的规律。从年龄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当时的船员划分为年轻人、中年人和老年人三个层次。而且大部分人都认为只有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才有机会回到陆地,但现实并非如此。安全回来的不是年轻人,也不是老人,而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为了找到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当时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走访了不同的幸存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后发现,这些人之所以能活下来,关键在于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当他们遇到灾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我一定要活下去”,有一种强烈的求生欲望。而那些年轻的海员因为缺乏经验和历练,可能想的更多的是:“这下我可能就完了,我不能活着回去了”。在此之后,德国人库尔特·汉恩提议,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让那些年轻的海员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活动和项目,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1942年,劳伦斯成立了一所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以年轻海员为训练对象,这便是拓展训练最早的一个雏形。二战以后,在英国出现了一种叫做Outward-Bound的管理培训,这种训练利用户外活动的形式,模拟真实管理情境,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由于拓展训练这种非常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的教育培训领域,并在其后的半个世纪中发展到全世界[1]。迄今为止,拓展训练已经普及到社会各行各业,当然也不排除高校。虽然关于拓展训练的研究与日俱增,但从研究领域和范围来看,目前仅仅局限于高校,研究群体也主要集中于在校大学生。已有实证类研究证明拓展训练可以改善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和班级凝聚力[2]、社会适应能力[3]、合作能力[4]、人际关系[5]、自我概念[6]等因素。而综述研究则主要围绕拓展训练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和价值这一主题发展[7][8]。总体来说拓展训练在国内的研究仍属于起步阶段,对于拓展训练理念的系统化介绍和整合,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当今社会,作为运动员,尤其是作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除了要具备强健的体魄,精湛的技战术,还需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在不同的比赛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取得骄人的成绩。为了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运动心理学逐渐受到国内教练、运动员以及相关科研人员的青睐,各种心理机能的训练方法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也被不断的推出,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然而,同样以提高训练对象综合心理素质为出发点的拓展训练在运动领域是否有一席之地?是否能够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产生影响?如果有,会对哪些具体的心理因素造成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将收集有关拓展训练在竞技领域应用的文献,分析拓展训练在竞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总结已有的成果和不足,为拓展训练在竞技领域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1 文献研究汇总

以“中国知网”为搜索平台,以检索项“全文”,检索词“拓展训练与运动员”进行检索,搜索范围包括: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报纸。以拓展训练在国内运动员领域应用为标准,经过筛选最终共获得9篇相关研究文献,其中包括6篇实证类研究文献,3篇综述性研究文献;此外有4篇实证类文献,皆属于优秀硕士论文,其余5篇为期刊。具体信息见表1。该表格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拓展训练在竞技运动领域的发展程度。

表1 运动员拓展训练研究文献统计表(单位:篇)

企业、MBA、高校等领域不同,自拓展训练引入中国大陆以来,虽然高校中与之的相关研究逐年增多,但在竞技运动领域其研究状况就没有那么理想,由表1可以看出从2006年张凡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拓展训练在竞技领域应用的实证类文章,而且是目前唯一一篇核心类期刊。但是从2006年至今,拓展训练似乎并未引起竞技领域相关人员的关注,有关拓展训练在该领域的研究也非常少,每年仅维持在2篇左右。其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2 文献研究主要内容

2.1 拓展训练与集体项目的团队凝聚力

检索的9篇文献中,有7篇是围绕集体项目凝聚力开展的,而国内目前典型的集体项目就是球类运动,例如篮球、足球、排球。

2.1.1 拓展训练在集体项目中的可行性

《拓展训练提高足球运动员的团队协作意识的可行性研究》[9]等2篇文献论述了拓展训练在集体项目中实施的可行性。首先在理论上:1)拓展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的综合心理素质,帮助运动员在每一个具体的项目流程中做到挑战自我、熔炼团队,这与培养集体项目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克服困难与挫折,最终达到在比赛中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战胜对手,取得骄人成绩的目标是一致的;2)拓展训练的模式是体验式学习,强调在做中学,让学员在参与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所感受,有所收获,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悟进行充分内化,进而形成自我的行为准则。而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与大学生不同,其主要的时间就是在场馆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重复教练所教授的动作要领,优化自身的动作技巧。此外,不同的项目,其训练要求和方式也会存在差异,例如: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相比,除了要强化自身的技术动作,还需要与自己的队友不断的磨合,形成默契,能够将教练员部署的战术和队伍所拥有的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拓展训练的培训模式对于运动员来说,不仅熟悉,而且比单纯课堂授课的方式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3)正是因为体验式学习的特点,拓展训练在具体的流程中会设置不同的情景作为任务的背景因素,其目的在于增加任务的趣味性,使任务更加贴近真实生活情景。这样的特点可以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而不是让学员仅仅为了去完成任务而参与任务,重任务轻感悟的方法与拓展训练的目的是背道相驰的。这种情景性,与运动员的实战模拟训练有相通之处。因此将拓展训练融入平时的训练之中,通过任务的参与,培养集体项目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其次在实践上:1)国外的体育教学中已经对学生开设了探险教育课程,例如课程中包含的高空断桥、信任摔等项目也是拓展训练中的经典项目,对于在国内运动员群体里开展拓展训练是一个很好的借鉴;2)拓展训练对于场地的要求非常低,只需要有一片空地即可,而且活动所需的器材,简单轻便,可重复使用,成本低廉,对于集体项目来说,平时的训练场馆就是最好的训练场地,无需重新开辟培训场地;3)一场拓展训练成功的关键在于培训师。作者认为在举国体制的大背景下,对于运动员来说可以为其提供长期拓展训练的最佳人选首先要具备能够和队伍经常在一起且沟通顺畅的特点,而具备此特点的人员有:教练、队医、科研人员等。其次要了解队伍的状况和日常安排,熟悉教练和队员的心理状态。一个队伍中除了需要队员的积极配合与努力,还需要教练员的支持和鼓励,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的好坏也会对运动员的成绩产生影响,因此,将教练员和队员放到一起参加拓展训练是最理想的选择。而心理工作者作为科研人员的一部分,与队医相比能够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去了解队伍的心理状态,且心理工作者在学业期间曾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方面的教育,对于拓展训练技巧的掌握也会更加容易。由此可见,无论从时间、精力,还是专业理论水平的角度出发,心理工作者都是为运动员提供拓展训练的不二人选。

2.1.2 拓展训练提高团队凝聚力

《拓展训练对提高体育集体项目运动员团队精神的研究》[10]等5篇文献,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以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为研究对象,证明了拓展训练可以提高队伍的团队凝聚力、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具体阐述拓展培训的效果之前,作者认为有必要区分一下“团队精神”、“团队合作”、“团队凝聚力”三个名词的概念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论培养和强化球队团队精神》[11]一文中详细的对三者进行了介绍。目前为止,运动心理学界对于“团队精神”和“团队凝聚力”概念虽仍未有统一的界定。但也有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例如:团队精神在英文中是指“一个团体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通过主动调节团体内部的矛盾和行为,而呈现出通力合作、一致对外的精神面貌”;卡伦将凝聚力定义为“一种动力过程,它反映一个群体为实现其目的和目标而甘苦与共、齐心协力的倾向”;团体合作则是指“团体成员在达到某一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且该现象在小规模团体中较为常见”。“团队精神”是建立在“团队凝聚力”和“团队合作”之上的一个新概念。且与“团队凝聚力”和“团体合作”相比,“团队精神”更加强调队伍中个体的主动性,即主动克服队伍内部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为取得比赛的胜利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团队精神在运动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1)可以帮助队伍的成员形成统一的信念和意志,这是队伍的灵魂所在,例如我们平时所熟知的“女排精神”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2)可以保证精神力量的投入和支持,从而促进技战术的稳定发挥,甚至是超常发挥;3)可以激发队员的斗志;4)帮助青少年队员形成积极的价值观等等[12]。

拓展训练对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作用在已有的相关实证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通过了解研究中所用到的关于团队精神和团队凝聚力的测量问卷,可以清晰的发现:团队精神的问卷主要包括:凝聚力、纪律性、士气和人际关系四个维度,张凡[10]在研究中发现拓展训练对于凝聚力、士气和人际关系三个维度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对于纪律性的影响不显著。而团队凝聚力问卷则包括四个维度:群体任务对个体的吸引、群体交际对个体的吸引、群体任务一致性、群体交际一致性。且研究结果表明,拓展训练对于凝聚力的四个维度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3]。

2.2 拓展训练有利于运动员价值取向的构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伴随而来的也就是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当然运动员也包括在内。而《探析拓展训练课程对运动员价值取向的影响》[14]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不同领域理论(如心理学、社会学等)的查阅,论述了拓展训练在运动员价值取向构建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价值取向形成的宏观过程是:探索→学习→整合。该过程正好与拓展训练的训练模式相一致:在活动中体验→有所感悟→分享与应用。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拓展训练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和任务,从而达到完善运动员人格、拓展运动员思维、增强人际交流等方面能力的目的。

2.3 拓展训练对运动员心理指标的影响

《拓展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指标影响研究》[15]从不同的项目中抽取被试,通过观察拓展训练前后数据的差异显著性,发现拓展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信任三方面的心理指标。同时该文献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以集体项目和非集体项目运动员为被试开展的研究。

3 讨论

3.1 存在的不足

3.1.1 实证研究被试

本研究的主题是探索拓展训练在竞技运动领域的应用,然而通过文献检索而得到的6篇实证类文献中,均以高校大学生运动员为研究被试,虽然该运动员群体也参加国内不同规格和形式的比赛,但是与举国体制背景下的专业运动员相比,还是有所差别的。研究[16]发现:1)专业运动员比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社会适应性要强。其原因可能在于专业运动员不断地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应对不同程度的压力和挑战,所以心理控制能力较强;其次因为常年参赛,专业运动员和同龄人相比,与人交流的机会更多,因此会显得更加成熟稳重。2)文化程度对于同一环境中个体的社会适应性的社会接纳、控制倾向、适应灵活性、责任心和自信等维度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除此之外,专项运动员根据年龄和水平的不同,在其成长为优秀运动员的道路上,都会经历从体校→省运动队→国家队的过程,不同的阶段,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存在不同的差异。因此,对不同阶段运动员的拓展训练效果和培训目标的侧重点进行探索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总而言之,专业运动员和大学生运动员的生活环境不同,特点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方面(例如:社会适应、自信心、价值取向等)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在日后的相关研究中,应当以专项运动员为被试进行研究,将其研究结果和大学生运动员群体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建立一套属于专业运动员的相关数据库。

3.1.2 实证研究项目和对象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汇总,发现研究的主题单一且重复率较高,目前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集体项目,研究对象也主要围绕团队精神,而且在个别的研究中发现团队精神提高的同时,还伴随着运动员心理指标的提高和价值取向的改善。马腾斯和彼得森的研究[10]表明,运动项目类型是运动群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中介因素。即团体项目中,队员的运动成绩与队伍的凝聚力之间都呈正相关,而共同活动要求少的运动项目(例如射击),队员的运动成绩与队伍的凝聚力之间呈负相关。之后,张凡在其研究中总结了拓展训练项目与团队精神维度之间的关系:个人项目可以影响目标指标、双人项目可以提高队员的人际关系指标、集体项目则有利于队伍的凝聚力和士气的指标。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扩大研究项目的选择范围,探索拓展训练不同项目类型对集体项目之外(例如:个人项目、双人合作项目等)运动员的心理品质的影响。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拓展训练对集体项目团队精神的影响。此外,前面刚刚提到,团队精神的提高,常常伴随着运动员自信心、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等不同心理指标的改善。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团队精神与凝聚力、其他心理指标的关系,即团队精神是否会对心理指标产生影响,如果有,是直接影响,还是存在中介影响因素!

3.1.3 综述研究的局限性

目前国内相关的综述文献仍局限于拓展训练在集体项目中实施的可行性。对于其他项目类型实施的可行性研究还未发现。而且关于国外先进、成熟的拓展训练理念的介绍和本土化研究也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3.2 拓展训练在运动领域开展的前提

1)针对举国体制,若要将拓展训练引入到竞技运动领域,首先要加强对拓展训练理念和功能的宣传,拓展训练作为一种训练综合心理素质的训练工具,只有在意识层面上获得运动队领导者、工作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认可,才有可能在队伍中开展。

2)结合国内运动队伍的现状,在获得相关人员的认可之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师资问题。前面提到,在队伍中可以提供拓展训练的最佳人选是心理工作人员,但目前尚未发现有关心理工作者在运动队中配置情况的调查,因此无法确定国内各运动队伍中心理工作人员的普及状况,根据作者在运动队中的工作经历和了解,其普及状况并不是非常乐观。其次要解决的问题在于课程的系统化,与企业、大学生的拓展训练不同,运动员的拓展训练需要具有强烈的针对性、系统化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对于课程设置的要求也非常的高。

4 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拓展训练对于集体项目运动员的团队精神、凝聚力以及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心理指标有积极的作用。虽然当下关于拓展训练在运动领域的应用尚属于起步阶段,且对于专业运动员(例如:省队队员、国家队队员)的拓展训练研究几乎为零。但是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研究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研究文献的数量也是与日俱增,高校体育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对于在专业运动领域的研究来说是一笔可以用来借鉴的宝贵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运动员和教练员对心理需求的不断提升,拓展训练作为增强个体综合心理素质的有效工具,将会获得运动领域工作人员的关注。

[1]杨明.拓展训练的起源与教育意义[J].今日科苑,2009(22): 286+288.

[2]王全军.拓展训练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班级凝聚力促进效应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08):49-53.

[3]周翔,陈强,吴静,等.拓展训练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5(02):245-247+ 251.

[4]张吾龙,周惠娟.拓展训练教学对提高普通高校学生合作能力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02):113-115.

[5]孙璞,苏荣海.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218-220.

[6]王海棠,高红艳.体验式团队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建立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9(05):97-100+104.

[7]张剑峰,高绪秀.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J].体育科研,2010(02):91-94.

[8]唐建倦,贺仕刚,周扬.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意义[J].体育学刊,2006(04):135-137.

[9]韩健.拓展训练提高足球运动员的团队协作意识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082-1084.

[10]张凡.拓展训练对提高体育集体项目运动员团队精神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1440-1441.

[11]成惜今,张锡庆,卢亮球.论培养和强化球队团队精神[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01):86-92.

[12]刘一民.论体育团队精神[J].体育科学,2003(03):58-63.

[13]肖晨.拓展训练对少年排球队团队凝聚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

[14]崔雪梅,王少宇.探析拓展训练课程对运动员价值取向的影响[J].体育科学研究,2010(04):86-89.

[15]许晓部.拓展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指标影响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1(04):79-81.

[16]董巍,冮勇,张淑华.运动员与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比较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1):97-99.

Application of Outward Training in Competitive Sports

NIU Peng-cheng1,BU Dan-ran2,WEI Yi-li3

Using literature method,this study sketches out the present research state of outward training in competitive sports,and summarizes its importance and application.It also shed some light on probing a new psychological training method,and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outward training.

Outward training;Competitive sports

G80-5

:A

:1003-983X(2017)08-0711-04

2017-6-22

湖北体育自然科学研究课题资助项目(2017B002)

牛鹏程(1991~),男,河南焦作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

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9 2.湖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05 3.湖北省体育局乒羽运动管理中心,湖北武汉,430205

1.GraduateSchoolofWuhanSports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2.Hubei Institue of Sport Science,Wuhan 430205,China 3.Pingpong and badminton management center of Hubei sport Bureau,Wuhan Hubei,430205

猜你喜欢
团队精神凝聚力运动员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团队精神培养研究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编者的话
论企业如何建造团队精神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