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2017-09-08 09:02马明惠何重香贺学宇潘丽黄珂彭贵主程楚红叶啟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003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预见性感染率病房

马明惠,何重香,贺学宇,潘丽,黄珂,彭贵主,程楚红,叶啟发,2(.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7;2.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4003)

肾移植是临床治疗各种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肾移植后大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得患者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抵抗能力下降,从而容易引发多种感染[1]。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效预防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已经成为肾移植术后研究的重点[2]。为了进一步验证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16例肾移植术患者,对比分析了常规护理措施与预见性护理措施的不同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肾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 。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24~71岁,中位年龄为(58.37±8.14)岁。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龄24~72岁,中位年龄为(58.41±8.2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均了解本研究的目的,自愿参与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在完成肾移植术后采用相同类型和剂量要求的免疫抑制剂和抗菌药物,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护理、抗菌药物的使用等[3];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① 成立肾移植特护小组:由1名临床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强、沟通能力强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专科护士长带领,全程负责患者的护理过程,严禁其他不相关人员进入病房;② 保障患者居住环境的干净与整洁;护理人员一定要每天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患者出现感染,必须在患者进入ICU病房前对病房进行彻底消毒,用含氯消毒液每天擦洗2次床头柜和凳,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拖洗地面2次,严禁探视和陪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患者的日常用品及时清洗和消毒,将隔离室的空调系统调节为正压模式,并在病房门口设置除尘消毒垫,对出入病房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消毒,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后方可允许进入病房,并做好登记[4];③ 呼吸系统护理:对于呼吸平稳后的患者应该尽早撤掉呼吸机和气管插管,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于暂时不能撤除呼吸机的患者,应做好呼吸机的管理工作,及时对呼吸机管道、面罩、吸氧管等部件进行更换和消毒,及时吸出气管内的分泌物,同时每2小时帮患者翻身1次,并轻轻拍打患者背部帮助患者排痰,鼓励患者多咳痰,指导并协助患者做深呼吸,防止出现肺不张,注意观察患者痰液的颜色和性状;④ 生活护理: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嘱咐患者每天早起后、饭前、饭后、睡前使用复方替硝唑进行漱口,如果口腔出现真菌感染,则需换用浓度为5%的碳酸氢钠进行漱口,及时更换病床上的被褥及患者的衣服,患者的餐具要单独使用,在就餐前使用沸水进行消毒;⑤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肾移植患者的健康教育,嘱咐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确保外阴清洁、勤晒被褥、勤刷牙、饭前便后洗手;⑥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应做好病房消毒工作,谢绝患者家属进入病房,如需探望可通过电视摄像系统或者电话与患者进行交流,家属带入的食物要经过微波炉消毒后方可给予患者。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肺部感染情况,统计护理中出现的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及死亡患者的例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观察组患者口腔感染率为1.72%,肺部感染率为1.72%,病死率为1.72%(均P<0.05),而对照组口腔感染率为5.17%,肺部感染率6.89%,病死率为3.44%,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比较

3 讨 论

肾移植术后为了提高移植的效果,通常需要使用大量免疫抑制剂,因而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极易发生感染,而肺部感染对患者的影响最为严重,因此,要做好肺部感染的预防护理工作[5]。肾移植术后 3~4个月为间质性肺炎的高发阶段,由于近年来手术环境、术后恢复环境的改善,间质性肺炎的发病时间有向后延迟的趋势[6]。造成肾移植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① 患者自身的因素:肾移植患者大多为末期肾病,在进行肾移植术前大多需要接受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使患者血液中的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活性下降,从而降低了NK细胞抵抗病毒的能力,引起肺部感染[7]。此外移植术前肾脏的供者和受者如果存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也会发生术后肺部感染;②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肾移植术后需要给患者使用普乐可复、抗人T细胞球蛋白(antihuman globulin, ATG)等免疫抑制剂,这些免疫抑制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淋巴细胞的繁殖,从而降低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免疫力[8]。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是肾移植术后发生感染及影响愈合的重要原因[9]。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与HCMV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关系[10-11];③ 排斥反应的发生:肾移植患者术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特别是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 AR)发生后需要大剂量的激素冲击治疗,这会造成患者免疫功能的进一步损害,极易诱发感染,一旦发生感染较难控制。此外,AR的发生还会使HCMV活化复制,进而诱发HCMV感染[12];④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诱发肾移植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医院存在大量呼吸系统感染患者,这些患者呼出的空气、排泄物等含有大量细菌或者病毒,如果未做好肾移植术患者的感染护理工作,会造成细菌感染,导致感染的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3]。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预防感染的常用护理理念,通过对容易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14-15]。因此,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环境护理、呼吸系统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严格的隔离措施等护理措施,预防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显著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中口腔感染率、肺部感染率和肺部感染病死率均为1.7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7%、6.89%和3.44%。

综上所述,肾移植术后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针对性的预防造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预见性感染率病房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更正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