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9-12 08:03骆焦煌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效果

骆焦煌

(闽南理工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

微课在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骆焦煌

(闽南理工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高等院校理、工学科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之一,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应不断的探索与改进,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教学技术变革的发展进程.近年来,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即微课,已受到广大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欢迎.文中对微课进行阐述,并尝试探索应用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实践表明,微课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微课;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微课起源于2008年, 是由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创始的. 目前, 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微课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的热潮, 但微课至今都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标准定义. 微课是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重要探索, 它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为载体, 以某个单一的知识点为在线课程, 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需求.

微课主要有微教学主题、 微教学知识点、 微教学设计、 微课件、 微视频、 微习题、 微教学反馈及辅助工具软件等组成. 微视频是微课教学的核心, 是对微知点详细讲解的演示录像过程, 而非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画面.

1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现状

C语言程序设计是理工科必修的一门计算机课程之一, 此课程一般64学时, 理论与实践各为32学时. 对于没有学习过程序设计的理工科学生, 由于课程学时存在不足, 而且各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的组织方式都是合班上, 少则八九十人, 多则百人以上, 因此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另外, 理论课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 实验课是教师通过广播软件对所要讲授的实验进行演示操作, 然后学生自行操作练习. 这种教学方法导致教师与学生互动少, 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微课的教学设计

2.1 C语言微课的教材与教学内容选择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微教学设计教材选取曾健民教授主编的《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此书内容编写通俗易懂、 循序渐进, 以案例为主线, 意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升级的教材需求. 本文选取第7章“指针”为例进行微教学设计.

2.4 微课教学目标

微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四个教学维度构成, 依次为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和拓展目标. 知识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能理解指针的灵活性及重要性, 并能在实际的程序设计中对此进行分析与阅读;能力目标是使学生通过知识目标的掌握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程序设计项目中;情感目标重在促进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学习热情;拓展目标通过本微课程的学习将此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用到其它课程的学习之上.

3 微课教学程序流程

3.1 课前准备

依据选取的课程教学内容, 经过缜密的思考与想象, 认真制作课程设计、 撰写教案、 教学课件和教学目标等, 提前一到二周将课前准备的教学材料、 教学案例和教学练习等上传到网络平台上, 例如微信APP、 QQ群和免费注册的域名网站, 方便学生课前下载、 观看学习, 同时要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和附带的练习. 这样学生会带着问题和练习通过网络资源、 图书资料或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讨论甚至请教相关学科的老师进行求教, 使学生的学习被动变为主动;课堂上的互动延伸到课后的互动交流.

3.2 课堂研讨

通过微课讲解, 设计出问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得出初步结果, 然后再进行微视频观看, 让学生对自己初步得出的结果进行判断, 最后教师在进行讲解、 分析与总结.

3.3 课外师生延伸互动

在课程的拓展目标中, 首先让学生去网络平台观看指针教学视频, 在平台上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其次, 学生通过手机APP完成有关指针的训练题并利用所掌握的指针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程序编写中;最后通过学生对视频的反复学习和习题训练及与教师、 同学的互动交流, 达到本次课程的教学要求.

4 微课教学效果的体现

4.1 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对试点班的问卷调查, 发现对采取微课辅助教学方法, 选择非常满意占91%, 满意占6%, 基本满意占3%, 不满意为0.有86%的学生认为通过微课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提高自己对C语言课程内容的学习主动性, 88%的学生认为微课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也有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4.2 提高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

在与传统班学生进行交流时, 有部分学生反馈传统教学法在课堂上对重点、 难点若没有及时掌握, 课后自己看书, 做练习很难于实现. 微课是多种教学法的融合, 提高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 通过微课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对比, 学生对重点重难点的掌握见表1.

表1 微课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对比

4.3 促进课内与课外的融合

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 循序渐进、 不断阅读的过程, 也需要课外的各种活动介入, 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微课程等, 学生能课外继续学习课程知识.

5 结论

实践探究表明, 在新形势的教育背景下, 通过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 利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微课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和课后自主复习, 从而能引导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之间的互相交流, 增进学生与教师对课程知识的互动性. 因此, 微课教学法对于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 并不是采用微课教学法就无后顾之忧, 面对95后的学生族, 他们缺乏学习的自我管控能力, 不能按时下载观看微课视频, 遇到问题不能主动、 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课程, 更加注重于理论与实操的紧密结合, 相信在多引导、 多听、 多看、 多练及微课教学法的相互结合下, 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有明显的提升.

[责任编辑 尹 番]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s in the Design and Teaching of C Programm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UO Jiao-hua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in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uanzhou 362000, China)

C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course is one of required courses for colleg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today’s "Internet plus" era background,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contents of C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course should be explored and improved constantly, to keep up with the times of concurrent technological changes in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 a kind of new teaching means, that is micro course, has been welcomed by the majority of educators and learners. In this paper, the micro-course is described, and try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C programming language teaching.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micro course is helpful to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the initiative of learning.

micro-course; university c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ans

2017-04-08

骆焦煌(1983—), 男, 福建泉州人, 讲师.

G642.0

A

1009-4970(2017)08-0095-02

猜你喜欢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效果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51单片机C语言入门方法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