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德育应与心理健康辅导整合

2017-09-12 04:30胡锦联
教育 2017年35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辅导中学生

胡锦联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和中期,其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意志渐强,求知欲旺盛,独立性日益增强。由于要面对升学(中考或高考)和成长的双重压力,出现一系列品德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学校科学化的教育指导与帮助。

期望值过高,内容泛化

积极有效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学生成长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但对于现实的中学生而言,一方面是繁杂的不受欢迎的德育“大道理”的强行灌输,让他“吃不了兜着走”;另一方面却是受欢迎的心理健康辅导昙花一现。针对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现实矛盾,要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当前学校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陈旧落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难以遏止,出现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生理轻心理、重说教轻疏导等与素质教育要求相违背的现象,导致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混淆与弱化。

长期以来,无论是社会、学生家长还是学校,对德育都抱有过高的期望,企图通过德育去解决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所有问题。企望通过德育使中学生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明确的法纪意识、健康的身心、强烈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成人意识,使得道德教育的内容偏离中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而不断泛化,德育承载诸多不应有的压力,严重阻碍了自身应有的作用。“无所不包”的结果,导致德育“无所适从”。

今天的中學校园,“00后”中学生们存在许多不良的日常行为与习惯。比如不文明语言习惯;有的学生无故旷课、有意逃课成了家常便饭;有的学生厌学、倦学;有的惹事生非,打架斗殴;有的上网夜不归宿;有的发生“早恋”;有的穿着打扮酷似社会不良青年。凡此种种,明显地暴露出中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中学生德育中的养成教育亟待加强。

由于升学压力,导致中学生长期陷入“教室、餐厅、寝室(家庭)”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由于害怕社会实践活动影响学生学习,担心走出校门会导致学生“分心”,许多学校在道德教育中,往往拘泥于课堂、拘泥于教材、拘泥于校园,没有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只有聆听而缺乏体验,只有背诵条文而没有身心感悟,只有掌握知识而没有亲临其境,使本应融入中学生生活的鲜活的德育如一潭死水。

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各级中学要加大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一方面,通过“引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充实专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应在全体教师中特别是在德育教师中培养兼职教师。在扩大专职与兼职教师数量的同时,注重专业素质的提高,采取培训、进修、自学等多种方式,既掌握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又掌握较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术和方法,以适应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教师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各级教育管理者应高度关注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改革教育管理制度,通过优化学校管理建立学校支持系统;挖掘教师的内部潜能,提高教师的自我调节与自我保健能力,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配合,构建社会支持系统。通过社会支持、学校与教师自身主观支持,建设一支适应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

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应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资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硬件建设。如根据专业化的要求,建设标准化的心理咨询室、接待室、团体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课教学需要的图书、教具、测量量表及测评工具,添置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活动所需的音像设备和各种设施,尽可能满足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针对中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坚持上好心理健康课,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构建“课程教学、专题教育活动、心理咨询辅导、心理普查、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由点到面,变被动为主动。“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德育的一项基本工程,它可以使中学生受益终生。在中学生教育中,养成教育的内容主要有:文明礼貌习惯、勤俭节约习惯、卫生习惯、保洁习惯、勤劳动手习惯、勤奋好学习惯、体育锻炼习惯、诚实守信习惯等。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格式化的德育已经落伍,德育改革势在必行。中学德育可以借鉴参考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咨询辅导中的一些科学的理念和有效方法,完善自身的教育体系。可以借鉴“来访者中心”的思想和“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做法,确立中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并改变教师的教育立场;借鉴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在认知重构、情绪调适、行为改变、素质训练中先进方法和策略,改进德育的方式和方法。在中学德育中创新教育载体,注重体验式教育。可以增设一些内容丰富的实践课程、劳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课堂内的专业教学活动、班级管理与学生在课堂外的志愿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相衔接,真正做到“内外相连,师生互动”,鼓励中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亲近自然;少一些空洞的灌输与说教,多一些生动的参与实践,从而做到知行合一。

(作者系广东省鹤山市沙坪中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辅导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