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探究的三个要点

2017-09-12 02:30杨爱菊
教育 2017年35期
关键词:橡皮泥温度计灯泡

杨爱菊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粗浅地谈一些体会。

要点一:激发欲望是前提

通过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越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学生越是感兴趣,情感体验也会更加丰富。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对身边事物展开研究,通过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如教学《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课前笔者组织学生在校园里找蜗牛,并让学生说说在哪儿能找到蜗牛,从而让学生发现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腐殖质多的地方。课上,笔者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学生第一次借助工具观察,一个个鸦雀无声,他们第一次观察到放大镜下蜗牛的样子——蜗牛头部的腹面有口,口里有颚片和齿舌,齿舌上生长着很多排列整齐的小齿,齿舌的前端可以从口里伸出来刮取食物。通过使用工具观察,学生不但了解了蜗牛的身体结构和吃食情况,还观察到了蜗牛的排泄和产卵。他们对这样的小生物感到惊讶,探究的欲望空前高涨。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问题既是探究的起点,也是探究的动力。课堂上,教师有目的地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激起好奇心,进而产生想要探究的强烈愿望。如教学《温度与水的变化》一课,笔者在课前准备了两杯温度差不多的水,上课时让学生分别触摸,比较哪杯水的温度高,哪杯水的温度低?学生们一时感觉不出来,都说差不多。笔者顺势提问:“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我们准确知道物体的冷热呢?”学生们很自然地想到了温度计。于是,笔者出示温度计并指着玻璃泡让学生猜测:“大家觉得如果老师用手捂住玻璃泡,并持续一会儿时间,温度计会有什么变化呢?”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温度计的液面会上升。”笔者接着又问:“若拿开手,过一会儿,温度计又有什么变化呢?”此时学生们兴致很浓,坚定地回答:“温度计的液面一定会降下来。”笔者顺势引导:“那大家觉得我们在使用温度计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又一次高涨。就这样,笔者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创设,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点二:质疑思考是关键

学生的探究过程是他们内在思维深层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放手时要放手”,留给学生比较、分析、思考、归纳的内省时间,留给学生大胆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在有思维参与下的操作中获得更多的探究发现。

如教學《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一课,笔者给每组学生准备了相应的电路元件,让学生动手操作,使两个灯泡都亮起来。有了之前《简单电路》的学习基础,学生们信心满满。不久,很多小组的两个灯泡都不约而同地亮了起来。笔者分别选择两组学生汇报实验方法:一组说把老师所提供的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电路,闭合开关,两只灯泡同时发光;断开开关,两只灯泡同时熄灭。另一组说把老师提供的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组成电路,它的特点是随便哪条闭合或断开开关,灯泡会分别亮起或熄灭。汇报之后,笔者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交叉观察其他组与自己组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然后再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同学们兴致盎然,一边仔细观察其他小组的连接方法,一边进行自我分析,回到自己小组,边揣摩,边思考,完成了新的连接方式。这表明:教师学会放手,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学生就会在“亲自摸着石头过河”中,让探究走向深入。

要点三:不计成败是根本

课堂上,学生因探究成功而获得的快乐情绪体验是显而易见的。但科学史告诉人们:任何科学发明、发现都会经历失败,没有谁能保证探究一定是成功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倡真实探究,引领学生正确看待探究的成败,合理把握教育时机,培养学生正确的探究观,唤醒学生对探究本质的认识,让探究走向真实有效。

如在教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中有这样一个瞬间:每个学生桌上都有一个装有水的水槽,里面沉着一块橡皮泥。教师先启发学生:“怎样让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呢?你们有办法吗?动手试一试。”经过一段时间后,有的小组探究成功了,橡皮泥浮了起来,争先恐后举手想展示;而有的小组却怎么都没办法让橡皮泥浮起来,急得抓耳挠腮。教师把展示的机会留给了探究没有成功的小组。原来,这个小组认为把整块的橡皮泥压成薄片,就能浮起来。可是事与愿违,橡皮泥被压得很薄了,仍然没能浮起来。教师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肯定了他们在动手之前的认真思考,肯定了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努力去实现的“小科学家精神”,还表扬了他们组实验没成功时不是跑到别的小组盲目“参考”别人的做法,而是一遍又一遍地改进橡皮泥“薄”的程度,请全班同学为他们的这种真探究精神点赞。随后,教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来分析橡皮泥做成薄片依然浮不起来的原因,让更多同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再请橡皮泥成功浮起来的小组进行展示。就这样,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智慧引领下,经历从不成功到成功的学习过程,进而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感悟,探究活动也因不计成败的真实性而更有魅力,学生因此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持久学习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橡皮泥温度计灯泡
灯泡创意秀
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做个橡皮泥爸爸
借像皮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