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学生的法治教育

2017-09-12 06:24曾晓红
教育 2017年35期
关键词:住宿生子女法治

曾晓红

凤城市凤凰城区阳光小学坐落于辽宁省凤城市凤山路477号,曾合并了中兴小学、新民小学、北山小学、二台子小学,并开设了寄宿制学校。学校已由2005年的300人,逐步增加到现在的近900人。其中,有住宿生200余人;离婚子女300余人;留守儿童100余人;农村进城打工子女近500人;其余都是来自周边农民的孩子。阳光小学各种收费是凤城市所有学校中最低的,生源也是凤凰城区乃至凤城市最弱势的群体,他们满怀着希望在阳光小学快乐地生活。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离异子女、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农民子女、在校住宿生这些儿童的法治教育问题呢?作为学校校长,笔者带领学校教职工在不断努力探索着。

家长要像“放风筝的人”

“我们多次呼吁,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每一位父母不仅要用语言告诉孩子,什么是法律允许的,什么是法律禁止的,更要以身作则,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孩子的法治教育要从小进行,而不是等到孩子已经染上打仗、骂人、偷窃的习惯再进行,那时已然晚了;因此,教育就是要防患于未然,法治教育要从家庭、从幼小抓起。现实中,有些家长注意了言传,忽略了身教,把一些不良习惯带到家里,抽烟、喝酒、玩麻将、说脏话、讲排场,这怎么教育孩子呢?笔者认为,家长学校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一是监护要有力度;二是抚慰要有限度;三是照顾要有尺度。讲一个学校抚慰要有限度的典型案例——“爱哭的孩子”。

小旭是我校二(2)班的孩子,父亲是卖手机的,母亲是卖服装的,在本校来说家境算是比较好的。但是,而小旭的父母结婚恩爱,到43岁才有了这个儿子,他成了家里的掌中宝,又特别聪明,从小没有家规,要什么给什么,只要有一点儿不顺心就哭闹,一哭闹,家长就给予满足,可以说是要星星不能给月亮。时间一久,小旭就有了制服父母的王牌——哭闹。然而,父母却忘了教育孩子我们是法制社会,适者生存的道理,人人都要维护公共秩序就是守法好少年,到了学校后,不是所有同学都以他为中心,能满足他的所有希望。长此以往,小旭形成了用哭闹解决问题的坏习惯。但问题一时解决了,哭闹却停不下来,难以控制自己哭闹的情绪,甚至有时哭到晕厥,他受尽煎熬,患了心病。在学校问题解决后,他痛苦地说:“谁帮帮我,把哭的毛病扔进垃圾桶,我的心里闹死了。”

所以,学校老师一定要在家长学校中告诉年轻的父母:照顾孩子要有尺度,不能要什么给什么,给孩子的东西要延迟满足,锻炼孩子的耐心,有好吃的东西先让父母吃。每个家庭都要有家规,也就是从小就在孩子心中播下法制管理孩子的种子,全家人都遵守,以免“爱哭的孩子”事件的再次发生。作为学校教师,我们不能只做辛勤的蜜蜂,要像放风筝的人。对问题学生要心中有天空,要眼中有目标,认为他们是可以改变;要手里有分寸,进行科学家校配合;要脚下有土地,还他们健康成长的乐园。要问法治教育从什么时间抓起,就从婴幼儿抓起,从父母抓起,从家庭家风、家教、家规抓起,这就是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从离异子女抓起

当今社会,随着离婚率的大幅上升,对离异家庭的子女的法治教育问题已经上升到学校教育的最高层面。有研究指出:家庭不完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重大的影响,在青少年犯罪人数中,37%出自离异家庭。面对这些数据,我们深深感受到,法治教育要从离异子女抓起。

2016年,我校六(3)班转来了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若彤,她从小缺失父爱,而母亲忙于生计,也无暇管理。刚开始来校时,她学习很好,还多次被老师表扬,在班里位于中上等的水平,就是不爱说话,性格比较内向。不久,她结交了六(1)班的杨月,杨月是缺少母爱。离异家庭的子女本来就孤独,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志趣相投的人,于是她俩天天在一起玩。可是,杨月已经很长时间不上学了,称病在家;不久,若彤也不上学了,任妈妈怎么动员就是不到学校,说落下的课如果跟不上叫同学笑话,这些都是离异子女自卑、敏感、多疑造成的。她已经对学校产生了畏惧,并且和杨月把心也玩散了,甚至夜不归宿,在社会上混,几天都不见人影,甚至说:“妈妈,你不是说,舅舅没念多少书,不也挣大钱吗?”笔者跟若彤的妈妈探讨了之后,认为孩子交友不慎,如果再这样下去逼她,她就会心理崩溃,这也是离异家庭子女的脆弱性,所以,不如顺其自然。如果她是那块料,既使不逼她,她自己就着急了;如果她就不学习,再逼她也白费。宁可要一个心理健康的正常孩子,也不能要一个不爱学习的傻孩子。家长的心结打开了。

是的,有时候我们跑得太快了,甚至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有时候我们跑的太累了,歇下来的时候才发现跑错了方向。这也是本校法治教育中没及时对新来离婚子女进行教育的反面案例,值得反思。

法治教育从住宿生抓起

我校有住宿生200余人,但只有1名住宿班主任。那么,怎么管理这些住宿生呢?怎么能让他们有法治观念呢?我们认为,就是要遵守住宿生管理规则,人人做到心中有他人。我们住宿教师就是教高年级学生管理低年级学生,宿舍有小舍长管理洗漱、就寝;大手拉小手,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叠被子,帮洗脸、扎头发、吃饭等。晚自习有6个自习室,自习室有学生当“小老师”。住宿管理特别规范,很多孩子到学校住宿以后,学校进行营养配餐,他们不再乱吃垃圾食品。在校住宿是让这些学生早早脱离断奶期、练就坚硬翅膀的好地方,不仅会让很多独生子女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缺失,而且会让他们逐渐学会心中有他人,自理能力、耐挫性、适应性明显增强。

李泽在5年前刚到学校时像个野孩子。他是一名留守儿童,在校住宿曾晚上9点跳窗户去网吧,次日凌晨4点再回宿舍;曾把同班同学摁倒在操场上掐脖子,还把同学眼镜摔坏……打人、撒谎、欺骗家长,特别会哄家长开心。当尹慧杰老师发现他上课打蔫时,及时通知住宿班主任严防死守;并让他家长对被打的学生给予经济赔偿1000元。作为校长,笔者到该班对着全班同学说:“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做任何事情千万不要给我这个校长妈妈丢脸。”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尹老师见到他闪光点就表扬,每星期笔者也都到他班里,让其他学生发现他的优点,并全班给予他表扬,使他增加了自信,有了老师妈妈和校长妈妈的爱,于是他越来越好了,很快就改变了外逃上网的毛病,甚至特别愿意在班里干活,还成为了班里的劳动委员。偶有反复时,尹老师就不断找他谈心:“你是一个很好的大学生的料,不要有一天自己对不起自己,后悔也没用了!哪怕一句小小的脏话都不放过。”李泽从此知道自己再也不是没人要的野孩子了,六年級升学考试时,两科都是90多分,顺利升入凤城六中。endprint

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意思是说,要想使人将来能承担重任,成就大事,必须从小对孩子的身体心理进行艰苦的磨练,有意让他们忍受一些痛苦,这样就会把他们的意志和身体锻炼得更为坚强,将来才能成就大业。

法治教育从弱势群体抓起

我校的弱势群体主要有:部分家庭贫困的孩子,部分离异家庭无人看管的孩子,部分残疾或父母有残疾的孩子。每年,笔者都争取来至丹东地区各种爱心援助单位爱心救助弱势群体的孩子四五次之多。2015年,丹东万达向本校捐献了8000多件八成新的衣服。在二(1)班,老师拿出一个小孩肚兜,一个小孩举起手说:“这件衣服我小妹能穿。”老师举其一条裤子,一个小孩举起手说:“这件衣服我奶奶做飯能穿。”还有的班级因衣服没分够,有学生抹眼泪的。可见,我们的孩子有多可爱!因为这些爱心活动,孩子都能心中有他人,这是多么鲜活的教育案例呀!对孩子来说,法治教育不是学多大的道理,而是从小学会做人的道理。

有一个女孩袁小平,从小父母离异,她跟母亲生活,而母亲右手残疾。由于母亲经常到学校来给孩子办事,孩子小的时候不懂,学习也不错,长得还特别漂亮。有一次就因为一点小事和另一位同学吵了一架,同学说:“你有爸养没爸教,妈妈还是个残疾人!”袁小平当场就哭了起来,以后越来越自卑。由于教师和学校没有及时引导,她后来得了抑郁症,五年级时休学在家,再也没回到学校。如果家长及时和学校沟通,老师和同学多给她些关爱和掌声,多给她些爱心和帮助,或许就不会有这一天。

从这件事起,笔者就要求师生对弱势群体的孩子要给予双倍的温暖,给予双倍的呵护,双倍的尊重,让这些因折断翅膀而跌落人间的天使,努力克服自卑心理,有阳光心态!这些跌落人间的折翼天使,在接受爱、感动爱、收获爱,当他们羽翼丰满之时,必然会传承爱、播种爱,让爱的回声嘹亮。

法治教育要从独生子女抓起

有一位家长曾经对笔者诉说:“现在的孩子真不懂事呀!”在与她交谈中,笔者得知:她是一位下岗工人,自己有心脏病及风湿病;她丈夫的身体也不太好,在一个效益很差的工厂上班;因此,家庭收入很低。为了让孩子过上好一些的生活,她每天都拖着瘦弱的身躯到市场上摆摊给别人擦鞋,修鞋。为了让孩子不受委屈,她很少让孩子做家务,每天还给孩子一两元的零花钱;孩子放学后,她还得赶回家给孩子做饭、洗衣;有时身体不舒服觉得很累时,让孩子帮她洗一下碗,倒一杯水,孩子也十分不情愿。有一次,学校举行郊游活动,孩子向她要20元钱,她只给了10元,孩子非常生气。她说了孩子两句,孩子就与她顶撞起来,还骂了父母,甚至对他父亲拳脚相加,说:“你生下我,就要给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你做不到,说明你无能。”

这位妈妈伤心地掉了眼泪,孩子嫌家境不太好,这样自私、任性,甚至离家出走,回家后,还骂爸爸妈妈一顿。所以,我们对这个学生的这种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教育,并让他给父母道歉,写下保证书,让他亲自到本校最贫困的温华家体验生活两天。温华是个孤儿,妈妈得了癌症晚期已放弃治疗,但温华不仅照顾妈妈,还得在家洗衣做饭,给妈妈讲笑话。然后又领着他到本校贫困户范雨辰家,雨辰的妈妈因煤烟中毒去世4年,父亲65岁,一个人捡破烂维持全家人生活,雨辰不仅要做饭,还要为父亲洗脚、捶背。这个孩子被深深地感动了,觉得自己再也不要像之前那样做了,惭愧不已。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事发生,他的父母对我们老师感激涕零。

笔者认为:对独生子女的法治教育,要学会合作,当你把别人和家人看作天使的时候,你就生活在天堂;你把别人和家人看作魔鬼的时候,你就生活在地狱。这就是要求学生要克服自卑、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缺失。

法治教育从留守儿童抓起

2016年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这么多儿童或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应该引起一线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尤其是未成年法治教育,必须先行。

我校六(1)班的吴博是学校住宿生,也是离异家庭的留守儿童。他妈妈在外地打工,把全部的爱都给了他,但他不知感恩,不懂母亲辛苦。有一天,学校期末考试,住宿生可以不回家,第二天考试完再放假。但吴博打电话要回家,还要带他的一个堂弟一起回家。他妈妈担心俩孩子回家路上不安全,就和负责住宿的李老师通了电话,不让他当日回来,第二天再回来。吴博不仅破口大骂自己含辛茹苦的母亲,还出言不逊,辱骂不让他走的李老师。后来,在全校领导和李老师的帮助下,吴博向李老师赔礼道歉,并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作为孩子这样骂母亲是不可理喻的;学校要给他品德劣迹鉴定,吴博终于在大家的软硬兼施下,保证再也不骂母亲和李老师了,他现在的学习也还不错。留守儿童的法治教育要求,因为无人在身边看管其道德行为的发展,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他们学会感恩父母的不易,学会感恩老师的关爱,学会感恩他人的帮助,学会感恩祖国的培养,这些也是必修课。

我们凤城市凤凰城区阳光小学开展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有:①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法治教育;②开展小型多样的活动进行法治教育;③寻找多种教育资源进行法治教育,到部队、烈士陵园等德育基地;④通过法治报告进行教育;⑤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进行法治教育。作为一位村小校长,笔者希望学生健康快乐、教师幸福满足、学校被社会所敬慕向往。也许,我们不能像圣人那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是我们总可以开拓出一片属于孩子们的人才摇篮与成长乐园。

(作者单位:辽宁省凤城市凤凰城区阳光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住宿生子女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农村小学住宿生安全管理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