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传承的微环境实践研究

2017-09-12 06:37朱义龙
教育 2017年35期
关键词:书法儿童环境

朱义龙

书法可谓我国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大使”,书法传承已经引起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很多人面对书法,会用自己的智慧去完成对书法的想象。幼年学书伊始,笔者常常用自己承载的无数梦想和记忆去想象书法;现在作为一线书法教师,笔者对教育类书籍的想象似乎已经超越自我内心的感受,与职业本身密不可分。几年前,笔者拜读了《走近陶行知》一书,深切体会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及他的人生观、美学观和艺术观。陶行知先生真是我辈学习的楷模。这几年,笔者认真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一直和学生进行着书法传承,并做了一些研究,现将其中之一付诸笔下,取名《书法传承的微环境研究》。本文就书法传承、微环境等概念剖析出发,分析现状,厘清思路,提出了“玩书法”的微环境,并列举了3个构建实例。

概念及其界定

书法传承 就专业领域而言,概括来说,“书法”包涵以下三层意思:①“书法”之“法”应当包括文字之法、构图之法、用笔之法、用墨之法等;②书法是一种文化,以文字的符号形式为基础创作元素,记录和反映了社会、人文、思想、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其自身就是关于文化传承的文化;③当书法被赋予了艺术的方法和思想时,书法便成了一门艺术,当书法创作于社会文明、人文意识、大众观念等公共因素及其构成的外部创作环境时,这些环境因素将会或多或少地对这一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而“传承”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民俗文化发展变化的运动形式。书法传承的发生,至少需要3个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即书法是主体,儿童就是接受书法的客体,而环境就是书法传承的 “域”。

微环境 微环境(micro-environment)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是指细胞间质及其中的体液成分。书法是历史沉淀和保存下来的文化,传承的内容也即如此。这些传承的内容,就是构成传统文化的一个个“域”。文中的微环境就是指这一个个具体的“域”。这个“域”里有与儿童个体密切相关物质和空间,这个“域”由儿童直接参与而形成的一定的心理與文化氛围,儿童从这个“域”里直接获得信息与能量,儿童本身也是这个“域”的参与者与营造者,是其中的一部分。

微环境这个生物学概念,一旦运用于教育,运用于书法传承,就是一个笼统的大概念,就是指影响书法传承的一切,无所不包;从微环境概念的外延来看,书法传承的微环境不包括学生家庭、社区等校外环境,也不包括在学校内,但儿童不参与其中的环境。笔者认为:适用书法传承的微环境应当具备以下特征:①这个微环境必须是儿童个体能够直接参与的一个“域”;②这个微环境中的物质或物理特征因儿童的直接参与而附加了具有该儿童(或儿童群体)个性特征的书法文化内涵,从而获得书法内涵;③儿童从这个微环境中能获得书法的信息与能量,能获得传承。这个“域”包括空间物理微环境、人际交往微环境和学习活动微环境三个方面。本文研究书法的学习活动微环境,即儿童个体直接参与及互动的书法学习活动要素,包括课程的教与学、教材的开发与实施、课堂的氛围与活动等。

玩书法 玩是儿童的天性。“玩书法”是根据黑格尔、马克思等人的关于人的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学说所提出的,是指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任务驱动下的“玩中学”,重点在玩。儿童在玩的微环境中,接受书法传承。需要指出的是,“玩书法”中的玩是一个微环境,并不具备动词性。

现状、意义和目标

现状 就江苏省而言,据调查,在开始重视书法的大形势下,书法进课堂的各项工作相继开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书法教师还是把书法课上成了语文课,很多学校把书法当作了写字,从而使书法传承变味。

意义 书法传承,因传承要素决定,环境是一个变量。研究书法传承的微环境,可以更好地进行书法传承,也可以发现书法传承中环境“反面”而更好规避。微环境是相对个体接受传承的一个“小环境”,其研究更为方便和更具有个体价值。

目标 构建书法传承的“玩书法”微环境,希望儿童得到一个完整的书法传承。

“玩书法”微环境实践

融入传承的微环境——“玩书法”之校本 把每一个分册的“传承内容” 和“玩的内容”结合起来,就不难发现校本已经把“传承内容”融合到了玩中(见表一)。如《玩太极》,把书法比喻太极,让孩子一起打打太极,然后用太极双鱼图的样子,顺时针、逆时针去研墨,既修养了学生情操,又锻炼了孩子耐心,还对手腕起到了练习作用,这是关于文房四宝的传承,同时也是在玩的微环境下的一个活动。如《盲人找宣》,要求是在一个盒子里面放各种各样的纸各若干小张,在规定的时间里从盒中摸出宣纸,找对加一分,找错扣1分,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选拔出每小组的第一名,进行决赛。但老师上课时完全不用怎么讲解宣纸,因为在玩之前,已经发布了这一次玩的内容,孩子已经上网搜索宣纸历史和制作过程,甚至有的已经特意摸过宣纸,这样既训练了孩子的手感,也让学生们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这还是文房四宝的传承。如《双沟填墨》,三年同名字,三年异标准,第一年只要画满而且纸张干净,第二年要求动作明显且具备笔法,第三年要则要一气呵成具有美感,这就是握笔执笔的传承,这也是书法笔法的雏形。

避免乏味的微环境——“玩书法”之活动 如果一个学生在小学里参加的书法活动每年都一样,那是多么的无趣啊!结合这个情况,除了每年一度的全校书法比赛之外,我们还编排了“玩书法”校历,形成传统和独特相结合,六年有合一,六年六主题的活动主题循环(见表二)。这样就形成了有趣味、有竞争的活动微环境。一年一度的全校书法比赛,是选拔书法苗子的,学生可以通过比赛,得到一等奖,得到书法之星,就可以变成书法比赛的评委,到最后进入学校“笃行堂”是给学生的六年合一的一个前进之路。六年六主题的活动,如“曙光好书法”,是借鉴真人秀活动,通过学员招募三部曲(倡议、海选和晋级)、学员培训、学员淘汰赛(分两次,包括24强赛和10强赛),24强作品展,10强书法挂历,学员写春联等形式来践行活动,通过多方位评选、多位书法家入驻、网站和微信等平台推送等方式保证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传承书法。如“金戈铁马”,有找书法视频,找书法字,刻书法展板,做书法竹简等子项目,让学生在玩中体验书法;如“曙光笃行堂”,是除了六合一比赛进入“笃行堂”之外的另一途径,是围绕招收笃行堂成员展开的筛选活动。

小伙伴兑换微环境——“玩书法”之宠物 孩子喜欢有小伙伴,喜欢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一起体验、发现。或许这个时候,重要的只是玩的过程里有小伙伴。每一个学生都是小伙伴,在玩书法里面都有自己的角色名。每一种角色都代表一个层次,搜集满一定的星就可以取得相应层次,取得相应的宠物勋章,每年春节开学第一次升旗仪式对上一年的书法“大boss”进行表彰。书法之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各种比赛获得,如“笃行堂现场书法大赛”,一等奖就可以获得3颗书法之星,二等奖2颗,三等奖1颗;也可以用兑换的形式获得,如连续10次作业等得“优”,可以兑换一颗;还可以用书法作品、书法工艺品、书法小视频等换取。(见表三)

结束语

玩是一种心情,是一种对学科的淡化,更是书法传承的返璞归真。玩书法是轻松的,构建“玩书法”微环境本意是让学生动起来,玩起来;但“玩书法”的本位却是传承书法,如果一味为追求书法活动而去玩,那么“玩书法”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任何一种玩法,任何一个活动或者任何一节课,都不能脱离书法的知识、书法的技能和书法的情感这三个维度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2]张丽,辛自强,李洪儒.青少年群体社会化的社会微环境研究[J].青年研究,2007(3).

[3]刘小敏.和谐社会构想的伦理学探讨[J].新华文摘,2005(14).

[4]朱小蔓.对策与建议:2005-2006年度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李宗云.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8.

[6]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法儿童环境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书法欣赏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