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7-09-12 10:42桂晓丽
教育 2017年35期
关键词:古诗词美的文章

桂晓丽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落实在理解、运用、思维以及审美这四个维度之上。前三者在教学中一直广受关注;相比而言,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较为薄弱。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在阅读理解的同时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界也普遍认为:语言文字之美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性和优秀思想的重要载体;小学生在感受文字韵律之美、体会情感之美的同时,萌发初步的审美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毋庸置疑,学生素养的形成过程是习得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的训练是提升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必然途径。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语文之美。

激情诵读,体验文章的情感之美

倾听和体验是“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朗读美文是小学生最直接地感受语文文字之美的方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给学生打开的通往语言文字美景的重要通道。在教学中,教师以朗读为媒介,刺激学生的听觉器官、视觉器官,促进大脑思维,引导学生对美的体验。

带有感情的朗读是激发学生情感,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找准文章的感情基调,教师的范读或者播放范读录音是一个常用的有效办法。教师在给学生播放录音时,还可以借助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听的同时也借助视觉共同感悟文章的情调,在背景配乐中走近作者,揣摩作者的情感。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情感突出,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常常能不自觉地走近文本,享受文字带来艺术美。而对于情感表达不太明显的说明文,除了范读,教师还可以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中,体悟文章的情。如《郑成功》一文,文中人物特点鲜明、描写充满激情。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大声诵读,深刻体会我国民族英雄抵抗外族侵略、护我中华民族的决心。再如《太阳》一文是一篇说明文,但孩子们对太阳具有天然的感情,能够在大声的朗读中感受到太阳的特点——远、大、热,联系实际生活感悟太阳的热对我们的重要性。

教材中,美的素材无处不在;学生在朗读中慢慢体会,静静感悟,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如《三顾茅庐》一文,其实是一篇由文言文改编的历史故事,故事本身广为流传,是成语故事;同时作者文笔非常细腻,突出刻画了人物的语言,通过语言展示了人物的特点,使故事中的主人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可谓简单又不乏美感。本文的语言美,衬托的是人物的美,从故事语言中提炼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学生感知美、发掘美的过程,即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经环节。

细品语言,感受文字的艺术魅力

文字的美,不仅在朗读时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更需要学生细细品味,感受其难以言说的意境和魅力。即:“读”还只是初始感悟,“品”才能深切体会。文章的美表现在语言文字上,但不仅仅在于文字的优美和韵律,更在于意境的内涵。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同,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学生的独立感悟是教师开发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关键。

如在学习《游园不值》这首古诗时,理解、感悟诗中的意境美与情感美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此之前,笔者先给学生播放诵读视频,让学生先从听觉和视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然后让学生逐句地寻找诗句中的美。“应怜屐齿印苍苔”,让一幅“铺满青苔的幽然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一个掩着门的茅草屋”的画面,慢慢走入学生大脑。仅此一句,就给了学生出去游玩时的愉悦情怀,而这个掩着门的茅草屋给了学生继续寻找美的动力。而紧接着的“小扣柴扉久不开”却让学生好奇心起,等待有所收获,那一枝出墙的红杏点出整首诗颜色,让学生遐想无限,感慨无限。

“品”,重在学生的分析和比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比较、自由想象,从对文字的揣摩中提炼情感、升华思想。古诗词作为阅读教学独具特色的一部分,是语言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充满韵律美的文字,引发无限遐想的意境,都使得古诗词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载体,而学生对古诗词中“美”的探寻和欣赏也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古诗词凝聚的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与情感,等待发掘的“美”不可计数。

不仅古诗词,像《秋天到》这些清丽可爱的课文,其文字也颇受小学生喜爱,让大家不自觉地细品推敲。“秋风在田野里打滚”表述出了人们对秋风的喜爱,所以它才会像小孩子一样在田野里无拘无束的“打滚”嬉戏。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中所描写的秋天的感受:“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为什么?”同学们非常认真地阅读着课文,从文中的用词感受到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同时联想到自己在秋天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吃过什么,玩过什么……从大家的发言中,教师看到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对秋天的感受。教师再让学生比较一下:“自己喜欢的秋天和课文中所描写的秋天有什么不同?文中哪些词最能打动你?请尝试用这些词描写一下你喜欢的事物。”如此,从阅读,到思考,再到表达运用,学生对词语真正做到了细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阅读到理解中间是学生细细品味的过程,是学生真正开启对文字之美的感知过程。

注重讨论,交流中培养审美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感受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以掌握其工具性为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应用中不断加深理解和欣赏。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不仅是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通过视听感官训练,还与学生的语言训练息息相关。在欣赏美文时,学生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将其表达出来,能够加深对文章意境的把握,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课堂交流是語文应用的重要方式,是学生们相对严肃和认真地表达自己思想、抒发感情的主要平台。教师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勇敢表达、积极展示。这不仅是学生对课文加深理解的过程,更是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交流的过程,还是学生品味感受的过程,正是在这一加深感悟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如何让学生有感而发呢?教师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思考、认真分析和比较,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判断能力。如《普罗米修斯盗火》这一课文,能够很好地教会学生综合思考、果敢判断。通过课前预习,教师让学生思考:“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他是怎样盗火的?在盗火之前他有没有想过之后可能会受到的惩罚?他有没有后悔,为什么?”其实,理清了这些问题,本文的学习任务基本也就完成了。学生从这些问题的解答中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的崇高人格,自然也会从中受到感染而升华自己的品格修养。特别是最后,希腊大英雄赫剌克勒斯将普罗米修斯救下,让他重新获得了自由。从中,能让学生感受到大家对普罗米修斯的爱,也就真正地了解了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学生在感受到人物的人性美的同时,也就能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欣赏文章的美,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学生的审美打好了基础。学会欣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震撼,心灵得到升华,精神得到丰富和满足。

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体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即在阅读的基础上,独立深入分析,认真比较,勇敢地整理出自己的感受,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

结束语

审美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需要长期积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用美文来陶冶学生的情怀,让学生在朗读、品读、交流讨论中,逐步形成分析鉴赏好词佳句的习惯。同时,文章的文字美突出的是人物的性格美,学生的心灵美是对美的最高层次的追求,学生在阅读欣赏美文的同时,练就的是自己对美的追求。所以,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最终培养的是学生发掘事物内在美的能力,阅读、品味和交流都是手段,学生的感悟才是目的。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美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自身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夏洪杰.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技巧[J].各界文论,2007(2):85.

[2]阮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21):93-93.

[3]薛翠香.浅论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24):74-75.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小)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诗词美的文章
踏青古诗词
好美的雾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