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南沙新自贸区省道S111与省道S358节点方案设计

2017-09-15 02:50魏文鼎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7年9期
关键词:交通量互通匝道

魏文鼎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00010)

广州市南沙新自贸区省道S111与省道S358节点方案设计

魏文鼎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00010)

根据项目所在地用地规划以及地块开发需求,通过节点交通预测分析,比选确定了互通立交交通主流向。所得结果可供同类工程项目设计借鉴。

城市主干路;交通量预测;互通式立交

1 项目背景

2015年4月21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广州南沙正式挂牌成立。南沙自贸区的成立将使南沙新区面向全球进一步扩大开放,在构建符合国际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上先行先试,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航运物流、特色金融以及高端制造业,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从而被打造成国际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要素集聚高地。本项目位置见图1。

图1 工程项目位置图

目前南沙自贸区与广州中心城区之间有4条通道,但由于两端衔接不畅,由南沙自贸区进出广州中心城区绕行不便,通行时效较差,给人的心理距离较远。为加快南沙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南沙区与广州中心区域的快速连接以符合其作为广州市副中心的定位,推动国家新区和自贸试验区的建设,需要加快推进40 min左右快速连接中心城区的“三高三快”高快速通道建设。

省道S111以及省道S358(见图2)的建设,是东、西两侧高速通道的重要连接区域道路,同时也是连接明珠湾区的最主要连接道路,实施的必要性强。

图2 工程范围内规划路网结构

2 节点交通定性分析

2.1 节点对外交通分析

(1)广州中心城区西部与南沙区联系主要通过东新高速通道、快速景观大道通道。广州中心城区中部与南沙区联系主要通过番禺大道、南沙大道通道、南沙港快速。广州中心城区东部与南沙区联系主要通过京珠高速通道、东部干线通道。

(2)佛山与南沙区联系主要通过南二环高速、黄榄干线。东莞、深圳与南沙区联系主要通过南二环高速、虎门大桥、深茂通道。中山、珠海与南沙区联系主要通过京珠高速、广中江高速。

由此可知,本节点所承担的对外交通主要是南沙区往返广州中心城区西部和佛山、中山等地。

2.2 南沙区内部交通联系通道

(1)蕉门中心区与大岗、榄核片区联系主要通过黄榄干线接市南路、S111接S358。

(2)蕉门中心区与明珠湾起步区联系主要通过凤凰大道、S358接S111。其中凤凰大道联系更为便捷,车辆大部分通过凤凰大道通行。

(3)大岗、榄核片区与明珠湾起步区联系主要通过东新高速、S111。

本节点所承担的内部交通主要是明珠湾起步区往返大岗、榄核片区和蕉门中心区往返大岗、榄核片区。

2.3 节点交通分析

根据对外及内部交通分析,本次研究节点为车辆进入南沙中心城区重要节点,交叉口交通压力较大,需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交叉口转向按主次排序为:

(1)S358南北向直行及S111东西向直行为交叉口最主要流向。

(2)S358南往东、S111东往南为交叉口第二重要流向。

(3)S358北往西、S111西往北为交叉口第三重要流向。

(4)S358南往西、S111西往南、S358东往北、S111北往东为最低流向。

3 节点交通预测

目前,使用的交通规划模型有多种,包括“四阶段模型(Four Step Model)”、“基于出行链模型(Tour Based Model)”、“基于活动模型(Activity Based Model)”等。本次规划采用成熟的四阶段模型,即按“出行生成(Trip Generation)”、“出行分布(Trip Distribution)”、“方式划分(Modal Split)”和“交通分配(Traffic Assignment)”四步骤建立交通模型。

本次交通量预测结合地区土地利用和路网情况,将研究范围划分为202个交通小区(内部172个,外部30个)。其具体划分小区见图3。

图3 研究范围交通小区划分示意图

通过交通小区划分,以及对出行量、出行分布以及出行结构进行预测,最后得出道路交通量分配预测,见图4。

图4 研究范围内道路交通量分布图

通过道路交通量分布图,可得出节点远期预测交通量,见表1及图5。

表1 远期S111-S358路口晚高峰小时交通流量表 pcu/h

图5 远期S111-S358路口晚高峰小时流量流向分布(单位:pcu/h)

4 节点规划以及控制因素分析

4.1 节点规划

根据规划,本节点为互通式立交,见图6。

图6 节点规划立交

4.2 节点控制因素

立交区域内建设条件复杂,受约束条件较多。主要的控制条件有:现状S111与京珠高速之间灵山互通,现状110 kV高压线电塔6个,现状加油站3个,现状中石化输油管道,南沙交警大队以及节点周边民房和农庄。立交方案设计首先考虑对上述主要控制因素进行避让,以提高本项目可实施性,见图7、图8。

图7 1、2号加油站位置图

图8 灵山互通以及3号加油站

5 节点方案设计

5.1 方案一(变异苜蓿叶型部分互通)

方案一互通主体布置于东北、西南象限,见图9。该立交方案布局紧凑,符合交通主流向,能有效避让现状6个电塔以及1、2号加油站。该方案一共7条转向匝道,缺南转西左转匝道。东转南以及西转北采用双车道半定向匝道,最小半径R=90 m,设计速度50 km/h,通行能力强。北往东方向左转采用单车道环形匝道,环形匝道半径R=50 m,通行能力也满足需求。现状1号加油站出入口位于S111以及S111与S358右转弯车道上,本立交方案通过在集散车道MB以及F匝道上设置出入口,可保证1号加油站正常使用功能,对其影响小。现状2号加油站位于S111南侧,待S111改造后将位于集散车道MA南侧。集散车道MA与C匝道合流鼻距2号加油站约90 m,对2号加油站影响小。规划路二右转车道距集散车道MB与B匝道分流鼻约165 m,集散车道设计速度40 km/h,该交织段长度较长。

图9 方案一平面图

方案一未设置南转西匝道,从交通量看,该匝道远期高峰小时交通量仅为293 pcu/h,该方向可以通过绕行解决。绕行方案:直行上S358主线桥,之后走S358辅道,通过亭角大桥下辅道调车车道进入S358西侧辅道,直行后右转即可。此外,需拆除S111-S358交叉口西北象限现状民房。东北象限互通包围用地圈住了东裕街部分民房,对该部分村民的居住环境以及出行有一定程度影响。

5.2 方案二(变异苜蓿叶型全互通)

方案二互通主体布置于东北、西南象限,见图10。该立交方案布局紧凑,符合交通主流向,能有效避让现状6个电塔以及2号加油站。该方案一共8条转向匝道,各个方向全互通。东转南以及西转北采用双车道半定向匝道,最小半径R=90 m,设计速度50 km/h,通行能力强。北往东、南转西方向左转采用单车道环形匝道,环形匝道半径R=50 m,通行能力也满足需求。现状2号加油站位于S111南侧,待S111改造后将位于集散车道MA南侧。集散车道MA与C匝道合流鼻距2号加油站约65 m,MA集散车道车辆进入2号加油站与C匝道直行车辆需交织,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对2号加油站也有一定影响。如果采用该立交方案,建议集散车道MA车辆直行至3号加油站加油。

图10 方案二平面图

方案二缺点:现状1号加油站出入口位于S111以及S111与S358右转弯车道上,本方案仅H匝道车辆可用1号加油站加油,由于该匝道交通量小,因此该方案对1号加油站影响很大。规划路二右转车道距集散车道MB与B匝道分流鼻约140 m,该交织段长度较方案一短。同时,方案二占地面积较方案一大。增设的H匝道,有长200 m左右桥梁,工程投资较高。此外,还需拆除S111-S358交叉口西北象限现状民房。东北象限互通包围用地圈住了东裕街部分民房,对该部分村民的居住环境以及出行有一定程度影响。

5.3 方案三(定向匝道部分互通)

该立交方案布局紧凑,符合交通主流向,占地面积小,可实施性强,见图11。此外,还能有效避让现状6个电塔以及1、2号加油站。该方案一共6条转向匝道,缺南转西、北转东左转匝道。东转南以及西转北采用双车道定向匝道,最小半径R=150 m,设计速度50 km/h,通行能力强。

图11 方案三平面图

现状1号加油站出入口位于S111以及S111与S358右转弯车道上,本立交方案通过在集散车道MB以及F匝道上设置出入口,可保证1号加油站正常使用功能,对其影响小。现状2号加油站位于S111南侧,待S111改造后将位于集散车道MA南侧。集散车道MA与C匝道合流鼻距2号加油站约126 m,对2号加油站影响小。另外,该方案人行系统最为便捷。

方案三缺点:未设置南转西、北转东左转匝道。从交通量看,南转西以及北转东方向远期高峰小时交通量分别为293、400 pcu/h,该方向尚可通过绕行解决。南转西绕行方案:直行上S358主线桥,之后进入S358东侧辅道,通过亭角大桥下辅道调头进入S358西侧辅道,直行后右转即可。

北转东绕行方案:直行上S358主线桥,之后进入S358西侧辅道,通过江灵南路桥下辅道调头进入S358东侧辅道,直行后右转即可。但北转东方向高峰小时交通量为400 pcu/h,高峰时段S358西侧辅道会有一定程度的拥堵。此外,方案三A/B匝道需同时上跨S358和S111,匝道桥桥梁规模大,墩高较高,景观效果稍差。

5.4 方案比较表

互通式立交方案比较表见表2。

表2 互通式立交方案比较表

6 结语

(1)市政互通立交在选型时,需结合规划以及交通出行需求,定性和定量分析交通量,作为互通选型依据。

(2)市政互通立交用地周边往往有较多控制因素,例如加油站、小区、地下管线等,方案设计前需充分摸查周边控制因素,尽量对重要的建筑及管线等采取避让及保护措施。

(3)市政互通立交在条件受限时,对于转向交通量较小的方向,可视情况取消一两条匝道,通过掉头或其他绕行方式解决。

U412.36+1

B

1009-7716(2017)09-0034-05

10.16799/j.cnki.csdqyfh.2017.09.010

2017-04-20

魏文鼎(1987-),男,江西上饶人,工学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交通量互通匝道
山东首套ETC匝道准自由流预交易系统正式运行
基于ETC门架数据的高速公路交通量转换探究
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控制系统研究
编读互通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编读互通
匝道ETC自由流解决方案及应用效果分析
基于动态差法的交通量监测技术应用
浅谈匝道ETC自由流应用
高速公路补偿交通量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