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7-09-16 09:05徐晓君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2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徐晓君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要求逐渐增高,但是,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增大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出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因此,我国出台了关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要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健全,且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 均等化问题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021-02

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实施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着服务质量与服务效果,难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基于此,下文针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分析,提出几点解决对策。

一、新医改中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人们的经济水平逐渐提升,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中出现了较多问题,影响着城乡之间与地域之间各个群体的医疗效果,导致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因此,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针对社会此类问题进行改善,例如:在2009年的时候,国务院出台了新医改方案,在其中的第十九条明确规定,要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定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渐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区域,加大城乡居民疾病防控力度,提高其工作质量,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已经给予一定的定义。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就是我国每个公民都可以获得较高水平的公共卫生服务,主要为:计划免疫服务、院前急救服务、采供血服务等。在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九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要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可以面向所有人群开展服务工作,对于重点人群而言,需要加大疾病防控力度,同时,国家需要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一些服务。

二、影响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因素

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实施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着服务质量与可靠性,难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实施水平,且各个区域之间的人群,也会产生一些复杂的原因,导致出现一些影响因素,难以提升其工作质量。

第一,医疗保障影响因素。目前,我国关于医疗保障均等问题一直存在,主要因为城市与农村所实行的医疗保障制度有所差异,在其发展期间,主要实施的制度为公费医疗与劳动险医疗制度,通常情况下,着两种医疗制度中的费用,多数都是由国家承担,个人所承担的医疗费用较少[1]。但是,国家承担费用的对象较为特定,面对的是国营企业员工,同时,对于工费医疗制度而言,所面对的对象为党政机关与群体团员等。此类问题影响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实施,难以提升其工作质量,甚至会影响其发展效果。虽然近年来此类问题有所好转,但是,根据我国所调查的数据信息而言,还是存在较大程度的均等化问题[2]。

第二,资源配置因素。我国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实施期间,还存在资源配置的均衡问题。主要因为我国一些公共卫生事业在发展中,医疗科技水平较高,且资源配置工作质量较高,可以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但是,一些公共卫生机构在实际发展中,还存在资源问题。例如:我国沿海发达区域的人口较为密集,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无法满足人们的就医需求,甚至出现床位紧张的现象,导致人们的医疗服务需求难以满足,这就引发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3]。

第三,服务可及性因素。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实施之后,服务可及性因素,就是在实际服务过程中,提供某种服务的可得性,但是,目前我国在各个区域内,医疗费用较高,服务者甚至会利用这些服务,降低其可及性。主要科技型的问题通常分为两点,其一,就是地理位置。交通较为良好的城市,可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其二,就是服务费用。在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一些家庭的经济较为困难,无法接受相关服务,例如:我国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有30%的患者因为经济困难无法得到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在农村,有37%的农民因为经济困难无法就诊,导致出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4]。

三、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

第一,地域经济发展因素。当前,我国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均等化问题,无法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甚至会影响其长远发展。同时,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虽然相关机构已经开始制定政策实施方案,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因为各个区域还没有制定差异管理方案,无法利用先进的工作方式提升公共卫生财政的支出力度,导致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减少。一些区域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建设了医疗机构与医疗设施,但是,其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可靠性。一些区域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在实际发展中,无法控制较高的服务造价,导致经济效益降低,难以提升卫生投入平衡性与可靠性,影响着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进展[5]。

第二,城乡结构问题。目前,一些城乡结构差距较大,在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中,出现较多平衡影响要素,难以改善医疗水平。例如:在2016年期间,我国政府关于公共卫生的资金投入,有79%用于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中,有21%用于乡镇公共卫生服务中,导致出现较大的公共卫生服务差异。同时,在我国城乡卫生服务机构实际发展期间,还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乡镇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无法积极爭取更多的资金。

第三,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在中央财政发展中,转移支付的问题较为严重,主要因为地方税务都是由中央制定,地方政府只有执行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方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进展。针对此类问题,中央政府利用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向地方财政转移资金,但是,由于中央还没有制定完善的支付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导致地方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减少,难以提升其服务质量。

第四,分税制问题。分税制,就是按照政府的财政要求,承担一些地区的公共卫生财政支出,要求此类政府要具有一定的财政能力,可以完善管理方案,承担相关责任。但是,我国一些政府机关还无法满足相关要求,难以承担责任,也没有一定的财政能力,导致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实施受到严重影响与制约。

第五,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较为滞后。我国一些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还没有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一方面,在实际服务中,无法明确工作准则,难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缩小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另一方面,在公共卫生服务期间,没有全面落实服务均等化政策,导致其工作质量降低。

四、政策建议

(一)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方案

针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成本预算研究方案,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测算方式,形成系统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法学体系。且在实际测算中,需要因地制宜的对其进行调整,明确各类范围与内容,例如:对于偏远农村而言,需要考虑到交通成本,建立与城市逐渐差异性的服务方案。

(二)强化政府职责

建議政府部门增加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其在总卫生服务经费中的比例,且增加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弥补地方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需要加大法律制度的建设力度,遵循法律转移支付原则。

(三)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一方面,需要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政府部门的绩相相互结合,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与责任制度,建议地方政府与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以此完善进入与退出的相关机制。另一方面,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公共卫生服务进行全面的考核,以此提高其公平性与公正性,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结语:

在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也无法缩小城乡之间的服务差距,导致城乡居民的就诊受到严重阻碍,影响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长远进展。

参考文献:

[1]脱雨陇.新医改形势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27-28.

[2]李炯炯.我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以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为例[D].山西大学,2015.

[3]秦小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民族地区为例[D].西南政法大学,2014.

[4]高华.新医改背景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5(5):29-29,32.

[5]高亮.新医改形势下我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4):185-185,187.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