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2017-09-18 02:02李丽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改革教学模式

李丽娜

摘 要 目前,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发生巨大变化。在这种环境下,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本文将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就业导向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本增值性尤为彰显。同时,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环境下,高校教育备受挑战,并相继出现了学生职业能力差等问题。所以,加强学校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人力资本市场衔接,真正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1 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要求突出的是初级理论基础和实际技术能力的培养,培养的目标是高级技术能力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强调培养出来的人才能直接适应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发展环境和适应未来职业的技能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合格,应该看其是否掌握了未来就业岗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因此,应继续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严格落实“一专多能、持续改进”的办学理念,以服务企业为主要行动方针,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教学和管理工作,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行教学变革,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性人才。

2 优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是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学校应釆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还应大力推行任务式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推进某个课题来提升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这种任务式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即理论水平高、实操技能高、综合素养高)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还可以极大的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即“订单需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从招生到培养全过程满足企业需求,变学校招生为企业招工,变学校学生为企业学员,让学生感觉到安心、放心、舒心从而更好地学习。具体来说:一是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各大高校应遵循教育改革发展规律,主动地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逐步深入地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探索出一条学生毕业即就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新路;二是开展“半工半读企业实习,实现学校培养满足企业、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半工半读企业实习模式具体可以设置为:学生第一学年在学校接受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育;第二年除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参加企业的培训;第三学年就参加企业的定岗实习,如不能完全达到企业用人要求,再回学校跟着低一年级学生进行继续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是以用人单位为主体,以培养符合用人单位岗位要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用人单位真正全程参与的教学模式。学生三年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过程,这突显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实现了学校培养能够满足社会、企业需要的“零距离”应用型技能人才;三是校企资源共享,实现学校实训基地与企业工作现场的“零脱节”。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培养专业实践型人才的关键。在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调动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完善教学条件的优化。具体来说:一方面,企业中有许多代表行业最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生产流程及设备,可将其导入到学校,建立先进的、贴近企业最新生产场景的实训场地。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3 优化专业及课程设置

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关系到专业教学能否提高对市场经济的适应程度,各大高校要随时掌握市场信息,并能根据市场需要,建立全新的课程标准以及优化课程结构。以围绕学生适应岗位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实干精神等能力进行设置。

3.1 在专业设置及教学安排方面

根据“重基础理论、强技术能力,突专业水平”的原则,既要保持教学程序稳定,又做到灵活机动;既要紧跟社会需要需要,又要有自己的专业特色。采取“做中教”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基于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要求学习,全面提高岗位职业力。学校要把握市场需求,发挥优势,形成特色,优化教育资源。

3.2 在课程设置方面

在保证课程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需要不断进行专业课程结构的优化,这样不仅能促进课程设置更加灵活,而且可以促使课程内容具有前瞻性以及课程可传播性。另外,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既要做到课程内容和岗位职业标准能融会贯通,也能让专业课程具备人文精神和时代感,可以充分增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此外,在课程结构中,需要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深化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比例上,实训的课时应达总学时的60%左右。要改善课堂学习的内容,强化实训学习的内容,使学生真正掌握符合用人单位岗位标准的职业能力。在课程评价上,要将重理论考核调整为综合能力测试。重点考核各项技术应用能力,分级考核与综合考评相结合。

4 完善教师考评机制及激励政策

建立健全职业学院教师激励机制,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为适应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职工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岗位责任制,努力完成本职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建立校内职务岗位评聘制度,全面实施全员聘任制、岗位聘任制;另一方面,要健全分配激励机制,实行真正绩效奖励制度。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新时期学生良好的就业,就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及课程设置,并不断完善教师考评机制及激励政策,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獻

[1] 许浩.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张慧丽.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3):70-72.

[3] 陈小艳,扎西次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J].西藏科技,2016(08):21-22+61.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改革创新(二)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