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7-09-18 06:12易晓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质量评估启示

易晓岚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不断推进,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日益迫切。如何引入适当的评估方法,达到预定的评估目的,使之能够准确评价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促使高校更好地满足和适应社会需要,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和高水平教育质量保障。本文对英国的高等教育评估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借鉴英国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了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模式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英国高等教育 质量评估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60 文献标识码:A

1 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

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是典型的多元評估,具体表现为评估主体的多元性和评估指标的多元性。其评估模式由政府评估、高校内部评估和社会评估三大部分组成。

1.1 政府评估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QAA)对全英国高校提供统一的综合质量保证,其主要任务是监控英国各高校教育质量管理状况,评估高校学科级教学质量和教学标准。QAA根据高校教育质量保证框架,颁布教学指南、提供教师教学示范;制定不同学科教学大纲标准;制定院校评估和学科评估程序;向学生家长提供教育质量信息等。为保证高校教学水平与教育质量,QAA通常对英国高校进行学科审查和制度审查。学科审查主要审查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教学计划;制度审查则考察学校教学目的、教学组织、教师授课水平和学生学科成绩评价等,并根据考察情况分别给出“优秀”、“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

1.2 高校内部评估

高校内部评估通常在英国高校的学术(专业)框架内操作,是一种高校自我监督与评估制度,主要评估大学、院系层面和教学模块层面。包括定期审查、年度审查以及校外督察员制度。定期审查大约每5-6年执行一次,同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QAA)和专业学术机构(PSB)审查联系在一起,是学校的自我评估。年度审查要求英国高校的不同院系每年底自行检查所有的教学模块和学习课程,并写出每个教学模块和学习课程的审查报告。关注学校和院系的学习条件资源缺乏情况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等。教学模块审查包括教师对模块课程和授课情况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审查等。校外督察员要对高校教学评估过程、评估结果做出综合评价,反映校外考官的看法与意见。

1.3 社会评估

英国社会公众对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监督和评价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校外人员接受高校邀请参与学校管理,如以校董会成员身份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参与选定校长人选等;或以校外同行专家身份参与学校各学科不同专业标准的设定;或以毕业生代表身份反馈本校毕业生在社会的适应性,进而提出改进和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建议等。二是组织专门职业团体或其他法定组织参与高校教育质量评估。在英国,有240个左右的专业职业团体和法定组织参与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评价活动。《泰晤士报》每年刊登英国高校排行榜,定期主持优秀大学介绍,从民间角度对各大学做出全面评价,其评价结果颇具影响力,是英国高校接受社会监督和民间评估的最主要形式。

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评估方式使英国可以采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保证了高等教育能够在一个基本相当的质量标准下运作。

2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特征

2.1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模式与国家宏观教育管理体制相匹配

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模式的选择是从本国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出发的。英国高等教育以“教授治校”闻名,高校享有很大的自主权,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反映了英国“学术专家治校”的传统特色。

2.2 建立中介组织负责评估,政府发挥多元评估的间接调控作用

建立一种相对独立的中介机构参与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间接监控,是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主要做法。QAA属于独立于政府机构的中介组织,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参与制定或颁布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并在高校自我评估的基础上,组织各学科专家对高等学校实地考察,根据考察结果评价高校教育质量,为政府教育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虽然英国政府不直接插手具体的教育质量评估活动,但大多通过其他间接方式参与评估,发挥多元评估的间接调控作用。政府及时向社会报告和公布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结果,并将评估结果与国家拨款形成间接联系,促使高等院校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从而有效地推动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2.3 评估主体多元化,注重教育质量保障与大学特色相融合

高等教育管理与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庞大而复杂,与高等教育发生关系的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的、多层次的。除政府管理部门和高校外,各种专业组织、社会团体、企业等社会力量也纷纷参与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这些专业组织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市场需求等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使学校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推动高校教育管理朝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注重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在建立教育质量保障基础性标准的同时,保护各类大学的不同特色,这样既让质量得到了保障,又能发挥大学各自的特色。

3 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对我国的一些启示

从英国的实践来看,这种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的模式使得政府并不作为官方机构介入大学质量保证,中介机构作为中介组织对大学进行教育质量监控,虽不受制于政府,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政府的管理意愿。这种政府间接参与的模式可促使各评估主体、评估主体与客体之间统一协调,达到平衡。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实行单一的政府评估体系,政府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主导者,高等教育机构建设标准由政府制定,国家主持制定高校办学质量标准,并对高校教育质量监督、检查,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但多元化的中国高等教育体制需要建立多样性的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而应改变完全由政府包办高等教育评估的方式,建立由学校、政府、社会共同组成的多元质量保障模式。endprint

3.1 完善评估指标,建立起多元化的、动态的高校评估指标体系

评价高等教育质量,首先应构建高校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标准是指“计划中规定达到的目标”,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应体现国家教育方针以及高校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要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

在评估指标体系方面,英国没有统一的规定,只是原则性地提出若干评估依据,如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的经费数、研究生教育规模等。在这样一个总框架内,各评议小组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自行决定具体指标和权重,由专家组综合打分。而我国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教育评估的标准不分学校类别、不分学科作了统一规定,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指标。指标定得过细过死,使评估工作缺乏弹性和灵活性。而英国的“目标适应性”评估模式较适合像我国这种种类较多、水平参差不齐、情况各异的高校评估。在积极推动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同时,也激励了普通高校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借鉴英国的多元化的评估指标体系,使评估指标体系能够适合不同类型和水平的大学评估,并且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一个弹性的框架,大力推进高校的评估工作顺利进行。

3.2 大力发展独立、公正、多元的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

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评估工作是由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的。国家和政府是评估的主体,学校是被评估的对象,这种关系下的高校是被动地接受评估的。“每一所具体高校的教育质量状况都存在政府部门和高等学校的信息不对称”,因此,需要一个中介组织来对高校进行评估,而中介机构的评估同时也是社会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逐步建立起独立、公正、多元的中介机构。此外,与社会中介组织进行的评估相比,我国的教育评估活动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更好地发挥宏观管理的作用。而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中介评估机构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社会各界应重视中介性评估机构的导向作用,并以适当形式向中介性评估机构提供经费援助。高校应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中介性评估机构的评估工作,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促自我发展的目的。

3.3 学生参与是保障评价结果客观的前提

在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中,学生正在成为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参与者。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应能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让学生满意。学生评价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环节,应将学生评价内容纳入高校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学生参与高等教育评价时,可通过测量其对所受教育服务的满意度来实现。即,“学生评价”主要通过其对所在高校提供的与教育相关的各方面服务的满意水平来体现。“满意度”的衡量通常包括“对资源环境的满意度”与“对学校管理的满意度”两个方面。其中,“对资源环境的满意度”包括“对物质资源(如图书馆资源、实验室设备等)的满意度”、“对教师质量的满意度(如教学质量、授课方式、教学内容、课件等)”、“对学习课程的满意度(如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材选择、学习资料等)。“对学校管理的满意度”主要包括“对教学管理的满意度(如课程安排、选课机会、考试组织、教学评价等)”和“对学校后勤服务的满意度(如食堂伙食、宿舍条件、上网速度等)”(如图1)。

3.4 形成健康的评估生态,真正做到“以评促建”

正确对待质量评估,培养健康的评估生态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一部分学校对于评估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在短时间内“突击”提高硬件和隐瞒真实消息,使得评估的有效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部分评估专家的“寻租”行为又恰好助长了这种不良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评估的可信度与权威性。而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保障体系,由于大学从成立起就秉承“自我评估”的质量观,避免了弄虚作假的情况发生。此外,由于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估结果的透明化,使得某些利益相关者无法依靠一己之力决定评估的结果。

3.5 减轻受检单位负担

评估本身是为了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果因为评估活动给院校带来较多困扰,可能招致批评,对“以评促建”本身会有负面作用,这也是未来我国评估活动组织中应加以重视的方面。

当然,各国的教育评估和质量保证模式都离不开本国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制度,我国高教的评估和质量保证工作起步较晚,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故经验也较少。我们应在适合校情的基础上,结合国外一些高校在评估和质量保证工作中的成功做法,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的原则,做好教学评估工作,使学校的教学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静.英国高等教育主体评估机制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12):43-44.

[2] 吴虹雁,李俊龙.国外高等教育评估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5):90-95.

[3] 郑兴,王坤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其核心機制——兼议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启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2-96.

[4] 张圆圆,孙炘.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评估新动态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 ,2012(11):96-98

[5] 李祖超,陶昱.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及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3):33-37.

[6] 任錦鸾,许晓燕,李涛,宋颖妍.英国高校管理与评估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战略研究,2014(2).

[7] 徐婷.英、法、德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5):57-57.endprint

猜你喜欢
质量评估启示
基于组合分类算法的源代码注释质量评估方法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澳大利亚研究生课程的外部质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