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探索

2017-09-18 08:22裴欣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高校信息化

裴欣彤

摘 要 目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且应用已经较为普遍,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設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信息化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频繁,而且信息化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针对信息化这一热点问题,文章以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为例,阐述了信息化在其中应用与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 信息化 管理 国有资产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高校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资产是其保障和物质支持,国有资产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对高校投入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教育资产规模在不断扩大,致使高校资产管理难度增加。所以,为适应新形式下资产管理的要求,需要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建设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1 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背景

现阶段,国家加大了对高等学校的资金投入力度,资金来源渠道也趋于多元化,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高校资产总量每年基本按10%左右的速度递增,如此一来加大了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难度。高校国有资产是国家所有,高校仅是占有和使用其资产,而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越来越规范,管理力度也越来越大,基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历史问题,比如管理重视不够,重资金轻资产,账、物、卡不符,资产使用、处置不规范,没有按规定报批或报备等。

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的数据上报和需要报批的事项越来越多,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需要通过网络系统完成数据动态上报、事项网上审批等工作,实现资产管理动态化、预算编制科学化。因此,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为实现资产管理动态化、预算编制科学化的重要举措。各高校需建立资产信息系统,并能够与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资产系统有效衔接,满足数据上报、事项审批、动态监管等工作的要求。

2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

2.1 传统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我国高校扩招使得进入高校的门槛有所降低,此时学生数量有所增加,需要高校更加重视国有资产的购入与管理,尤其是一些可能出现合并的高校,对于资产的处理要根据国家相关的财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而传统资产管理模式下,出现这种情况时不仅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加大,同时手工账也容易出现纰漏,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资产实时数据,影响高校资产管理。

2.2 高校国有资产监管不到位

我国高校资产及高校正常运转的资金几乎全靠国家财政部门拨款,在这种现状下,很多高校的领导者忽略了该部分专项资金的去向,缺乏对专项资金的透明化管理,致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购置产品后,后期对产品的管理不到位,不能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造成资产浪费。同时,在科技转化方面存在不足,在国家科技研发资金的支持下,一些高校的科研工作仍然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用到研发相关产品上。

2.3 确权划分不清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确权是保证国有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各高校合并的前提。但是在现实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高校管理人员和地方执法人员对高校用地不够重视,产权意识比较淡薄,加上管理的松懈,使得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此外,有的高校在承建某些项目前并没有取得相关方面的法律认可,造成该建筑项目不能及时划分到高校固定资产中。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确权问题是一项非常困难的问题,国家应当加大整治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对此进行约束和指导。

2.4 存在信息孤岛且数据不准确

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一般情况下是立足部门业务需求的,如此一来就忽略了部门间的信息共享,造成信息孤岛,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额信息沟通与交流。除此之外,各部门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时间、建设规模、服务更新周期及合作公司不同,同样会造成系统简间融合困难,后期运维及升级能力不足。同时,异类信息系统也产生了同性异构的数据问题。相同的数据被不同部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报表统计,在对上级部门进行汇总时难以追根溯源、辨别数据准确性。

2.5 全局观念的匮乏造成重复建设

各高校对信息化缺乏统一的认识与部署,校内部门间对信息化的需求程度不同,导致各部门独立建设,强调本部门需求,部门间壁垒严重,缺乏交流与协作,不仅服务不仅为应用服务造成不便。如流程类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迎新及选课,由于本科生和研究生业务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多数高校本科生及研究生管理部门各自建设了相互独立的应用系统,造成了重复性的建设。

3 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探索

3.1 强化网络环境的建设

其一,要设计出完善的预算编制流程;其二,要形成完善的编制流程和组织体制,在进行资产预算之前,先制定预算目标;其三,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上融入网络化建设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也符合资产管理的内在需求。信息化能够促进高校资产管理的预算管理,同时让各部门合作更加便捷,信息传输及时,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3.2 强化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不同的信息使用人需求的信息不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信息使用人需求的信息也不相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高校统一的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高校国有资产数据化,对资产从购买、置备、使用、淘汰进行整个周期的监管。

3.3 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考核制度

目前,我国高校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国有资产制度以及完善的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体制。正因此,使得大多数高等院校重视资金管理,却忽视资产管理。所以,我国高等院校应在短时间内完善高校国有资产考核机制。以制度来管理高校国有资产,建立专业管理团队,建设规范的审核机制使得高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4 建立数据标准及实现数据共享

在具体实施中,各高校应结合教育部标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行业标准进行补充及完善,规定本校信息化建设中所需的基础数据交换及共享规则,确定各项基础数据的单一来源、数据格式及编码规范。同时,明确规定学校基础数据是全校共同的数据财产,在经过审批的情况下,校内各单位有权对数据项进行查看和使用,为数据共享奠定基础。

3.5 制定整体计划

高校要立足全局,制定国有资产管理的整体计划,并一分步实施的思路进行开展。借鉴“中国制造2025”整体规划,各省、区及企业基于本地区及企业基本情况,制定出符合息化发展规划的管理模式,高校应结合国家政策及自身情况,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管理制度、标准规范及具体层面的顶层设计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指导体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对此高校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善于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和数据的共享,立在高校发展全局,统筹规划部署,推动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樊鹏.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74-75.

[2] 张军民.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探讨——以清华大学国资管理系统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07):31-32+86.

[3] 陈丽辉.高校国有资产处置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7(07):28+30.

[4] 张军民,连彦青.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05):275-278.

[5] 刘影,祁思恺,王兆旭,曹祥瑞.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96-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高校信息化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