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预防问题在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的分析

2017-09-18 07:54陈丽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预防对策校园欺凌治理

陈丽连

摘 要 当前诸多有关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在各种媒体平台被曝光,引发社会关于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关注和讨论,民众都在关注该如何对欺凌者进行惩罚时,同时也唤起中小学针对这类事件的事先预防问题的思考,本文通过对事先预防问题在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其含义和现状,并提出治理中小学校园欺凌事先预防比事后严惩更重要的想法、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的事先预防对策,旨在促进中小学的校园欺凌治理工作能够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 事先预防问题 中小学 校园欺凌 治理 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1 校园欺凌的含义及现状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个人或者群体采用恶性的肢体侵犯、人格侮辱等方式对对方进行欺压、骚扰或者侵犯的行为,使对方处于孤立无援的敌意侵犯环境中,进而造成对方的生理、心理或者财产方面的损害。校园欺凌事件有多种表现方式,在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中,身体冲撞、推搡等轻微的肢体欺凌,扇耳光、恐吓、谩骂、侮辱等恶性欺凌,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短信、论坛、博客等形式对他人进行诋毁或者蓄意羞辱的行为都是校园欺凌的定义范围。

随着新媒体形式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事件被公之于众,有学者进行过问卷调查显示,有百分之十的学生在学校遭遇过轻微肢体欺凌,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遭受过恶性欺凌,甚至有百分之五的学生遭受到敲诈勒索以及生命财产威胁等具有违法性质的欺凌行为,这些数据已经揭示了校园欺凌事件严重的现状,同时也成为教育学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 治理中小学校园欺凌事先预防比事后严惩更重要

2.1校园欺凌损害后果的难以弥补性凸显事前预防的重要

校园欺凌事件具有长期性或者持续性的特点,会对被欺凌者造成严重的心理损伤,欺凌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和谐的相互环境和关系,使被欺凌者出现焦虑、恐慌,严重会引发学生的抑郁倾向,学生的长期处于充满敌对情绪的学习环境中,会出现成绩下降、厌学,甚至逃学、弃学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会产生较为强烈的报复心理,将报复的对象转移到其他学生身上,这些校园欺凌现象体现的负面影响,在产生恶劣的后果之后都无法挽回,只有做好事前预防工作,将校园欺凌现象遏制在萌芽阶段,才能有效避免出现其产生不良后果。

2.2 事后严惩存在法律障碍

目前的校园欺凌事件最终的处理结果,都是对欺凌者采用说服教育的处理方式,而对于被欺凌者产生的生理以及心理损害却是难以准确衡量的,对于欺凌者的恶性欺凌行为甚至敲诈勒索、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等不法行为,由于一般欺凌者大多没有达到14周岁的法定年龄,法律上都没有进行处罚或者让其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因而校园欺凌现象没有法律作为其事后严惩的基础,欺凌者不需要对其自身行为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导致校园欺凌事件的严厉处罚存在困难。

2.3 事后严惩难以对症下药

大多数进行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在其学习和生活中也会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较为复杂,有些是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有些是由于受到社会的某种“歧视”,这些不良的现象导致这些学生的心理逐渐扭曲,出现焦虑、压抑等情绪需要通过发泄来得以排解,欺凌者缺乏家人和社会的关爱,使其内心世界较为冷漠,对于其他同学也缺少人情关怀,很多学生对于自身的行为都不以为然,只采用事后严惩的措施,仍然不能够改变这些学生的心理状态,甚至会产生激化其情绪的不良后果。

3 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的事先预防对策

3.1 国家(地区)应制定反校园欺凌法规和政策,为治理工作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

随着校园欺凌现象的高发态势,以及其产生的恶性不良影响,国家应当将这一社会现象和教育问题重视起来,对其他国家和地區的先进教学经验加以借鉴,制订有关反校园欺凌现象发生的法规和政策,明确各教育管理部门、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责任,明确校园欺凌的实施者应当承担的责任,通过加强法制教育等措施,来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法制意识,强化教师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能力,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3.2 强化学校校园欺凌治理的主体责任,提升教师处置校园欺凌事件的工作能力

校园欺凌现象都发生在校园或者校园周边地区,欺凌者和被欺凌着多是在校的学生,因而学校应当承担起进行校园欺凌现象治理的主体责任,加强对教职工的专业培训,使教师能够具备进行校园欺凌的事先心理干预和事后处理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建立多种途径的校园欺凌调查,使学生能够将自身或者身边的校园欺凌事件及时向教学管理者进行反馈,有助于学校教学管理以及治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学校还要针对校园欺凌现象建立专业的处理部门和心理辅导团队,将学生反馈的欺凌现象进行治理,并对具有欺凌倾向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发现学生自身和内心存在的问题,使其扭曲的心理得到矫正,进而避免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3.3 推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治理

社会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大环境,社会各界力量要行动起来,凝聚多方力量进行校园欺凌治理活动,对于校园欺凌现象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生、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反欺凌意识。媒体进行相关事件的报道,要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避免对其造成二次伤害,影响学生日后的生活。

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会对被欺凌者产生严重的影响,而行为实施者多因为法律的限制而无法进行严惩,难以实现理想的治理效果,因而事先预防问题在这一教育问题中显得尤为重要,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需要加大对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视,凝聚各方力量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现象,进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泽宇.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的事先预防问题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6,(25):253-254.

[2] 向广宇,闻志强.日本校园欺凌现状防治经验与启示——以《校园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为主视角[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1):1-10.

[3] 周冰馨,唐智彬.防治校园欺凌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3):39-44,17.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防对策校园欺凌治理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