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7-09-18 04:00赵鹏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赵鹏鹏

摘 要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压力,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排解和释放,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和创新提供了依据和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拓宽教育渠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化。高校应该从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两方面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一致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道德规范、行为要求和意识形态,通过塑造学生内心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其内化为人格目标,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建立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意识,以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以求保护和增强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也注重人格和素质的培养,强调教育的潜能和自身的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1.2 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从人类思维发展的顺序来看,思维是心理现象的高级组成部分。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和社会要求,又要遵循法律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很难想象,冷漠、心胸狭窄、情绪不稳定的不健康的人,会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因此,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

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思维作为一个高级概念,对心理的理性理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指导着心理活动的方向。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价值观多元化、过于强调自我意识等思想因素造成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变思维方式和思维的引导,教育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思想认识水平,从而从根本上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2 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2.1 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人际交往、学习、生活、事业等方面的困难,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症、人际敏感、睡眠障碍、网络游戏成瘾等心理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大学生内在的矛盾往往会导致大学生理想自我、自我评价和现实自我、社会认同之间,内心体验与客观环境之间,产生思想、心理等方面的不平衡、不协调。

2.2 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从内到外的体验和感悟,强调尊重学生的过程,接纳学生,理解学生。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通过SCL量表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解,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的建立,提高个人行为调整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基于理论和知识的宣传教育,一般采用榜样示范、情境培养、道德评价、积极的说服教育、社会实践锻炼等方法,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转变。

3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1 创新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一部分,摒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对学生灌输和说教而忽视受教育者内心感受的倾向,忽视当代大学生能力和人格对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变化。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与心理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学习、借鉴、吸收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路径,以有效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另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如通过集体教育、榜样教育、实践活动等,以推广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和谐发展。

3.2 创新工作方法,多渠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咨询是提高心理健康、心理疾病的重要措施,通过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治疗,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助于建立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关系,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展顺利。高校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教育阵地,在互联网上不仅仅是“你说我听”,而是“既听又说”,要形成高校和学生间双向流动的信息渠道。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络的平等和互动,可以使部分心理有问题急需帮助,但又不想面对对象的学生也得到帮助。教师通过建立“心灵信箱”和“心理健康知识你问我答”等接待来访者,向来访者针对性地普及心理知识,及时有效地为求助者提供心理咨询。

参考文献

[1] 郑敬斌,王立仁.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系统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256):14-17.

[2] 戴兴玉.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实施途径[J].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05.

[3] 屈正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2006.

[4] 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