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2017-09-18 17:15黄冬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创新语文教学

黄冬

摘 要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有效性,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新时代的人才。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有效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 教师教学观念及角色的定位必须正确

生本教育思想认为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和目的,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要从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标准,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策略,重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育要求,创建有利于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具体落实在教学中,针对教师就存在一个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初中语文教什么,新课标有了明确界定,即是课堂应落实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教学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从而真正地提高广大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应试教育、传统教育观念长期影响下,摒弃旧观念、老习惯不会一蹴而就。教学实践中以课本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将老师的教替代了学生的学,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纯技术训练等现象,也时常以各种变相形式出现。知识的单向灌输相比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来说要简单易行得多,但他不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也难以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所以,在新课改中教学观念的变化和教师角色的定位是一致的,教师课堂角色没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就有老观念在作祟。因此,我在课堂上时刻提醒自己,教学中切忌越俎代庖,学生没掌握,第一想到的就是自己是否是切入点没找对,是否是过于急功近利忽视了学生,能不能换一种形式等。教学中自己位置摆对了,心态也好了。学生也更喜欢我了,更重要的是更多人喜爱语文了。所以我想,能教出几个高分学生,语文成绩很好,固然令人高兴,但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其教学目标层次应该更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教书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方法,更要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

2 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应有所创新和突破

我以学校进行的高效课堂改革为例,谈谈在这过程的体会。班级实行小组合作制,直接推动课堂模式的变化。要求老师要少讲,学生积极开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的学习。课堂上要求使用学案教学,一开始大家无所适从,于是展开了学校大讨论,什么改革最前沿的洋思经验、昌乐模式等,大家都积极探究、学习。学校提出了一个“5521”模式,即5分钟巩固,5分钟预习,20分钟自主、合作、探究及教师引导,10分钟课堂检测。依据此精神,导学案也按照要求炮制出来了。也正是在学案的编制中,我们对教材的思索更多了,对學情的探究也更深入了。另一方面在使用学案教学过程中,许多问题开始显露:如一味放手学生,感觉许多知识点没有落实或者是学生知识面过窄,而且如果只是被学案桎梏,没有老师的二次消化和备课,语文课就成了一潭死水,课堂上朗读少了,学生又陷入新的变形作业之中。语文的人文精神开始失落了,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强调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的大语文观,新课标给予了更为详尽说明,它进一步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开放的教学观念,采取开放性的教学形式,走出校园,进社区,去(参观、调查、访问、公众活动等),请进来(请社团作报告、请名人作介绍、举办具有本地和校园特色演出等),并结合活动,让学生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以及合作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努力寻求一条与各学科间相连的通道,架起一座迈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大课堂,让学生在与大自然、与社会、与家庭的接触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3 教师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最少的投入,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和成长。语文教学长期有个怪圈即:费时多而收效微。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学策略的提高。我以教学中提问艺术为例来谈。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这样强调:“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有效的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好的恰当的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能得到积极发挥。因为学生有不同层次,另外本身学习就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无论课堂上对于问题的设置,还是学案自主和探究部分问题的设置来看,都应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问题讨论中来。因为只有提出贴近学生思维的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可以采取化难为易的方法,把一些较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小问题来组合逐层解决。例如:《紫藤萝瀑布》教学中我借鉴其它老师设置的三个问题:我为何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看到“开得这样盛的藤萝” ,为何“我”会产生“凑上去,想摘一朵”的冲动?——结尾的时候,“我”又为什么“加快了脚步”?课堂教学追随作者的感情起伏而伸缩自如,我想这和巧妙的问题设置密不可分。

4 教师应积极培养创新能力

如何使语文教学更有老师自己的特色?语文教学活动必须以教材为凭借,但决不能局限于教材,如何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如何使教学新旧知识和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体验性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语文课生动而又有灵性,我想这与教师的创新能力分不开。而培养创新能力,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应该有打破常规的、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并努力寻找出新的具有独特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积极提高艺术修养,热爱生活,关爱生命。这是培养教师创造思维能力的源泉。也唯有不断创新,有活力的老师,才能引领更多的充满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也唯有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改革才会不断推进和深入。

参考文献

[1] 颜林忠,邱胜辉等.在点、线、面、体中成就有效教学[J].青年教师,2011(9):41-42.

[2] 李艳萍.与学生一起成长——浅談对综合实践课的认识和体会[J].教育革新,2012,6(24).

[3] 张新梅.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J].神州,2012(7).

[4] 焦德永.让语文课堂上的提问更加有效[J].青年科学,2012,9(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语文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