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017-09-18 10:58周丽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周丽静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现阶段却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亟需传承和保护,以此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传承 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中国的传统节日对于80后的青年人来说似乎变的越来越陌生了,西方文化的入侵使得青年人更加期待西方节日。倘若任此种情况无限扩大,不单是中国传统节日受到打击,中国传统文化也会打得毫无招架之力。保护好传统节日,有助于达成人类内心与精神的和谐,从而产生社会和谐的强大文化动力,而且有利于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巩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青少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使中国青少年懂得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1 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巨大的一种精神力量和社会精神形态,对中国和世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流失严重,大量珍贵文化失去传承,试想几十年以后,我们的文化遗产将会空空如也。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就像没有精神和灵魂,这个民族就很难创新发展。那么有必要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方式加以思考。

首先,对于文化艺术而言,在当今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智力支持,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传统文化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也有利于實现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以及中央与地方、当前与今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首要的是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的规律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健康的发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似乎属于公益事业性文化建设投入,而实则蕴涵着非常巨大的潜在效益和长远利益。需要不仅对实施保护的工作方针、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在具体的运用中要严格掌握,防止出现急功近利走样变味的所谓“传承”,成为违反规律的盲目操作与竭泽而渔的过度开发,以免动机良好行为不当的“保护”反而成为毁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罪魁祸首;而且要站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坚持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

2 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末期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依然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渊源,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那么当今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传统文化。

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必要的物质技术支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摒弃糟粕,以史为鉴。对于一些难得的传统文化资料国家和相关部门要给予必要的物质、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让研究人员能够研究下去。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对于一些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文化载体,如村落、寺庙、街道、碑刻、古城及其他建筑,还有些各少数民族文化的有形物质载体,如服饰、器皿、农具、造景、雕塑及其他美术品等,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保护力度。

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腐朽、落后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然会被文化自身的新陈代谢所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的原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文化元素要勇于发扬光大,并努力探寻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再创新的理念。而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等文明成果,不能一味教条地学习,将之吸收和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备。

拓宽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渠道。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标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

学校教育活动。要系统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另外还要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作为必修课程,由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进行教学与科研,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层次与质量,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利用现代传媒向中国大众、世界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利用现代高科技传媒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服饰搭配、墙体或街面广告、公益宣传中,渗透在网络、报刊、广播、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

3 结语

传承和保护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是一项重大、复杂、艰巨的工程。相信在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传统文化将会发扬光大,并成为影响全球文化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宗波.文化遗产现状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J].红旗文稿,2012(12).

[3] 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