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北地区甜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2017-09-28 08:58明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明溪365200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甜玉米果穗新品种

蒋 华(明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明溪 365200)

闽西北地区甜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蒋 华
(明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明溪 365200)

为筛选出适合闽西北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甜玉米新品种,对11个甜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万鲜甜150、翠甜199、广良甜27号3个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甜玉米; 新品种; 比较试验; 闽西北地区

甜玉米,又称水果玉米,皮薄、汁多、质脆而甜,像水果一样既能生吃又可熟吃;因具有鲜、甜、脆、嫩的特色而深受各阶层消费者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甜玉米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为满足广大农户对优质甜玉米新品种的需求,筛选出适合闽西北栽培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甜玉米新品种,对万鲜甜150、翠甜199等11个甜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鉴定其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为闽西北地区甜玉米示范推广提供可靠依据[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明溪县城关乡坪埠村蜈蚣塘福建省农作物明溪区试站进行,地理坐标117°09′E, 26°24′N,海拔350 m左右。试验田块呈长方形,面积1 334 m2,沙质壤土,土地平坦,土层深厚,地力均匀,肥力中上,排灌方便,通风透光,前作为晚稻田[2]。

参试的甜玉米品种共12个:晶煌8号、华珍甜3号、广良甜27号、闽甜673、晶煌18、万鲜甜150、正源甜1号、宝甜、广良甜4号、翠甜199、万农9号和粤甜16号。其亲本来源及申请单位见表1。

1.2 处理设计

试验以品种为处理,以粤甜16号为对照(CK)。小区面积15 m2,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每小区种植5行,70株,密度4.8万株·hm-2左右。每小区四周设同品种保护行不低于2行,重复间预留不少于1.0 m的工作走道(包含水沟)。实收中间3行(9 m2)鲜果穗(只留2片苞叶)计产量。

表1 参试甜玉米品种的亲本来源及申请单位

试验田于3月29日用拖拉机翻犁,4月5日整畦,4月6日挖穴直播,每穴播2~3粒,施复混肥375 kg·hm-2作基肥。4月23日进行间苗,留壮去弱,间密留疏。4月25日第1次追肥,施复合肥450 kg·hm-2。5月4日中耕除草,5月13日进行培土。5月22日第2次追肥,施复合肥450 kg·hm-2。6月7日用伤飞、福戈农药防治玉米蚜虫和螟虫。整个生育期未用药剂防治病害。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2可知,12个参试品种出苗至采收为75~84 d,万农9号最短,为75 d,比对照粤甜16号短2 d;宝甜最长,为84 d,比对照粤甜16号长7 d。

表2 参试甜玉米品种生育期与产量表现

注:参试品种均于4月6日播种,4月14日出苗。

2.2 产量

经统计分析,各参试品种的产量在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重复间差异不显著。表2表明,万鲜甜150、翠甜199、广良甜27号产量位居前3,分别为15.655、15.199和14.999 t·hm-2,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13.9%、10.6% 和9.1%,达极显著水平;万农9号比对照减产4.9%,减产显著;晶煌18、正源甜1号、华珍甜3号、广良甜4号产量位列最后4位,与对照比较减产达极显著水平。其余品种与对照增减产不显著。

2.3 植株性状

从表3可知,12个参试品种株高为226.0~282.2 cm,华珍甜3号最高,为282.2 cm;万农9号最矮,为226.0 cm。

参试品种穗位高为65.8~113.4 cm。所有参试品种花丝色均为绿色。除晶煌18株型为平展外,其余品种株型为半紧凑。倒伏率所有参试品种为0。倒折率除闽甜673、宝甜、广良甜4号、粤甜16号分别为6.15%、2.99%、1.92% 和1.47% 外,其余品种均为0。空秆率广良甜4号最高,达25.0%;最低是晶煌18与粤甜16号同为0,其余品种在1.49~10.94%。双穗率广良甜4号最高,为1.92%;其次是宝甜,为1.49%;其余品种均为0。

表3 各参试甜玉米品种植株性状表现

2.4 果穗性状

从表4可知,12个参试品种果穗长15.5~21.5 cm,翠甜199最长,广良甜4号最短;穗粗在4.4~5.4 cm。

参试品种穗型除广良甜4号为短筒形外,其余品种为长筒形。除宝甜没有秃尖外,其余品种秃尖长在0.34~3.68 cm 。所有参试品种穗行数与行粒数在13.0~21.0行和34.0~44.5粒。鲜百粒重24.5~42.9 g,华珍甜3号最重,正源甜1号最轻。鲜出籽率为63.40%~80.11%,华珍甜3号最高,正源甜1号最低。所有参试品种籽粒均为黄色。

表4 参试各甜玉米品种果穗性状表现

2.5 病虫害发生情况

从表5可知,所有参试品种大斑病、纹枯病、粗缩病、心叶期玉米螟危害均为1级;除宝甜与万农9号小斑病为3级,其余品种为1级;对照锈病3级,其余品种为1级;参试品种茎腐病均为0。所有品种外观品质评分为21~26分。

表5 各参试甜玉米品种病虫害及品质外观表现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万鲜甜150鲜果穗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13.9%,增产极显著;该品种植株粗壮,抗倒性好,鲜果穗籽粒大且排列整齐,鲜出籽率较高,秃尖短,抗病虫害,外观品质评分26分,可进一步扩大示范面积。翠甜199产量居第2位,比对照增产10.6%,增产极显著;该品种苗期长势好,整齐,后期植株茎秆粗壮,鲜果穗长而粗,商品性较好,抗性强,外观品质评分25分,可进一步扩大示范面积。广良甜27号产量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9.1%,增产极显著;该品种出苗整齐,茎秆粗壮,空秆率低,抗倒率强,果穗较大,籽粒排列整齐,秃尖较短,外观品质评分25分,可进一步扩大示范面积。宝甜、晶煌8号、闽甜673等3个品种产量与对照比较增减产不显著,建议做好下一轮试验,进一步了解其特征特性。华珍甜3号产量比对照减产,且达极显著标准,但该品种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果穗外观品质最好,鲜果穗籽粒最大,出籽率最高,建议参加下一轮试验,进一步了解其产量性状,再作取舍。万农9号产量比对照减产4.9%,达显著水平;该品种籽粒较小,出籽率较低,秃尖长,外观品质较差,小斑病3级,建议终止区试。晶煌18、正源甜1号、广良甜4号等3个品种产量比对照减产达极显著水平,其他性状表现一般,建议终止区域试验。

[1] 刘连生.甜玉米新品种(系)比较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5,46(11):1- 4.

[2] 蒋华.福建省春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J].中国种业,2016(11):49- 51.

(责任编辑:张才德)

S513

:B

:0528- 9017(2017)09- 1514- 03

2017- 07- 12

蒋 华(1974—),男,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文献著录格式:蒋华. 闽西北地区甜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9):1514- 1517.

10.16178/j.issn.0528- 9017.20170905

猜你喜欢
甜玉米果穗新品种
青菜新品种介绍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设施番茄果穗弯折影响因素的研究
几种试剂对设施红提葡萄促早栽培果实膨大的研究试验
浅谈玉米果穗青贮技术
无公害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甜玉米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果穗拉长保果剂在夏黑上的应用效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