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中药材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7-09-28 08:58石子建李建辉舒佳宾朱卫东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衢州34000衢州市柯城区农业局浙江衢州34000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代代浙贝母衢州市

石子建,李建辉*,许 奕,舒佳宾,朱卫东(.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衢州 34000; .衢州市柯城区农业局,浙江 衢州 34000)

衢州市中药材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石子建1,李建辉1*,许 奕2,舒佳宾1,朱卫东1
(1.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衢州 324000; 2.衢州市柯城区农业局,浙江 衢州 324000)

通过对衢州市各县(市、区)中药材生产主体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归纳总结中药材生产现状,并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中药材; 生产现状; 发展对策; 衢州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和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药材好,药才好。2015年,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工作和措施。浙江省是全国重点中药材产区之一,中药材资源丰富,共有药用资源2 385种,资源总量和道地药材总数均列全国第3位,素有东南药用植物宝库之称[1]。衢州市地处浙西,山地较多,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近几年中药材产业不断恢复发展,一些中药材价格不断攀升,类似黄精、白及、三叶青、浙贝母等中药材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同时风险也在积聚,在新形势下如何整合资源,群策群力,使本地区的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为此,衢州市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协会,为中药材种植户、收购商、加工者等提供信息交流平台。我们对衢州市中药材产业现状进行调研,通过对88位从事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的公司、农场、合作社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归纳总结了本地区中药材生产现状,并针对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现状

1.1 种植的主要品种和面积

如表1所示,衢州市中药材种植主要品种42个,面积1 537.33 hm2,其中黄精、三叶青、覆盆子3种中药材占一半以上。种植的品种以草本中药材为主,约占总数的2/3,黄精、三叶青、白花蛇舌草等面积较大。木本中药材有代代、木槿、金银花、黄柏、厚朴、杜仲等十几种,除了代代的种植面积较大外,其余的木本中药材基本为单户种植,面积较小。除白花蛇舌草、浙贝母、菊花、元胡、藏红花等可以在种植的1年内获益,其余的中药材需经2~3年及以上才会有收益外,期间人工投入较大,风险也较大。考虑到目前的种植规模、道地性及风险性等方面,黄精、覆盆子、三叶青、白花蛇舌草、浙贝母、白及、芍药、菊花、代代等中药材在衢州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

1.2 种植成本与收益

衢州市目前几种主要种植品种的投入产出情况是:黄精投入在4.5万元·hm-2左右,人工投入较大,在3万元·hm-2左右,3年收的可产干货4 500~7 500 kg·hm-2,高产的9 000 kg·hm-2,单价在100元·kg-1左右;三叶青种植密度1.5万株·hm-2,种苗每株3.5元,共需投入在15万元·hm-2左右,3年种植平均产量3 000 kg·hm-2,产值150万元·hm-2左右;覆盆子投入在7 500元·hm-2左右,人工和种苗约各占一半;白花蛇舌草投入主要为人工,需225~300工·hm-2,产值6.0万~7.5万元·hm-2;浙贝母目前行情较好,投入15万元·hm-2左右,主要为种苗投入,净收益在15万元·hm-2左右;代代投入在4.5万~6.0万元·hm-2,人工投入1.5万元·hm-2左右,代代嫁接后2~3年开始产花,高产的可达到22.5 t·hm-2,目前代代花价格16元·kg-1,但常有波动,1年可结2季代代果;百合产量在11.25 t·hm-2左右,价格在20元·kg-1以上,净收益9万元·hm-2;菊花投入4.5 万~6.0万元·hm-2,人工投入3万元·hm-2左右,产量750 kg·hm-2,单价160~180元·kg-1;粉葛主要是1家加工企业在做,加工后附加值提高,净收益在9万元·hm-2以上,市场波动对其影响较小。

表1 衢州市中药材种植的主要品种和面积

1.3 各县(市、区)的种植情况

衢州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中药材产业发展一直都非常重视。柯城区中药材主要种植品种有代代、铁皮石斛、黄精、白及、辣木等,代代种植规模较大;江山市政府对中药产业扶持力度大,出台了补贴政策,中药材种植面积667 hm2左右,品种主要有覆盆子、白及、三叶青、黄精、浙贝母、白术等20多个,前3种种植面积较大;衢江区黄精种植面积较大,仅统计的种植大户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266.67 hm2,三叶青种植有200 hm2,百花蛇舌草种植有100 hm2,浙贝母的种植面积约占衢州地区的一半;龙游县中药材种植主要集中于社阳乡,代代、黄精、铁皮石斛种植面积相对较大,有2家家庭农场代代的种植面积都有13.34 hm2,效益很好;开化县中药材复种面积达到690.53 hm2以上(其中木本药材546.53 hm2、草本药材约130.67 hm2、菌类药材13.33 hm2),木本药材品种主要有金银花、杜仲、银杏、厚朴等,草本药材品种主要有黄精、旱半夏、白花蛇舌草等;常山县的中药资源较为丰富,目前种植较广的有浙贝母、白及、三叶青、覆盆子等,此外还有融合粉葛的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合作社,中药产业规模逐渐壮大,已逐步将中药材打造成为继胡柚、山茶油之后的新兴农业产业。

2 主要中药材的种植模式

衢州市主要中药材种植模式如表2所示,中药材种植模式利用了不同农作物生长期的不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大大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农业综合效益,既保证了粮食生产,又增加了经济收入。此外,水旱轮作可以减轻土传病虫害的发生,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有效解决中药材连作障碍问题,促进中药材的生长,中药材增施有机肥后可减少水稻化肥用量,有利于肥药双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

表2 衢州市主要中药材的种植模式

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1 问题

衢州市中药材产业近几年发展迅猛,除了传统的陈皮、枳壳、浙八味等品种外,黄精、三叶青、菊花、代代等中药材的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资金问题。中药材种植前期投入较大,收益慢,往往需要3年以上才有收益,容易引发种植户后续资金不足,同时中药材价格波动难测,风险较大。二是仓储、加工问题。仓储库较少,加工多以初级加工为主,加工机械简陋,效率低下。三是人才问题。中药材专业人才缺乏,技术推广难以开展。四是效率问题。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有待提高,引领示范作用有待提升。五是质量问题。种植过程管理粗放,肥、药施用不合理,影响药材质量。

3.2 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建立农业保险,对有一定种植规模的药农,政府出台相应的补助标准,同时鼓励药材加工企业购买本地产品,多方筹措,合力并举,将中药材种植风险降到最低。二是确定本市重点应发展的品种,形成地域特色,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延长产业链,降低市场波动对药农的冲击。三是本地农业科研部门要通过人才引进,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合作,制定出本地区中药材种植、加工的标准,同时要建立育苗、种植示范基地,组织药农进行培训学习,保障本地区中药材的高产高效高品质。四是建立仓储、集散中心,打造浙西中药材运输交流中心。五是加强与中药材天地网等网站合作,及时掌握中药材的市场信息,尝试电商+中药材的营销模式。

[1] 马蕾,徐丹彬,陈红金,等. 浙江省中药材产业提升发展现状与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2016,36(4):75- 80.

[2] 徐文慧. 浙江省稻田“千斤粮万元钱”农作模式技术探讨[D].杭州:浙江大学,2016.

(责任编辑:张才德)

S567

:B

:0528- 9017(2017)09- 1581- 03

2017- 07- 12

衢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Y024)

石子建(1991—),男,河北沧州人,硕士,从事水旱轮作研究工作,E- mail: zijiansh@126.com。

李建辉,博士,从事农业生态学研究工作,E- mail: lijianhui@yeah.net。

文献著录格式:石子建,李建辉,许奕,等. 衢州市中药材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9):1581- 1583.

10.16178/j.issn.0528- 9017.20170926

猜你喜欢
代代浙贝母衢州市
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生物炭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浙贝母栽培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浙贝母栽培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多角度探寻提高浙贝母产量的有效途径
代代 奇妙的“返老还童”果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端午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