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鸭共育鸭子饲养密度与效益

2017-09-28 08:58杨建春王桂良寇祥明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放养密度茭白分蘖

杨建春,林 伟,王桂良,寇祥明(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扬州 225007)

茭鸭共育鸭子饲养密度与效益

杨建春,林 伟,王桂良,寇祥明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扬州 225007)

进行茭鸭共育模式下鸭子不同放养密度对鸭子、茭白的生产影响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适合江苏里下河地区茭鸭共育鸭放养密度为300~450只·hm-2,此时经济效益较高。

茭鸭共育; 密度; 效益; 江苏里下河地区

茭白蘖枝丛生,种植株行距大,茎秆粗壮直立,适合鸭子放养活动。茭鸭共育模式已在生产实践中有所报道[1],鸭觅食减少茭白虫害,鸭活动减少田间杂草,鸭排泄粪便提供茭白有机营养等等,定性描述较多。本试验侧重探讨茭鸭共育鸭子不同放养密度情况下,鸭子生产指标、茭白产量和综合效益的变化[2]。选择适合的鸭子放养密度,提高综合效益,以期在生产中能够有一定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纪西村进行。该地属于江苏里下河地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河流纵横,水源充足,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4.9 ℃,最高气温39.1 ℃,最低气温-8 ℃。土壤质地为中壤土。

茭白品种为短日照单季茭六安茭,是当地广泛种植的品种。

鸭品种为当地蛋肉兼用型的高邮麻鸭,喜潜水,善水中觅食,耐粗杂食,成年体型较大,生存能力强。

1.2 处理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鸭子放养密度分别为:T1150只·hm-2;T2300只·hm-2;T3450只·hm-2;T4600只·hm-2;以不放鸭子单作茭白为对照(CK)。小区面积667 m2,随机区组设计,重复2次(路埂不计入试验田块面积)。试验田地块平整,灌排畅通,光照充足[3]。放鸭处理田埂四周用尼龙网隔开,网高1 m,网眼小于2 cm,每2 m打桩扎牢,网下纲用土压实;施肥、施药、灌排水等管理措施相同,考虑试验田养鸭的肥效,整体施肥量比当地农户少施20% 的有效氮[4]。对照组按当地农户茭白生长管理要求施肥用药。

2016年4月15日水田翻耕,每小区施腐熟鸭粪1 500 kg 作为基肥,耙平,保持2~3 cm薄水层。4月20日移栽茭白苗,行距0.9 m,株距0.4 m,每穴1株。栽后及时查苗,补苗,返青前保持水层2~3 cm。分蘖期保持4~6 cm,以利于提高地温,促进发根和分蘖。分蘖后期逐步加深到8~15 cm,以抑制无效分蘖。孕茭期需加深到20 cm以上,但不能超过茭白露白处。采茭期水层下降到3 cm[5]。做好施肥和病虫防治工作,尽量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不用除草剂。

5月10日购入高邮鸭种苗300羽。人工饲养,饲喂全价饲料,自由采食,根据天气温度室内外灵活关放养,逐步适应环境。10日龄进行鸭瘟弱毒苗免疫。6月1日(3周龄)按试验设计放养密度将鸭子放入各处理区组,大小随机分配,并称重记录。多余鸭子作为替补,另地饲养。鸭子放入茭白田1周内,每天早晚喂2次,每次饲喂量按只数计量[6],每次饲喂尽量散开,让每只鸭均匀采食。1周后每天只在傍晚喂1次。饲养过程中注意鸭栖息地消毒,病害预防,杜绝流行病的发生。采用全价肉中鸡颗粒料作为试验鸭饲料,8月3日,鸭茭共育试验结束,鸭子全部处理称重记录。

每处理茭白随机选定3行,跟踪统计分蘖数、单茭重和成茭率。茭白采收时,统一标准削去薹管,切去叶片,留叶鞘称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鸭子生产性能

鸭子在茭白田生长良好,总共死亡4只,T3和T4处理各死亡2只,总体存活率98.0%。每只鸭平均每天耗料100 g,试验处理鸭死亡后及时补充差不多同重量的后备鸭,饲料正常量饲喂。表1表明,随放养密度增高,生产指标下降。T1处理生产指标最好,因饲养密度低,单位个体能采食到更多的杂食。T4处理鸭子末均重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显著,与T3处理在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上差异不显著。

表1 茭鸭共育模式下鸭生产性能表现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其在 5%水平上差异显著,表2同。

2.2 茭白生长情况

各处理茭白生长高度、叶片颜色没有感官上的差别。对照茭白田水清见底,杂草较多,遍布田间边角,主要有千金子、稗草、莎草、眼子菜、鸭舌草等;4个放养鸭子处理的茭白田水质浑浊,田间边埂破坏较重,仅边角埂有少量或极少数禾本科杂草。

茭白产量主要由分蘖数、成茭率和单茭重决定。表2表明,茭鸭共育茭白的分蘖数和成茭率显著高于茭白单作,并随着鸭子放养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到T3处理时分蘖数和单茭重开始下降,T4处理的分蘖数、成茭率和单茭重均低于T3处理。最终茭鸭共育平均产量比茭白单作增产29.5%,茭鸭共育产量最低的T1处理也比茭白单作增产22.7%。

表2 茭鸭共育模式下茭白的产量表现

注:表中产量为实际采摘产量去除部分病茭、老茭等的产量。

2.3 经济效益

成本主要是生产直接费用,包括种苗、肥料饲料、人工机械和其他,其他项包含农田租金、水电、隔离网等,农田租金全部放入茭白成本计算,鸭的其他费用是兽药。收入分为茭白和鸭出售总额,T3和T4处理补充鸭重量一并计算,单价为当地出售时市场批发价。表3表明,茭白利润以产量最高的T2处理为最多,对照最低。鸭利润总量T3处理最高,T4处理最低。单只鸭利润T1处理最高,每只6.5元,T4处理最低,每只0.28元。茭白和鸭合计利润T2处理最高,T3处理次之[7]。

表3 茭鸭共育的经济效益表现

3 小结与讨论

茭鸭共育,合适的鸭放养密度对茭白和鸭有共生互利作用[8],鸭的活动增加水土含氧量,利于茭白养分吸收;减少田间杂草生长,保存土壤养分,鸭的排泄物增加土壤有机肥;鸭能吃掉茭白寄生虫、田间昆虫、水中生物,降低茭白病虫害发生,也增加了鸭的食物来源。经试验观察,鸭密度过大,鸭对茭白根系的啄食和踩踏,会对根系造成伤害,影响茭白后期根生长。鸭为了挣得有限的天然食物和活动空间势必要争抢打斗,消耗能量。本试验T3和T4处理茭白产量下降,鸭的日增重减少,料肉比增加,表明T2到T3处理是最为合适的共育密度,因此,适合江苏里下河地区茭鸭共育鸭放养密度为300~450只·hm-2。

江苏里下河地区水生蔬菜、水禽养殖有一定规模,但传统单作较普遍,忽视了生物互作共生性,只追求数量规模,忽视了品质品牌。小纪镇是农业生产大镇,水禽养殖每年产生的粪便达4万 t,部分排入河中污染水源,部分乱堆乱放污染空气。本试验使鸭粪做茭白有机底肥取得了理想效果,省去传统施用复合肥底肥450 kg ·hm-2,省去20% 的分蘖肥、孕茭肥[9],省去了部分杀虫药、除草药,茭鸭共育的茭白植株明显比常规茭白嫩绿,产茭期延长,肉质洁白细嫩,产量品质双提升。鸭子在茭白田捕食昆虫嫩草,活动量大,免疫力强,几乎不吃抗生素,无药残药害,肉质鲜美不膻。但试验产品茭白和鸭多数以普通市场价批发出售,与施用农药化肥单作的农产品相比卖价差别不大,这也是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起步时期的一般情形。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要想高质高价,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首先要按标准规程生产出切实可靠的农产品,持之以恒,不断提高品质[10]。其次要品牌定位,对接市场,做好宣传。只要是无污染生产,无公害产品都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茭鸭共育既净化环境又提供优质农产品,符合绿色农业美丽农村的发展要求。

[1] 邓曹仁,郑春龙,祝财兴,等. 茭白田养鱼和养鸭生产技术模式的探讨[J].浙江农业学报,2003, 15(3): 205- 208.

[2] 杨建春,张家宏,韩光明,等. 鸭鱼混养模式下鸭放养密度及效益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4,35(4): 32- 36.

[3] 潘仙鹏,张加正,洪莉.茭白田养鱼试验初报 [J].浙江农业科学, 2011(2):247- 249.

[4] 贾小红,曹卫东,赵永志. 有机肥料加工与施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5] 陈晓贞,赵东风. 浙江省双季茭白高产栽培技术[J]. 上海蔬菜, 2016(5):33- 34.

[6] 王强,李慧芳,厉宝林,等. 日粮能量、蛋白水平对高邮鸭育雏期生长性能的影响[J].中国家禽,2009,31(15):25- 29.

[7] 许英民.稻田生态养肉鸭的主要技术要点及效益分析[J].水禽世界,2016(5):6- 9.

[8] 赵胜春. 茭白田养鱼在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好处[J]. 云南农业,2016(9): 84- 85.

[9] 李芳,冯淑怡,曲福田. 发达国家化肥减量的适用性分析及启示[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34(1):15- 23.

[10] 张玉明,李良俊. 江苏省水生蔬菜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现状与发展思路[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8):220- 223.

(责任编辑:张才德)

S834

:A

:0528- 9017(2017)09- 1613- 03

2017- 06- 26

中央财政支农项目(TG(15)110);扬州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2016)

杨建春(1966—),男,江苏扬州人,副研究员,从事农业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

文献著录格式:杨建春,林伟,王桂良,等. 茭鸭共育鸭子饲养密度与效益[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9):1613- 1615.

10.16178/j.issn.0528- 9017.20170937

猜你喜欢
放养密度茭白分蘖
太湖茭白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放养小龙虾虾苗注意事项
不同放养密度对有机稻株型塑造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