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四明山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2017-09-28 08:58鲍迪尔莫金文刘礼成姚雪燕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宁波315211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四明山各乡镇区位

鲍迪尔,莫金文,侯 勃,刘礼成,姚雪燕(宁波大学 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 宁波 315211)

宁波四明山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鲍迪尔,莫金文,侯 勃,刘礼成,姚雪燕
(宁波大学 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 宁波 315211)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是刻画人类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性的关键指标。以四明山区域2000、2010年遥感解译数据为数据源基础,运用多样化程度指数、区位指数以刻画四明山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研究发现,四明山区域土地利用多样化水平和强度比较低,利用类型单一;各镇间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受地形制约较大;60%以上的乡镇土地利用程度提升,耕地林地呈现减少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呈增加态势。

四明山; 土地利用变化指数;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作用于陆地表层环境的一种响应[1],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2]。土地利用变化可反映区域内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劣势,可诊断土地利用是否合理[3],可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土地变化发生的空间位置、变化的类型、变化剧烈程度是土地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4],建立模型是解析土地利用变化成因、过程的重要途径和手段[5]。近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广泛采用生态位、模糊数学和数据挖掘、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并利用遥感影像GIS分析朝定量化和实用化方向发展。四明山是浙江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相关研究集中在生态旅游,鲜见土地变化研究[6- 7]。针对四明山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存在的矛盾,分析四明山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和方向,有助于顺利实现四明山区域脱贫并全面建成绿色与和谐发展的目标。

1 区域概况与数据处理

1.1 区域概况

宁波市四明山区域范围为章水镇、龙观乡、横街镇、鄞江镇、溪口镇、梁弄镇、大岚镇、四明山镇、鹿亭乡和姚江以南以西的梨洲街道茭湖、黄明、燕窝片的8个行政村、陆埠镇洪山片的9个行政村以及兰山片的3个行政村、大隐镇的芝林、云旱、章山3个行政村、河姆渡镇的车厩村、五联村、东澄村、河姆渡村4个行政村等以山地为主的13个乡镇(街道),共207个行政村,总面积1 337.93 km2。

1.2 数据来源

2000、2010年土地矢量数据源于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长三角分平台,矢量数据处理过程为各种遥感数据融合增强处理、目视解译与精度检验、图幅拼接,并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城乡建设用地(含工矿、居民用地)、林地、水域、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等共6类(表1),比例尺为1∶10万。

1.3 研究方法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化、优势度和利用强度指数衡量,并对比2000和2010年四明山区域土地利用总体特征,评判2000—2010年间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

土地结构多样化用于表征区域内各种地类的齐全程度,主要分析方法是GM模型[8]。

式中,fi是区内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面积,GM的取值范围是(0,1)。当GM∝1时,表明该类型土地利用的集中化程度高;反之,当GM∝0时则说明集中化程度低。

表1 四明山宁波片区各乡镇2000、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

土地利用区位指数是衡量一个地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更高一层的区域空间内相对集聚的程度,计算公式[9]:

Qi=(fi/∑fi)/(fi∑Fi)。

式中,fi是区内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面积,Fi是高一层次区域内对应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面积,∑fi为区域内对应土地面积总和,∑Fi是高一层次区域内对应土地面积总和。若Qi>1,则说明区域内该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意义比较明显。

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衡量选定区域内土地利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自然和人类社会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计算公式[9]:

式中,Ai为一个区域中某一类土地利用类型程度分级指数,Ci为该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百分比。

2 四明山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多维度解析

2.1 四明山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程度变化

利用表1数据和GM式子计算四明山各乡镇2000、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多样化指数。由表2可知,2000年除鄞江镇、梁弄镇、梨洲街道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相对较高,土地利用类型较为丰富且不同类型的土地面积比较均衡外,四明山区域其余各乡镇多样化土地利用指数普遍偏小(全域平均多样化指数仅为0.33),表明该区域整体上土地利用类型较为单一,尤以鹿亭乡、大岚镇、章水镇最甚(GM≤0.20);至2010年,四明山区域各乡镇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普遍提高(全域平均多样化指数达到0.37,且超过半数的乡镇高于平均值),表明各乡镇土地利用多样化水平有所提升,土地利用类型逐渐丰富,但以鹿亭乡、大岚镇为代表的少数乡镇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仍远低于全域平均水平,存在土地利用类型过于单一的土地利用特征。

表2 四明山各乡镇2000、2010年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

2.2 四明山区域土地利用区位指数变化

利用表1、Qi式子计算出四明山区域各乡镇2000、2010年土地利用区位指数。由表3可知,梨洲街道的城乡建设用地区位指数最高(2000年3.211 4;2010年3.833 7),表明其建设利用程度在四明山区域为最强,而大岚镇、四明山镇、鹿亭乡建设利用程度较弱;2000年,水域区位优势集中在梁弄镇、鄞江镇和章水镇,而在2010年,梁弄镇和鄞江镇水域区位优势指数迅速下降,(其中梁弄镇水域区位优势指数由6.011 1降至4.985 5,仍保持四明山区域水域区位优势最强的地位;鄞江镇水域区位优势指数由1.157 0下降至0.493 8,水域区位优势不保),章水镇水域区位优势指数则由1.548 0升至2.130 6,成为该区域内水域区位优势仅次于梁弄镇的乡镇;而林地在四明山区域内多数乡镇区位指数均较高(均大于0.76),区位优势明显。

表3 四明山区域各乡镇2000、2010年土地利用区位指数

2.3 四明山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变化

利用表1、La式子计算得四明山区域各乡镇2000、2010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由表4可知,2000年鄞江镇土地利用程度最低;鹿亭乡、大岚镇、章水镇土地利用程度相当,均远高于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程度较强;而陆埠镇、梨洲街道、梁弄镇、四明山镇、横街镇、溪口镇低于平均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土地利用强度相对较低。2010年,梨洲街道土地利用强度最强,四明山镇最弱;陆埠镇、梁弄镇、四明山镇、龙观乡、鄞江镇、溪口镇等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低于平均水平,土地利用强度相对较低。总体上,从2000—2010年,除四明山镇土地利用强度略有下降外,其他地区土地利用强度平均水平和区域内各乡镇土地利用强度均有提升。

表4 四明山区域各乡镇2000、2010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3 小结与讨论

基于2000、2010年浙江省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采用GM指数、区位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模型,分析了四明山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度、优势度、强度的变化。研究发现,四明山区域各乡镇土地利用多样化水平普遍都有所提升,土地利用类型逐渐丰富,林地在多数乡镇仍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利用强度上,除四明山镇略有下降外,四明山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平均水平和区域内各乡镇土地利用强度均有提升。

整体来说,区内乡镇土地资源充裕,但利用多样化水平和强度仍比较低,利用类型单一。这和四明山区域林业主导、生态脆弱不宜城镇化以及旅游资源未能有效开发利用等实际情况有密切关系。土地利用仍有很大的潜力。未来,在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注重城镇土地合理使用,提升各乡镇土地利用集约度,促进山区经济全方位发展。

[1] GOLDEWIJK K K, RAMANKUTTY N. Land cover change over the last three centuries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The availability of new global data sets[J]. GeoJournal, 2004,61(4):335- 344.

[2] 韩会然,杨成凤,宋金平. 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模拟及预测[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8):976- 986.

[3] 朱丹武,彭补拙,丁建中,等. 温州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 2001,21(1):101- 104.

[4] LAMBIN E F,GEIST H J,LEPERS E. Dynamics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in tropical regions[J]. 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 Resources, 2003,28(28):205- 241.

[5] 王秀兰,包玉海.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 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81- 87.

[6] 朱晓芸.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08.

[7] 王先鹏,赵艳莉,谢晖,等. 宁波鄞州四明山地区城乡发展的新常态与规划对策:对东部沿海典型大城市边缘区的观察与思考[C]//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5.

[8] 张树文.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时空特征分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9] 刘盛和,何书金.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分析测算模型[J]. 自然资源学报,2002,17(5):33- 40.

(责任编辑:张瑞麟)

S158

:A

:0528- 9017(2017)09- 1626- 03

2017- 04- 01

宁波大学SRIP项目(333)

鲍迪尔(1996—),浙江衢州人,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E- mail:43032377@qq.com。

文献著录格式:鲍迪尔,莫金文,侯勃,等. 宁波四明山土地利用变化特征[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9):1626- 1628,1632.

10.16178/j.issn.0528- 9017.20170941

猜你喜欢
四明山各乡镇区位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基于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研学旅行野外设计
2018年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区域热量资源分布特征
南江县:“三述三质三讲”问计于民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我是快乐的小驴友
临洮县人大常委会加大县人大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使用推广力度
永昌县人大常委会检查指导乡镇“人大代表之家”建设
辩证看城市“区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