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命题作文流程指导

2017-10-21 12:14朱晚芳
新智慧·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命题作文选材文体

朱晚芳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写作课程标准,按照写作的流程,从命题作文的审题、选材立意、布局谋篇、文体风格、语辞运用、修改等各个方面介绍作文的教学及写作方法,以期在指导写作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作文“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命题作文流程指导

从中考一类作文标准来看一篇优秀的作文,简而言之,就是主题要明确、突出;结构要清晰、完整;情节要生动、有详略;语言要优美流畅。

针对以上要素,我们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流程可以如下展开:

审题→选材、立意→构思布局→修改

一、审题

作文的题目就是写作的主旨,隐含了命题者的目的。写作前先审题,理清题目的要求和命题者的意图,就解决了要写什么的问题。

初中作文按命题来分,分为三类: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其中命题作文被称之为“带着脚镣跳舞”,更多的受命题者的意图约束。“脚镣”指的是作文题目全由命题者限制。而学生在题目限制中尽力发回自己的写作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来,跳出优美的“舞蹈”。怎样才能心领神会命题者意图,跳出优美的“舞蹈”,审题就成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命题作文的审题,要学会在题目中抓关键词,即题眼。如:《在失败中前行》题目中的关键词有“失败”、“前行”。分析得知这篇文章要写的是在一种失败的状态下,怎样战胜失败向前进的过程。战胜失败向前行应该是文章的重点,要详写。抓住了这两个关键词,文章的方向、思路、重点就跃然纸上了。

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离题。审题解决了要写什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思考写什么?

二、选材、立意

写什么?是个丰富多彩的命题,是命题作文展示写作者个性色彩、思想深度的环节。在同一个题目下,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选材,不同的立意造就了不同的文章。

有什么样的材料?选什么样的材料?怎样表达文章的主题?在选材立意这一环节,我们可以用反复追问、联想想象等方法破解疑难。例如:《在失败中前行》我们可以反复追问、联想想象跟关键词相关的内容。“在生活中我们有失败的经历吗?”“是怎样战胜的?”“我们知道哪些战胜失败的名言?”“知道哪些战胜失败的故事?”“受到了什么启发?”等等。

明确了写作的材料,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表达主题的方式。可以用记叙、描写的方式写自己在失败后,怎样获取信心,继续前行的过程。也可以用夹叙夹议的方式,由名人及己写自己战胜失败前行的过程。

如果说作文就像建房子,那么审题就是画图纸,选材、立意就是准备材料。有了材料,我们就要思考怎么去搭建?构思布局?

三、构思布局

构思布局即能体现文思美,也能体现文章的建筑美。在这里我们把文章的开头、结尾的打造,情节的生动形象的描写,语言的优美流畅的表达,文体格式的选择,都归类于构思布局。它解决的是怎么写。

人常说:凤头、豹尾,足见开头结尾在文章中的重要性。初中作文中常见的开头结尾的方式有:①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收束全篇、再次点题。②运用修辞手法开头结尾。③运用名言警句开头结尾。④运用景物描写开头结尾。⑤首尾照应使结构完整。总之:开头要简洁明了,迅速入题;结尾要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一个好的开头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产生一种必欲读之而后快的感觉。一个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凤头、豹尾之间是不是猪肚呢?我觉得这种说法比较功利。一篇真正的作文不仅要有好的开头结尾,更要求情节生动,行文优美,感情真挚。初中生阅历不多,思维扩散能力较弱,作文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的重要特色就是:情节要生动,富含真情实感。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学会记叙事例时,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运用多种描写,修辞手法以及恰当的好词好句将情节写生动,打动人。在平时教学中可结合一些好的片段进行仿写、改写,或利用几个词进行想象、联想,串词成段,图片式、情景式片段写作。

文体格式。考场作文,内容是第一位,这一点无庸置疑。但是,文体格式新颖同样也能为文章博彩。如同一件好的商品,虽然质量好,但是还需要有很好的包装,才能引起顾客的购买欲望。一篇内容好的考场作文,如果采用形式新颖的文体来表达,那么就更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从而获得好成绩。

初中语文作文常见的文体结构有:小标题式,日记体式,书信体式,题记式,镜头 组接等方式。在写作中如果能运用恰当,不仅能为文章增添美感,而且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思路更加清晰。如学生写作《在失败中前行》时,拟制了三个小标题:“试”败我不败?石堵蚁仍“进”? 火烧草仍“长”来构筑文章,思路清晰,主题突出。

四、修改

修改是作文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老舍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红楼梦》,列·托尔斯泰七改《战争与和平》。可见,一篇好文章是需要修改的。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要强调,写完作文后,自己做第一个读者。检查有没有文不达意,语句不通,错别字,新的想法和体会需要更新等现象。一篇文章经过反复修改,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使其更加完美,而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环节。

五、结语

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总会要求学生花5分钟的时间思考几个问题:要写什么?写什么?怎么写?写完后花几分钟时间阅读一下自己的文章。这样写一篇作文的时间并不比想到什么写什么长,但效果却好很多。所以如果每一位学生在写作前都能从审题、选材、立意、构思布局、修改等方面思考延伸,那么就会避免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条理不清,主题不明,离题,错别字,语句不通等现象的出现,同时也会向优秀作文迈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葉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7.

猜你喜欢
命题作文选材文体
另类文体巧谋篇
我爱你,妹妹
初三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初三
选材“碰头”好热闹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命题作文“过程的魅力”
开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