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德育课程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17-10-21 13:10吴璟
新智慧·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德育小学生

吴璟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在德育课程化的建设还存在内容陈旧、缺少实践,受市场经济影响严重,对小学道德化建设认识的不足等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仔细研究,分析几点实践方法,只在提升小学德育课程化建设水平,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程化建设思考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校也在逐渐的变革。加快对德育课程化的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和小学生总体素质势在必行。目前,小学德育课程化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提升小学生品德教育,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学生提升道德的同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一、小学德育课程化建设的问题

(一)内容陈旧,缺少实践

目前,学校和家长更重视小学生学习成绩,导致重智轻德情况严重,缺少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学校和家庭中德育教育缺失。根据我国各地区小学德育课程化建设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小学的德育课程内容空洞,和实际分离,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多元化的实际需求。为了增强德育作用,就要和实践相结合。

(二)受市场经济影响严重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发展,我国学校中德育化建设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虽然市场经济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人们的自主意识,为人们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升起到良好效果,但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对利益的过度追求,将市场经济原理运用到生活中,对一切事物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社会中人们个人主义和半斤主义理念盛行,增加了学校道德化建设的难度。

(三)对小学道德化建设认识的不足

对小学道德化建设认识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家长对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疏忽。日常生活中,家长最在乎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他方面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学习成绩的关注超过对道德教育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对道德教育不够重视,课程相对减少或者取消道德教育课程,导致学生在学校没有经过系统的道德教育学习。

二、小学德育课程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一)提升学校和家庭的德育课程化建设

学校和家庭是建立沟通机制的主要因素[1]。在学校教育中,建立专业的德育科研机构,指定负责人,明确职责,将年级主任和教务处成员设为德育科研机构的主要成员,各班级教师为执行者,对基层的教师进行德育课程教学的统一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积极探讨,采取相应措施,从各方面提升德育课程建设。从家庭方面,学校要和家长经常沟通、联系,通过进行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加强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互动,提升家长对德育课程建设的认识,鼓励和学校一起参与到德育教育中。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德育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学校和家长从社会整体的层面积极配合,形成良性循环,提升小学生德育水平。

(二)加强社会实践

学校对德育课程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社会实践中对品德教育的养成。学校可展开一系列课外活动。首先,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观抗日纪念馆,对学生进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爱国心;其次,组织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帮助贫困残疾家庭的社会服务活动,令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养成关心社会的优良品德,培养小学生的爱心。最后,运用寒暑假,鼓励学生以家庭为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道德课程化建设和家庭、社会连为一体,使学生和家长在社会大课堂中提升道德观念。

(三)日常生活中进行德育课程化建设

小学德育课程化建设过程中,重视学生行为规范和品行教育,从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全员管理,就是发动全校师生参与到管理中,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进行相互管理和自我管理。其次是全程管理,具体指学生从早到晚、无时无刻都有人其管理。最后,分层管理,分层管理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不同的管理方法,针对学生每一个年龄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实施管理。这几种方法全方位的提升学生品德教育。

(四)教学过程中德育课程化建设的渗透

德育教育和其他教育方式不同,不单单指课堂中的灌输,要将道德转化为小学生自身存在的品质,教師要提升德育课程的认识,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将现实中的德育事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结合现代教学模式,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运用情境再现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小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无形的提升德育教育。不再单单的进行书本教育,还将真实的社会实践结合其中,加强德育课程化建设。另外,教师可设立德育教育的板报,制作标语牌,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2]。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改革,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对目前德育课程化建设的探讨,发现德育课程化建设存在内容陈旧、缺少实践,受市场经济影响严重和对小学道德化建设认识的不足等现象,导致课程化建设缓慢,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如:从学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等方面开展德育课程化建设,从而提升小学生德育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文静,夏鹏翔.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的演变[J].中国德育,2017(21):16~20.

[2]杨吉荣.小学思想品德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德育小学生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