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途径分析

2017-11-14 13:26朱敏
经营者 2017年8期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途径国企

朱敏

摘 要 2017年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加速推进年,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通过混改壮大国有企业以来,混改不仅促进了国企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激发企业活力,也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新一轮改革。本文通过分析过去国企混改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当前国企混改实践的途径,对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国企 混合所有制改革 实践途径

国企混改是2017年我国政府工作的一大重点。从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混合所有制改革列为国企改革的着手点,到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有序实施国企混改,2016年底中国经济工作会议又将混改定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这一系列重大举措说明国企混改在我国呈现提速升级之势。国企混改不仅能激发国有企业的资本动力,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水平,还能使社会资本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中实现经营投资,从而拓宽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基于此,本文从过去混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重点分析当前改革的实践途径,希望为有关单位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过去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国企混改而言,过去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股份制改革不彻底,缺少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资本运营效率没有显著提升。通过长时间的改革,虽然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吸收了非国有资本,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亟待完善:一方面,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没有实现股权多元化的形式,仍然以国有独资企业为主;另一方面,经过改革的国有企业在股权结构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缺乏健全的法人治理机制。

第二,没有全面市场化,所需协调成本高,管理复杂。缺乏完整统一的市场,不仅无法消除国企中一股独大的局面,难以形成有活力的市场化管理模式,同时由于监管不到位,国有资产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混改也就失去了意义。

第三,仍然存在历史遗留问题,混合所有制改革负担过于沉重。[1]

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途径

(一)构建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形成相互制约的产权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国企混改的重点为股权结构的多元化,这是国企分类改革在产权上的一个根本突破,改变了国企股权结构单一、集中状态,实现了产权主体分散化、多元化,形成了顺畅的产权流动机制。国企混改不是集资活动,其试图通过引入民营资本的市场化运营优势和管理模式。

在国家第二批批复的10家混改央企试点名单中,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新设混改配售电公司。其混改主要思路是:三峡拟联合重庆市政府,将长兴电力、乌江实业、涪陵能源3家电网企业的电力资产进行整合,在重庆两江新区、黔江区、涪陵区设立统一的配售电公司,股权结构为三峡集团通过长江电力、长兴电力持有23.37%(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重庆地方国有资本占54.57%,民营资本占16.46%,员工持股5.6%。通过混改,目的是整合中央企業的专业化和资金优势、地方国企的资源优势、民营企业的市场化运营优势,实现各类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在重庆两江新区、黔江区、涪陵区构建一张全新的大电网。这一试点项目符合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要求,有利于推动地方电网整合统一,对全国其他地区采取混合所有制方式发展配售电业务具有示范意义。

(二)加大公司化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完善力度

在企业体制层面,通过完善董事会决策制度、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市场用工制度,发挥各类资本的优势,确保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切实发挥作用。

无论是国有资本出资人,还是非国有资本出资人,都以股东的身份在履行相应职责,不断实现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市场主体化。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股东不能干涉企业的自主经营及日常运营,从而确保企业规范化治理,形成完整的激励约束机制。另外,国有企业要依法在自主的情况下开展经营活动,采取优胜劣汰的机制,促进企业良好发展。国有企业还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产权规划,保护股东的各项权益,对自身准确定位。在企业要求的基础上,形成市场导向选人、用人机制,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实现国有企业的依法经营。[2]

(三)建立灵活有效的政府监管机制

国有企业在混改过程中,要建立灵活有效的监管机制:一是有效规范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审批手续,提升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竞争性,确保改革能够公平、公正地进行,进而减少国有资本的流失。二是不断完善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规范潜在购买者之间的竞争,消除其中的不确定因素。三是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和国企其他股东一样,回归股东角色,按照《公司法》和证交所的规定,遵守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改变国资监管部门是“特权”股东的形象。四是适当公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程序和政策,实现企业信息的透明化,保障购买者的权利。[3]上海绿地集团于1992年以2000万元的国资起步,1997年首次混改,2015年绿地营收2072亿元,净利润68亿,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12%。20年来,绿地集团业绩不俗、无重大违法事件、国资回报巨大,主要得益于国资监管机构这一关键角色“该管要管,该放就放”。

(四)丰富混改形式,分类、分层、分阶段谨慎推进员工持股试点

为了实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丰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和路径:

一是加强内部优化和重组,鼓励国有企业通过出让股份、合资合作等方式引入民营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大力推进产权多元化。特别是鼓励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加大兼并重组力度,适当降低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门槛,在有效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培育优质国企。

二是对基础较好的股份制企业,可以考虑整体上市或借壳上市的方式。国企上市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其一,母公司整体上市,如三大电信运营商均实现了整体上市;其二,母公司不上市,子公司陆续上市,如中航工业;其三,将公司资产注入已上市的子公司平台,变相实现整体上市。

三是可以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坚持“以岗定股、动态调整”的原则,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开展员工持股,建立健全激励约束长效机制。这既是一种员工激励计划,又转变了企业的内部约束机制,从而促进企业的民主管理。绿地集团设立的由职工持股会代持公司股份的员工持股计划走在这一试点的前列,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决策效率,解决了管理层激励不足的问题,对绿地集团成功上市功不可没。当然,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我们要科学谨慎推进。

三、结语

对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而言,混合所有制是非常重要的实现形式,要想促进国企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混合所有制改革。具体可以从构建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加大公司化治理结构、建立灵活有效的监管机制、谨慎推进员工持股等方面入手,达到成功推行国企混改的目的。

(作者单位为江西煤业集团萍乡电力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跃平.回归企业本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01):22-25.

[2] 周娜,鲍晓娟.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轨迹与现实例证[J].改革,2017(02):77-87.

[3] 张汉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机制建设[J].企业文明,2015(04):37-38.endprint

猜你喜欢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途径国企
混合所有制促进企业资本优化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国企改革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动态关系治理的新视角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
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人力资源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股权结构变革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混合所有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