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2017-11-14 20:01王建礼
经营者 2017年8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性信息化

摘 要 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是依靠计算机技术,分析领导干部任期内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经济决策,以此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经过多年建设,审计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但不同审计机关、不同审计人员、不同审计项目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本文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内部需求、当前形势等方面阐述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旨在加强各级审计机关对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的重视度。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信息化 必要性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促进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重点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的情况,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审计信息化是通过一系列转变使审计工作体现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状态。

2014年7月,在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审计长刘家义提出:“要推广先进的系统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探索数字化审计方式,加强对数据的综合分析,提升审计能力。”当前,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审计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一、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是适应信息化环境的需要

当今时代,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信息技术以超强的传播力改变着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各行各业深受影响。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国家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审计机关要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传统的查错纠弊手段在查账时不再有效、审计对象管理方式的改变加大了审计取证的难度等。

如果审计人员拘泥于传统的审计方法,不去学习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那么将处于找不到数据、看不懂业务、查不出问题的尴尬境地,以及无法识别篡改系统程序、随意修改电子数据的风险。因此,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增强审计能力,消除审计风险,建立高效审计机关,是应对日益发展的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二、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能够缓解审计任务重和人员不足的矛盾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审计工作,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审计监督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推动改革、促进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审计任务越来越繁重。但是受机构设置和编制的影响,审计人员数量有限,对安排的所有审计项目不能配备足够的审计人员。

经济责任审计相比其他一般预算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用传统的手工查账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审计成果不明显。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合理配备审计人员,更好、更快地完成审计任务,积极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为党委、政府领导提供有用的决策依据和建议,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便是一个突破口。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可以保证在审计人员较少的情况下,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工作质量,有效缓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重与人力不足的矛盾。

三、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是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中办、国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颁布,各级审计机关逐步推开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广、事项多,涉及部门使用信息系统的种类繁杂,又受到审计力量和人员素质限制,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难度大。因此,转变审计人员的思维,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法,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既能提高工作的效能,减少人力、物力消耗,又能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职能,实现审计全覆盖。

四、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是依法治国深入推进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以及近年来一些“小贪巨腐”案件的查处,都要求加大对干部的监督。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以及加强干部监督和反腐倡廉的新形势,为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求审计部门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

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肃查处无视财经法规、违法犯罪的干部,促使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由于审计任务加重,工作量加大,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效途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创新审计工作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大幅度地提升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能。

五、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能够解决有关部门工作互相脱节的问题

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评价、鉴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是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组织、纪检、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围绕干部监督、党风廉政建设等做了大量工作,如果各部门的工作不能很好地衔接,存在严重的脱节,就可能导致大量的工作重复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干部监督及人事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各类信息,通过分类、整理、上传、归档电子数据,保存于各自的信息系统中,并進行动态管理。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技术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从不同的信息系统中提取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任职情况、群众举报、接受检查及受处分情况等信息,并对各种信息加以分析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被审计对象的相关情况,再结合现场审计和延伸调查情况,最终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实现了有关部门的联动,通过信息共享、成果相互利用,促使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达到预期目标。endprint

六、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为准确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对象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领导人员。相比其他类型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对事而且对人,要对人进行评价。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难点,是如何根据审计情况对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现有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不同地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因地区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评价口径。经济责任审计中作为评价依据的国民生产总值、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其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等无法得到实际验证,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同时,许多政府部门的职权交叉、权责不一致,导致经济责任范围不好控制,对领导干部的责任界定模糊。以上因素导致审计人员在对领导干部进行评价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为严格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和证明材料,为综合评价领导干部提供更可靠的证据支持,亟须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多地区、多部门、多行业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正确区分各项经济活动的数据,关联分析相关经济指标,得出准确结论,为合理界定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客观、公正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提供可靠的依据。

总而言之,面对信息化日益发展的外部环境、内部审计人员与审计任务工作量不匹配的突出矛盾、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要求等,都亟须国家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只有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信息化不断提升审计能力和管理水平,才能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单位为文山州审计局)

[作者简介:王建礼(1986—),女,云南文山人,本科,审计师,文山州审计局科员,从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计算机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璠.论经济责任审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1):44-46.

[2] 李璧君.试论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6):49-50.

[3] 万酉怡.大数据时代經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15).

[4] 陈玲.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建设初探[J].经济,2017(1):00030.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性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