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可行性

2017-11-14 23:34樊继巧
经营者 2017年8期
关键词:可行性

樊继巧

摘 要 农村公益事业一直以来相对落后,尤其是税费改革之后,为公益事业带来了资金支持,资金不足成为限制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事一议制度就是为应对当前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而推出的。当前,一事一议制度在农村存在一定的推行难度。本文以村级一事一议存在的难点为研究对象,分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可行性。

关键词 村级公益事业 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 可行性

一事一议制度是指农村公益事业(农田水利、道路桥梁、植树造林)的开展所需的人力和财力,由农村自行筹集,本着民主决策、量力而行、农民受益、财务公开、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资金筹集,筹集的资金归集体所有,以这种方式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开展。然而在实际的执行中,却存在实践效果比较差的情况。

一、一事一议制度的推行难点

首先,召开困难。施行一事一议制度需要全体村民的参与,而进行集中议事的时候,村民的参与度不高,往往需要多次动员,有的甚至需要承诺会后赠送礼品才能将村民组织起来。还有部门基层干部自身的素质偏低,难以准确把握政策要求,害怕因此承担某种风险,选择不组织议事或者对议事要求不予理睬。其次,难以形成统一意见。村民自身思想的限制,导致其缺乏集体主义精神,议事中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最终形成各执己见的局面,很难形成统一的意见。并且一事一议制度要求参会人数过半才能通过,意见的不统一,导致决议迟迟不能通过。最后,执行程度差。即便決策通过,也存在执行困难的问题。例如,资金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村民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一般只愿意提供劳动力而不愿意出钱,这导致公益项目的资金缺口较大,即便项目决策通过也无法开展。

二、一事一议制度推行困难的原因

(一)制度本身的硬性要求导致决策困难

一事一议制度要求通过召开大会的形式来进行意见的表决,这种形式注重村民的参与。文件规定参与人员应为18周岁以上的人,且只有半数以上的人员通过决策才能生效。这些程序式的规定,最初是为了保证决策的民主和公平,导致村民参与比较困难,再加上利益小团队的存在,村民的意见难以统一,却导致一事一议决策难以通过,增加了组织成本。

(二)村民的搭便车行为

村级公益事业属于公共产品,而公共产品则存在搭便车的行为,村民希望别人可以付出更多的成本,而自己却能享受同样的权益。一事一议制度中,筹资和筹劳活动的开展都是在自愿的原则下进行的,这种非强制的行为,虽然增强了民主性,但是村民的参与度不高。部分村民认为即便自己不付出成本,同样可以享受到农村公共事业带来的利益。

(三)农民的收入水平偏低

农民属于低收入群体,虽然近些年国家提出的三农政策和一系列的惠民措施让农民的收入有所增长,但整体依旧处于较低的水平。国家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投入也在增长,直接导致农民的实际收入较少。部分农民选择外出务工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在一事一议制度中,即便农民对于农村公益事业展现出足够的热情,积极参与进来,但是农民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在资金的投入上也会有所顾忌。部分农民希望通过付出劳动的方式,来减少出资或者不出资。这些因素导致资金筹集困难,项目无法开展。

(四)基层政府财政能力不强

在取消农业税后,县乡级财政部门的收入减少,经常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甚至有的地方处于财政崩溃的边缘。目前,基层财政部门的支出项目比较多。如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社会保障、支农支出等,基层政府财政能力较弱,这导致农村公益事业的开展依旧无法摆脱资金的限制。开展公益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基层财政无法负担,这也是开展一事一议的限制因素。

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财力可行性分析

(一)中央财政的支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16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了15.95亿。财政收入的增加,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提供了资金支持,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而且国家政策对于农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尤其是对于农业投入的力度,如三农政策、新农村建设、惠民政策等,这都有利于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国家对于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多,为农村公益事业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保障。

(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制度保证

我国自2008年就下发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有了制度保证。随着这几年的发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从最初的试点到全面实施,有了实践制度的保障显得更加完善。此外,中央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开展。例如,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议事机制,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推进村级公益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等。通过制度保障,实现民主自治下的财务监督,保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执行。

(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经验保证

在施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之前,部分地区已经有了前期实践。黑龙江省在取消农业税后,省级财政就开始建立起一事一议的奖补制度,以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开展。从2008年确立试点到现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已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日趋完善。从最初的试点区域,逐步扩展到非试点地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得到了全面的开展。

(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组织保障

在取消农业税后,国家在省市各级成立了农村改革工作小组,主要是防治部分区域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来增加农民的负担。各级农村改革工作小组与农业部门、财政部门等密切配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建立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组织保障。此外,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配合,由县级政府对村级公益事业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乡镇政府负责进行农村基层组织的构建,组建农村的领导班子,落实农村的村务,实现财务和村务的公开,做好农民的组织工作。县乡两级政府的协同配合,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提供了组织保证。

(五)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群众基础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自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上效果突出。以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自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来,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开展,筹资人数和筹资金额都取得了大幅增长,开展植树造林、引进自来水设施、修建村道路、覆盖有线电视等。这些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农民感受到一事一议制度带来的好处,农民对于一事一议制度的支持力度和参与热情大大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治意识进一步强化。有了良好的实践案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在农村的全面实施必然可以更加顺畅。

四、结语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为了应对一事一议执行中存在的筹资问题,财政奖补制度在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的同时,发展了农村公益事业,人们享受到一事一议制度带来的好处,提升了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推动了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赣榆区金山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 张颖举.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可行性分析与构建[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04):143-146.

[2] 姜雅婷.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绩效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5.

[3] 沈小华.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几点思考[J].经济视角,2012(14):87-89.

[4] 李宾.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几点思考[J].辽宁农业科学,2012(01):65-66.endprint

猜你喜欢
可行性
高中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螺旋CT对食管癌手术的可行性评价
浅谈出行及服务MaaS方案在XX市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选煤厂手选矸石系统技术改造及智能选矸可行性分析
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