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领导者如何做好“三升一降”赢得追随者信任

2017-11-22 09:09刘建平
山东国资 2017年9期
关键词:追随者领导者信任

刘建平

浅谈领导者如何做好“三升一降”赢得追随者信任

刘建平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世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结论告诉我们,知道影响领导者信任的四维要素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关键、难度最大的是做到知行合一,在工作实践中提升个人的可信度、可靠度和亲密度,降低个人利益,不断提升领导者信誉,赢得追随者信任,提升领导力。

领导力;可信度;可靠度;亲密度

世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有发自内心的追随者是领导者的关键性标志,没有追随者就不能称其为领导者。人无信不立,领导者更是如此,没有信任,就不会有追随者,就不会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一切事业都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者打造良好的个人信誉,赢得追随者信任,是成就一切伟大事业的基础和保障。盖洛德和德拉普创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信任公式:

该公式对我们研究领导者如何赢得追随者信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效工具:领导者通过做大分子,提升个人的可信度、可靠度和亲密度;减小分母,降低个人利益,就可以有效地提升领导者信誉,赢得追随者信任,提升领导力。

做政治的明白人,提升可信度

可信度是指下属对领导者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相信程度,主要是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三种重要技能(概念、交际、技术)之一,要求领导者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工作技能,说内行话,能够引领专业发展方向。常言道:外行领导不了内行。领导者日理万机,事务繁杂,千头万绪,但领导者不是劳模,主要是通过下属的业绩来体现自己的能力水平,可以不事必躬亲,也没必要拘泥于细节。作为领导者,应当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来说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应当对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正确的把握和认识,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下子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关键因素,牵住牛鼻子,让下属信服。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这个领导很明白”。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向他们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点就是要“做政治的明白人”,这是对全国2800多名县委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对所有党员领导干部的谆谆告诫。在领导实践中,最怕的是“不知而作”,领导者自己不知道、不专业,偏又硬充内行、装专家,什么事都要指手画脚,到处刷存在感,好像不这样做就不能显示其领导权威似的,这种瞎指挥式的领导方式其实是最愚蠢的。

“满腹诗书气自华”。对领导者来说,做个明白人,当个明白官,是一个厚积薄发、持续修炼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头脑聪明者也无法实现一劳永逸。修炼没有捷径,而是持续地学习,系统地学习,比别人更快地学习,努力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领导者要养成随时随地跨界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作家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坚持将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时间久了,就会影响你的气质,影响你的修养,影响你的事业。曾国藩十分相信学习的巨大力量,他认为,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骨相,也只有学习能够改变。

富有担当精神,提升可靠度

可靠度揭示了领导者展示能力水平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一般来说,人们害怕承担责任,但好的领导者要有担当责任的勇气,有时甚至是背锅的精神。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为官当如山”。山在那个地方,虽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可以驾驭和控制局面、镇得住场子的力量。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等级制的文化,在这样的文化中,一定要有一个为人们所倚重的核心。对于领导者来说,最得体的举止就是厚重,最具体的行动就是担当,因为这最符合下属对领导者的期望。

苏洵在《心术》中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作为一位卓越的领导者,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了,也淡定如初、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一个领导者不厚重,轻率躁动,就会给人一种“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感觉,时间长了就会失去威严,失去群众的信任。领导者位高权重,就好比汽车的方向盘,具有很强的杠杆作用,稍微一动,“牵一发而动全身”,高速行驶的汽车就可能发生很大的震动甚至有侧翻危险。所以,在做出决定前,领导者要深思熟虑;做出决定后,要雷厉风行,敢于顶住压力、克服阻力,确保目标达成。提升可靠度,切忌朝令夕改、朝三暮四,这是最容易招致下属质疑和反感的行为,是领导者日常行为的大忌。领导者的信用就如同一张银行信用卡,下属会根据其谋事做人的可靠度,不断提升或降低其信用额度。领导者要恪守“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日益精进,不断提升自己在下属心目中的信用额度。

领导者要具有担当精神,提升政治德性。《论语·尧曰》中有一句话:“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商汤在为天下祈雨时说:“我本人若有罪,不要连累各国;各国有罪,罪名由我一人承担。”做领导的人,自己犯了错或出现一些失误,不要推卸责任,不要把责任推给下属或老百姓,这是中国文化政治哲学的精神,也是中国领导哲学的大原则,是做领导者最重要的政治德性。习近平同志说:“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在社会责任缺失的时代背景下,担当精神显得尤其难能可贵。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担当精神甚至比能力更重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将MBA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未来商业领袖,将责任和担当列为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

一个团队出了问题,领导者肯定难脱干系。首先是决策有问题,即便决策没问题,也会存在用人失察、管理失职的问题。下属犯错时,领导者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责任,表面上看似乎吃了亏,可能会受到上级的批评,但被你保护的下属会对你由衷感谢信服。同时,也会向整个团队传递这样一种信号:你们的领导,是一个勇于担当责任、可信可靠的战友。前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说过:“杰出领袖若能在失败时坦承错误,成功时让别人出头,他们的地位反而会因这两种做法而更加崇高。”他还进一步解释道,这样不仅会赢得部下的忠诚,也是其能够平步青云的主因。

心系群众,提升与下属的亲密度

亲密度是指领导者与下属融洽、亲密的程度。当下属感觉到冰冷、疏离时,信任自然会被削弱。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曾强调:“希望大家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正做到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

亲密度提升的关键在于真诚沟通。中国人常讲“大恩不言谢”,心里有事,自己闷着,不说出来,这对领导者来说,其实是一项大忌。沟通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卓越的领导者一定是沟通方面的高手,他们常常通过讲故事、作演讲、写文章等输出方式,“不厌其烦”地将团队的愿景和目标形象地传达到团队成员心中,通过“画饼充饥”的方式吸引志同道合者加入,将个人的理想变成团队的共同目标。马云、张瑞敏等企业家的成功案例雄辩地证明,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作家莫言也说:“我获得诺贝尔的秘诀是,我善于讲故事。”

高效沟通一般应包含以下三个要素。一是要言为心声,饱含情感,做一个有温度的领导者。常言道:“群众基础要打牢,天天要往地头跑。”领导者要学会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应用谦虚平和的态度、朴素真挚的语言展示亲和力,以情动人,赢得民心。在此过程中,要有发自肺腑的真情,切忌职业性沟通,做表面文章。胡耀邦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对领导干部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二是要换位思考,增强同理心。常言道:“要想知道,打个颠倒。”新东方要求公司员工须蹲下来与孩子对话。在与下属沟通的过程中,领导者也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不摆架子,换位思考,静心倾听下属内心真实的声音,增强同理心,对下属的感受和立场表示关心和理解。三是多用赞许少用批评。赞许比批评更有效,有时具有让人难以置信的力量。有时,人们将拥有一个赞许他的领导看得比金钱或职位更重要。领导者不要吝惜自己赞美的语言,要多说“干得不错”,这样不仅能对下属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还能拉近领导与下属之间的距离,让下属产生更亲近的感觉。比尔·盖茨有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头禅“That is good”,意思是不错,要继续努力。实践反复证明,赞许是一种不花钱但很有用的有效激励方式。

当然,密切与下属的关系,并不是要与下属“零距离”,要学会辩证思维,运用“刺猬”法则,掌握一个合适的度,保持与下属适当的关系,既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把自己完全混同于下属,彼此不分。“刺猬法则”指的是这样一种有趣现象: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相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刺得对方不舒服。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黄金距离,既能获得对方的体温,能够抱团取暖,又不至于被对方扎伤。

淡伯名利,与下属共享团队成长

可信度、可靠度、亲密度三项指标都能增加领导者的信任,但是如果这三种因素被领导者的个人私利相除,领导者的信任度就会显著削弱,前功尽弃。也就是说,领导者所作的决策如果是为了个人名利,而不是为了团队和成员的利益,私心太重,伸手过长,“富了方丈穷了庙”,那么下属对其的信任就会直线下滑,就可能出现“懒政”现象,导致“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的局面。

孙中山说:“天下为公。”领导者胸怀的最高境界是无私。领导者只有做到无私,心里永远装着下属,唯独没有他自己,才会真正赢得他人的跟随、服从、合作、尊重与忠诚,赢得下属的信任、信赖和信服。但是,天下为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领导常常言行不一,难以做到。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不敢,不自信的人不敢无私,是因为他怕无私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失去对下属、对局势的控制能力,丢掉了乌纱帽;二是不愿,之所以不愿意,是觉得无私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不能理解布施定律蕴含的哲学意义,不懂得舍得的人生智慧。

布施定律告诉我们:“你施出去的东西,必将成倍地回到你身上。”智慧人生,品味舍得。舍得是一种哲学思想和人生境界的体现,表现在工作生活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马云曾经有过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个兔子,一会儿抓那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独利则败,不吃独食,才有人脉,才有未来。领导者要有宽广的胸怀,不与下属比技能,而是积极为团队或下属的现在乃至未来谋划,给下属一个成长发展的广阔舞台,推动团队与成员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更要有舍得的胸怀,慷慨与下属分享团队成长的成果。任正非作为华为的创始人,用20多年的时间,让一个初始资本只有2万元人民币的民营企业,稳健成长为年销售规模近2400亿元人民币的世界500强公司,可以说功高至伟。没有任正非就没有华为,他的名字必将与华为这个品牌紧紧联系在一起,纵使有一天他退休或离去。但是,他在华为仅持有1.4%股份,其余都是由公司员工持股。很多专家学者研究后认为,这样的股权结构,对华为的成功至关重要。

刘建平:就职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山东省分公司,高级经济师。山东大学MBA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物流分销、渠道管理、幸福领导力等。

猜你喜欢
追随者领导者信任
做一名红色记忆的追随者
牛的“追随者”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信任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追随者
《简约领导》
我军早期著名的领导者黄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