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方面入手化解“冷遇”

2017-11-25 10:00刘百顺
劳动保护 2017年11期
关键词:应景职工培训

文/刘百顺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前瞻性、基础性工作,对于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增强职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遵守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法制观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才能改变安全教育培训遭职工“冷遇”、提高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质量呢?我认为须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抓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注重调查研究。安技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及各车间,要联合做好培训前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考试测评、技术鉴定、座谈讨论等多种途径和手段,搞清楚本企业各车间哪些岗位、哪些人群是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哪些知识和技能是该车间职工迫切需要掌握的,从而对本企业职工队伍有一个总体认识。针对员工的年龄、文化结构和岗位工作特点,合理确定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组织方式。坚持做到有的放矢,因需施教,因人施教,以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注重长效机制。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不能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安监部门的检查,而搞“应景”式的短期行为花架子。绝不能为了“应景”检查,而选择基础好、技能强的职工进行强化安全培训,以应付上级部门、安监部门的检查考核,却不在安全基础薄弱、亟待教育培训的群体上下工夫。“应景”式的安全培训短期行为是一种掩耳盗铃行为,表面看起来成绩突出诱人,但最终是要受到客观规律惩罚的。所以,要把教育培训纳入安全工作的全过程,从最薄弱的地方入手,使教育培训的效果表里如一。

安全教育培训是一个持续推进、久久为功、辛苦漫长的过程,因为每个人都有“衰减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从时间上、内容上、行动上对规范操作大打折扣,会重犯“老毛病”。所以,建立安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要常抓不懈、持续改进、循序渐进、不断突破,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时施宜,从根本上提高职工素质,确保安全。

三是注重创新培训工作方法和形式。要采用简单明了、浅显易懂、科学通俗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表、数字、事例等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室内与现场相结合、模拟与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从操作的步骤、程序、规范、关键点等方面着手培训,让员工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真正掌握应知应会。如此,注重实际、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安全教育培训,怎么可能会受到“冷遇”?

四是注重本企业安全培训制度建设。《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指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企业要建立一个既符合法律法规,又满足本单位安全生产需求实际、适应本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的开放的良性循环培训体系,使安全培训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样才能确保安全培训质量。

猜你喜欢
应景职工培训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应时应景,深挖内涵——2015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分析与教学启示
应景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