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体质弱势群体高职阶段的体育课程设置

2017-11-27 12:15李宝玉
运动 2017年18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课群体

李宝玉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1)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体质弱势群体高职阶段的体育课程设置

李宝玉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1)

本文选取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贯通培养项目中的体质弱势群体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质弱势群体展开调查与研究,并探讨高职阶段面向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课程设置,应从实践和理论2方面设置健康生活理论课、保健运动课、体育健身理论课,同时应针对特型学生适当增加课时,以低强度有氧耐力运动为主。

贯通培养项目;弱势群体;体育课程设置

贯通培养项目作为一个新兴教育模式,以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满足首都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为目标,支持部分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选择对接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在完成2年高中阶段基础文化课学习后,接受3年高等职业教育和2年的本科专业教育。自2015年起至今,第一批贯通培养项目学生正面临从高中基础教育转至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为保障教育公平,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受身体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贯彻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育指导纲要》中“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的要求,应针对体质弱势群体开设专门的体育课程,但据了解,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并未针对这部分群体开设专门课程。因此,本研究选取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贯通培养项目中的体质弱势群体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与研究,并探讨进入高职阶段面向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课程设置,以期通过本研究使面向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日趋完善和促进该项目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健康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2015级贯通项目体质弱势群体为调查对象(共164人,包括身体异常和疾病、特型等特殊群体的学生),探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体质弱势群体高职阶段的体育课程设置。

2 结果与分析

2.1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的设置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2部分,必修课以田径、体操、篮球等体能项目为主要课程教学内容,选修课则依据学生兴趣开设足球、网球、健美操、动感单车、武术、瑜伽等。

2.2 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参与态度及需求

2.2.1 身体存在异常和疾病学生的体育课参与态度及需求 在此次参与调查的164名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中,有19%的学生属于身体异常和疾病的情况。通过表1可知,虽然不能和普通同学一起参与体育课,但身体存在异常和疾病的学生群体对体育课也有自己的需求,其中对完善身体形态、参与互动活动和了解健康、营养及防护知识的需求较高。所以学校应开设一些适于身体存在异常和疾病的学生参与的低强度运动课程、游戏活动及相关的理论课程,使这部分群体也能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获取最大收益。

2.2.2 特型群体学生对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的态度及需求 特型学生是指体重指数测试结果在以下范围的人群:BMI<20或BMI> 26.5,分为超重、肥胖和偏瘦3种类型。通过表2可知,对于目前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体育课程设置和安排,学生们是相当认可的,但仍有少数学生认为课堂组织形式过于单一,课堂氛围不好,这说明这部分学生并未能真正融入课堂之中。需要一提的是82.4%的学生认为并不能通过体育课获取营养与安全等健康理论知识。这说明体育课在健康理论方面亟需加强,进入高职阶段后贯通培养项目体育课需加强健康理论知识的教学。

表1 身体存在异常和疾病学生的体育相关需求 n=31

2.2.3 特型群体学生的健康生活情况及相关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知,76.5%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形态不满意,希望能有一些改变;59.6%的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运动和膳食相结合的方式控制自己的体重。但据表3数据显示,只有34.5%的特型学生能在除了体育课及早操等其他时间自主安排超过3次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自己的体质和改善自己的身体形态,仍有19.1%的学生并不会在没有教师督促的情况下自主安排体育锻炼。在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特性群体学生中,有42%的学生锻炼持续的时间在30min以内,没有达到有氧运动的效果。此外,通过调查结果可知,74.2%的特型学生并不了解该如何进行科学体育锻炼;78%的特型学生希望可以了解一些营养膳食和控体重等方面的理论知识;64%的特型学生表示愿意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专门的控体重锻炼和形体锻炼。由此可见,针对特型学生开设体育健身相关课程尤为必要。

3 贯通培养项目体质弱势群体高职阶段的体育课程设置

依据数据结果及对当前贯通培养项目体质弱势群体体育参与现状的分析,进入高职阶段应面向该群体设置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从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2方面设置如下课程及内容。

表2 特型群体学生对目前开设的体育课的态度 n=136

表3 特型群体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 n=136

3.1 健康生活理论课

进入高职阶段后,为满足学生追求健康生活的学习需求,应面向体质弱势群体开设养生、合理膳食与营养、科学控体重、伤害预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促进意识和行为的养成。

3.2 保健运动课

主要针对身体存在异常和疾病的群体,应开设一些无较大身体刺激或低强度的运动保健课,如桥牌、太极、室内拓展等。通过课堂给学生创造融入集体的机会,在自身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效的利用学校资源,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取最大收益。

3.3 体育健身理论课

面向体质弱势群体中的特型学生开设科学健身、运动损伤与疾病的防治、运动处方、科学控体重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得到技术理论方面的指导,同时消除对运动的恐惧,对于身体存在异常和疾病的学生,如果有意愿也可以参与相关知识的学习。

3.4 适当增加课时,以低强度有氧耐力运动为主

面向体质弱势群体中的特型学生,尤其是超重和肥胖群体,应增加这部分学生的体育课时,以适中的负荷强度增加负荷时间,选取有氧运动项目为教学内容,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学生进行练习,使他们能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收获更好的锻炼效果。

[1]董先峰.高校“体质弱势群体”教学敢于措施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22).

[2]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第2版.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G807.4

A

1674-151X(2017)18-120-02

投稿日期:2017-07-28

李宝玉(1990—),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8.061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课群体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课上的“意外”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