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课间活动发展现状探究

2017-11-27 13:49张文华姜玉华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8期
关键词:课间操课间负荷

张文华,姜玉华

(1.南京市浦厂中学,江苏 南京 210031;2.南京市中华中学,江苏 南京 210019)

我国大课间活动发展现状探究

张文华1,姜玉华2

(1.南京市浦厂中学,江苏 南京 210031;2.南京市中华中学,江苏 南京 210019)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理念、整体管理水平、学校体育文化的综合体现。从20世纪初期课程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至今,学者们以课程的根本属性、目的、功能、构成和实施等为出发点,提出了“经验说”“文化说”“过程说”“实践说”等多种课程诠释,大课间活动已逐步发展为一门“活动课程”。本文试从课程角度解读大课间活动发展的现状,提供多角度实施策略,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大课间的活动制度,从而发挥大课间活动的多重功能,完善学校体育工作。

1 大课间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学校体育界开始将课间操称为“课间大休息”,1985年2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外体育活动》一书中就有对一所小学“课间大活动的安排”的介绍。

90年代后期随着大课间活动的推广,1999年10月在江苏无锡召开的改革开放20年来学校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决定将课间操改为大课间体育活动。

2005年8月19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要求,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学校要将大课间体育活动排入课表,按时进行。

2007年5月7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强调,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

2011年6月22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严格要求: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并将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认真组织实施。

2 大课间活动之释义

通过对大课间活动现状的研究得出,大课间活动是指在原有的课间操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时间、拓展空间、丰富内容、提高实效等,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形式。一般来说,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徒手操为主,创编操、专业操、集体舞等为辅,配以游戏、竞赛等各种小型体育活动。还可与文化、艺术等多学科整合,并以音乐相烘托,为学生营造多种氛围,增加多方位熏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反映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体现良好的学校精神面貌。因此,大课间活动集中体现出3个特点:(1)它是一种学校课程。它是以体育活动为载体,担负着实现学校均衡育人重任的课程,以学生生理性、心理性、社会性改变及改善为动力,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2)它是一种体育生活。它不仅是学生整个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的外在显现,更是个体陶冶情操、对心灵的表达和交流的良好方式。(3)它是一种校园文化。涉及人与物关系,通过大课间活动能够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整体管理水平和学校体育文化的特征。

3 大课间活动实施策略

3.1 规范中求创新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基础,参照教育部颁发的相关规定,充分考虑大课间活动课程的教育本质及意义,把体育与德智美及心理教育等活动融合地进行,在规范中求创新,把教育潜移默化地寓于体育活动之中。

3.2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在充分考虑学生身体发展的协调性及全面性,多关注四肢、小肌肉群等的全面活动与非对称性运动的同时,注重大课间活动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渗透,关爱每一个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上的状态,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3.3 注重练习负荷的适宜性

负荷要符合各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练习安排宜从从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运动负荷。

3.4 注重实施的安全性

内容、音乐、形式、器材等的选择,以及活动过程(程序)的安排等要依据一定科学原理,进行合理地设计。避免出现受伤和意外伤害事故。

3.5 注重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可分年级模块、分对象专项、分组织社团、分时段竞赛、分项目游戏,或上述多种组合。

3.6 注重实施环境的适应性

做好雾霾、雨、风、雪等天气条件下,室内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与组织,冬季创设和选择一些全身性的、奔跑类的运动负荷比较大的体育活动;夏季创设和选择运动负荷相对小一些的体育活动。

4 结 语

大课间活动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我国大课间活动发展现状,在分析大课间活动的概念及其本质特点的基础上,探求出我国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可能的有效策略,如规范中求创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注重练习负荷的适宜性、注重实施的安全性、注重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注重实施环境的适应性等,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大课间的活动制度,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的多重功能,完善学校体育工作。

[ 1 ]陈颖悟.我国中小学课间操的产生、现状及发展研究[ 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4.

[ 2 ]陈颖悟.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 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

[ 3 ]陶宏军,龚剑.安徽省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研究[ J ].长沙大学学报,2013(2).

[ 4 ]韩学民.后奥运时代我国中学体育课的发展趋势[ D ].延安:延安大学,2010.

[ 5 ]周凤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 J ].湖北体育科技,2007(6).

G806

A

1674-151X(2017)08-097-02

投稿日期:2017-06-04

张文华(1982~),中教一级,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课间操课间负荷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MIV-PSO-BP神经网络用户热负荷预测
小学生跳课间操成功减重20斤
课间操也必要创新
生如夏花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