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玘诗歌初探
——以其景物诗为主

2017-11-28 06:15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名作欣赏 2017年32期
关键词:景物诗人

⊙李 展[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乌鲁木齐 830046]

李昭玘诗歌初探

——以其景物诗为主

⊙李 展[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乌鲁木齐 830046]

李昭玘闲居时寄情于书法绘画,创作了一些景物诗,本文旨在对李昭玘的诗歌作一大致分类和介绍,并以其五篇景物诗为主要研究对象,作一简要分析,并将其中一首与晁补之诗作进行对比分析。

李昭玘 景物诗 分类

一、李昭生平及诗歌简介

伤时悯农 《驱雀行》《久雨》《喜晴寄张使君》等感遇述怀 《暮冬书怀赠次膺四首》之四、《和程适正见赠二首》之一、《早秋》《舟行阻雨》《暮冬书怀赠次膺四首》之二、《次韵庭玉弟暮春作》《北园书事三首》之一等景物诗 《道中书怀三首》之一、《过虹县有作》《登龙游寺》《登平山堂》《出郭闲步》等友情诗 《从张圣涂乞石》《赠汉老侄琴》《送王子中南归筠州》《送次膺赴诏二首》《无咎哀辞二首》《次膺哀辞三首》等咏物诗 《古铁刀》等题画诗 《观江都王画马》等哲理诗 诗《北园书事三首》之二等游仙诗 《和鲍辇七夕四绝》等

二、李昭五首景物诗赏析

道中书怀(其三)

平野青芜合,长桥绿树低。客愁须白酒,春意属黄鹂。落日乡关远,孤村烟水迷。清明能几日,却过浙江西。

这首诗是诗人途中所见所感,写作背景是清明,中国传统祭祖的节日,诗人身在异地,背井离乡,追思亲人,感怀身世。首联整合了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和《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的意蕴,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杂草丛生,描绘出广阔寂寥的场景;颔联对仗工整,行旅怀乡的愁思还需美酒解,春光的美好也需黄鹂和;颈联又似乎化用了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尾联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易逝,自己无法把握命运的忧伤。

过虹县有作

老态倦羁旅,不堪行舸催。风高鸟横度,汀转树交回。雨过雾犹湿,春寒花未开。楚伧如见问,不为米南来。

此诗首联便直抒胸臆,坦率直白地道出了诗人年事已高,不适应舟车劳顿的颠簸,并抒发了羁旅行役的苦闷之情;颔联与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写的自然风光很贴合,虽然季节时令不同,但都带有伤春悲秋之感;颈联与韦应物《滁州西涧》中“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相通,诗人运用了“风”“鸟”“汀”“树”“雨”“雾”等一系列意象,并加以“高”“横渡”“转”“交回”“过”“湿”“寒”的动词及形容词加以修饰,描写了春寒料峭、花期推迟的景象,营造出清冷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伤春惜花,期盼春天早日到来的心情。

登龙游寺

飞构起崔嵬,江晴宿雾开。风幡两州见,花供四天来。日月依峰转,鱼龙触石回。蓬壶在何处,更拟上层台。

首联描绘了庙宇高耸的屋顶与险峻的山体交相呼应,寺庙依山傍水,清晨江面雾散,美景尽收眼底;风幡和四天都是佛教术语,蕴含着丰富的佛教禅理,与整首诗描写的对象——佛家重地高度统一;颈联的描写视角出现了转换,由天上的日月转为水中的鱼龙,再次呼应了首联寺庙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且对仗工整,动静结合,将“依峰转”的日月赋予了动态的美感,和“触石回”的鱼龙相得益彰;尾联再次抒发了诗人对这里美景的喜爱之情,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将龙游寺与传说中的仙山蓬莱相提并论,足见此地的景色卓绝。

登平山堂

断槛欹檐风雨频,不逢心赏为重新。依稀叠嶂宛如画,憔悴垂杨今复春。一阕高歌长在耳,后来佳客复何人。悠然未尽云烟思,不见扬州十里尘。

与欧阳修《朝中措》中“平山阑槛倚晴空”中描绘的晴空万里正好相反,诗人描绘的是断壁残垣下,平山堂在风雨飘摇中破败无依的景象。但颔联话锋一转,又将层峦叠嶂的迷蒙山光入画,为太守曾种下的垂杨柳而今又焕发生机感到欣喜和宽慰;颈联颇有“江山代有才人出”之感,感叹韶华易逝,人才辈出,怀念当时高朋满座,谈古论今的盛景,有思古之情;尾联化用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将一片愁绪付于云烟中。

招缙云寺关彦远教授曾彦和集平山堂次关韵

晁补之

该诗首先气势上与李诗就截然不同,李诗仍囿于扬州的秀美风光,而晁诗的视野就比较开阔雄浑,突出了蜀冈险要的地理环境以及重要的军事政治战略地位,有一种高屋建瓴的眼界,能看到追步苏轼的痕迹;颔联表达了自己虽害怕惊扰太一,然而仍为朝廷思虑的责任心;颈联依然是追思太守,并感念其对古文运动做出的卓越贡献;尾联仍是抒情,化用了鲍照的《芜城赋》,有借古喻今之感。

出郭闲步

城市不在眼,始知天宇宽。田园休岁事,风物似江干。茅屋上斜照,水烟生晚寒。径须追野老,笑语暂盘桓。

该诗描绘了诗人出郭所见的田园风光,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信笔拈来,质朴自然,不事雕琢。首联描写了诗人久在城郭以内,眼界受限,已经忘记了天空到底有多广阔,表明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颔联描绘了生活在乡村的人们即使停止耕作,也不用担心温饱问题,仍然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闲适自在、自给自足的向往;颈联描写了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环境:日出时茅屋沐浴着阳光,黄昏时烟气氤氲着微凉,惬意宜居;尾联从自然风光转移到人物情态,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其乐融融之景象。

三、结语

② 江:应指涪江。

④ 蓬壶: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

⑤ 四天:四禅天。佛教有三界诸天之说。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诸天又分为四禅:初禅为大梵天之类;二禅为光音天之类;三禅为遍净天之类;四禅为色究竟天之类。色究竟天为色界的极处。参阅《法苑珠林》卷五。

⑥ 平山堂:平山堂位于扬州市西北郊蜀冈中峰大明寺内。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扬州太守欧阳修,极赏这里的清幽古朴,于此筑堂。坐此堂上,江南诸山,历历在目,似与堂平,平山堂因而得名。

⑦ 蜀冈:《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三·南直五》记载:蜀冈,(扬州)府城西北四里。绵亘四十余里,西接仪真、六合县界,东北抵茱萸湾,隔江与金陵相对。上有蜀井,相传地脉通蜀也。

作 者

:李展,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

:李珂 E-mail:mzxslk@163.com

猜你喜欢
景物诗人
最帅的诗人
“诗人”老爸
愤怒
穿插景物描写 创设优美意境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如何进行景物描写
写好家乡的景物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