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超声影像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的特点

2017-12-01 09:08覃兰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1期
关键词:管腔脑血管病颈动脉

覃兰霞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2)

浅析超声影像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的特点

覃兰霞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2)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的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间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收治的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30例未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130例未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然后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的超声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颈动脉IMT增厚的发生率及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发生颈动脉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几率均高于对照组中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影像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表现出粥样硬化、IMT增厚及狭窄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作为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依据。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血管疾病。颈动脉是为脑部供血的主要血管。因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颈动脉是否通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超声技术是临床上诊断疾病的主要技术之一。对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查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为探讨超声影像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的特点,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对近几年收治的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30例未发生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将两类患者的超声影像表现进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间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收治的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30例未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将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130例未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观察组患者均未患有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及功能障碍,不存在精神异常的情况,无脑血管出血史。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59例;其年龄为40~80岁,平均年龄为(58.3±11.6)岁。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60例;其年龄为40~85岁,平均年龄为(61.2±12.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具体的方法是:将GE logiq S6超声诊断仪的线阵式探头频率设置为7~10 MHz。让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其颈部。对患者的颈部进行横断面和纵断面扫查。观察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分叉处、颈外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主干及颈外动脉分支的管腔内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斑块。

1.3 相关的判定标准

若患者颈动脉的IMT不超过1.0 mm,可判定其颈动脉IMT正常。若患者颈动脉的IMT超过1.0 mm,可判定其颈动脉IMT增厚。若患者局部颈动脉IMT的厚度比邻近部位厚0.5 mm或达到1.2 mm,则可判定其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3]。若患者颈动脉管腔的横截面缩小<50%,其血流峰值速度<120 cm/s,则可判定其颈动脉发生轻度狭窄。若患者颈动脉管腔的横截面缩小50%~69%,其血流峰值速度≥120 cm/s,其舒张末期血流速度<40 cm/s,则可判定其颈动脉发生中度狭窄。若患者颈动脉管腔的横截面缩小70%~99%,其血流峰值速度>170 cm/s,其舒张末期血流速度<40 cm/s,则可判定其颈动脉发生重度狭窄。若患者的颈动脉管腔横截面缩小100%,闭塞段无血栓和血流信号,则可判定其颈动脉发生闭塞[4]。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扫查的结果

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颈动脉IMT增厚的发生率及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扫查的结果[n(%)]

2.2 两组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的程度

观察组中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发生颈动脉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几率均高于对照组中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的程度[n(%)]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供血不足引发的神经功能突发性障碍及短暂性障碍[5]。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发病时无明显的征兆,多在颈部过度屈伸、转动或活动后发生[6]。颈动脉是为脑部供血的主要通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颈动脉是否通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使用颈动脉CT血 管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准确率高,但费用也较高,而且会对患者造成创伤。超声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技术。使用超声技术诊断疾病的费用低、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颈动脉IMT增厚的发生率及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中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发生颈动脉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几率均高于对照组中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这说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IMT增厚及颈动脉严重狭窄的情况。且上述症状的超声特点明显,可作为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指标。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后,易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颈动脉管腔狭窄,从而增加血液流动的阻力,降低其脑供血量。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其粥样硬化斑块可不断脱落,进入其脑部动脉内,阻塞细小血管,加重其病情,甚至引发急性脑梗死。近年来,人们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及吸烟、饮酒、熬夜等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增加了其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几率。存在此类不良习惯者应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预防和确诊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之,超声影像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表现出粥样硬化、IMT增厚及狭窄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作为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依据。

[1]白雪梅.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超声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1):111-112.

[2]张亚慧,谷娜.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3):78-79.

[3]陈慧.35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8):105-106.

[4]孙婷,郭君,刘焱,等.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1):41-43.

[5]朱道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0(3):39-41.

[6]尹蔚群,周特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69-70.

R445.1

B

2095-7629-(2017)11-0061-02

猜你喜欢
管腔脑血管病颈动脉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精细管腔类器械清洗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管腔器械清洗存在的问题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