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校本课程的系统性建设

2017-12-07 16:11杨建强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

杨建强

【摘 要】随着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深入,学校的课程建设也暴露出很多短板,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存在着一些误区。通过实践考察,笔者对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校本课程;特色建设;研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8-0014-02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对课程的理解也从过去狭隘的“学科教材”逐渐变得宽泛。专家认为,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都可以纳入课程管理范畴。同时,新课改提出的三级课程中学校课程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学校课程一方面体现在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学校的实施,另一方面体现在校本课程的研发和管理。随着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深入,学校的课程建设暴露出很多弊端,教師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如下。

1. 课程开发等于教程编写,很多学校和老师已经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大家都致力于开发和编写学生喜欢的课程。教师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兢兢业业地编写教材,撰写课程纲要。教材都是老师心血的结晶。但在日常教学中,这些教材被用到的机会很小。很多教材的编写,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至此,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教材编写画上了等号。

2. 课程实施等于社团活动

有的学校老师能认真编写校本教材,也努力把该课程的内容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但遗憾的是,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大部分的课程实施只能安排在一周一节的社团活动中。可想而知,老师将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简化为学生的社团活动,大大压缩了课程实施的空间。

3. 课程评价等于作品展示

由于课程实施不到位,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也比较少,所以无法进行适当的评价,部分老师只是在学期末收集一些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作品,作为成果进行展示。

综上所述,学校、教师及学生对校本课程建设的误区,使校本课程建设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和发展性。最终,课程建设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有机会参观了上海金茂小学,从而对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一、制定一个方向,统领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展示个体差异,所以,其研制要从学生的发展实际需要出发。从广义上说,学生的任何活动都可以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比如升旗仪式中的国旗下讲话,又如一分钟安全教育,再如学校的德育活动,等等。但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活动变成一个体系,让每一个年段都有具体的活动要求,从而使学生的六年小学生活,除了在基础性课程中收获知识以外,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上海金茂小学就是将所有的学生活动,文化课的学习、德育、少先队、“勤文化”、校园足球等一系列的内容都纳入“新童谣教育中去”,研制了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年段目标。由此及彼,笔者想到了有一所学校一直以来开展的“小市民德育活动”。我们也可以立足学校的地域特色和学生的需求,将所有的学生活动都纳入“小市民活动课程”中去,其中可以包括日常的少先队活动、雏鹰争章、活动德育、书香校园、节日庆祝活动等。我们可以立足“小市民课程”研制总的课程方向并设计符合各个年段要求的课程目标。

二、规划五个板块,分层教材编写

要让学校的校本课程成为体系得到发展,那么在教材的编写前首先要确立校本课程的机构规划。比如,上海金茂小学在校本课程的机构设计上,分体系和内容安排。体系安排以年段划分,分为:低、中、高三个年段;内容安排分为:生命教育、礼仪教育、人文教育、诚信教育、科学教育五大板块。每个板块4首童谣,每一册教材就有24首童谣。这样的教材编写首先就把课程的发展变成了一个整体。以《小市民课程》为例,我们可以在确立课程开发主题的基础上,构建“低、中、高”三个年段的体系,在内容上可以涵盖:健身、博学、怡情、励志、广行五个板块。

小市民健身篇——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教授体育保健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的体育运动中强身健体。如长绳、毽子、乒乓球、定向运动等。

小市民博学篇——目的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如诗词鉴赏、名作赏析、经典诵读、学生讲堂、植物探秘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文学天地,进一步推进学科教学。

小市民怡情篇——目的是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包括艺术怡情(音乐、美术、书法等),休闲怡情(摄影、烹饪等)。

小市民励志篇——激发热情,培养意志。包括校史沿革、励志故事、挫折、意志训练等。

小市民广行篇——指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实践课程。如综合实践课程和社会实践的指导课程。

这样的课程设置在整体上能够涵盖学校“小市民课程”的全部活动,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教师在教材编写时可以依据这样的架构,发挥聪明才智,编写自己擅长、学生喜爱的内容。并在学科教学、晨会、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社团活动中有机地结合这些内容。

三、改变三种渠道,建立主体意识

确定课程建设的主体看上去不是个问题,其实不然。现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占相当大比重的课程是国家课程,是由专家设计、编制出来的。学生是被动地参与这些课程的实施,对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会相对削弱。因此,要落实好课程的实施,就要让学生和老师变成课程建设的主体。

1. 改革研训,达成共识

校本课程虽然是学校基础性课程的拓展和延伸,但课程如何实施,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活动怎么开展,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因为校本课程实施效果明显,学科教学就会相应地得到促进,两者最终得以“双赢”。反之,如果校本课程实施涣散、流于形式,那么反而给紧张的学科教学带来更重的负担。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加强校本课程实施的宣传,层层发动,树立“人人都是课程开发者”的理念,推进学校课程设置与开发工作的发展。学校层面,要组织广大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指导老师做教学的有心人,积累学生喜欢的素材,为课程的开发和丰富打好基础。endprint

2. 改进常规,巧妙安排

要在繁重的基础性学科教学中,加强校本课程实施的力度,就要改善课堂教学的模式,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精心备课,设计各种游戏、活动。有效地调控教学的进程,正视学生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整个课程体系可以采用集中式安排和分散式安排相结合的弹性课时制。

集中式安排,即将所需课时集中在一个时段内安排完,可以是一两个星期只上某一课程,也可以是一两个月中每天的某一个时段,学完某一课程马上考核结束。分散式安排,即把所需课时分散到整个学期或学年中,每周固定安排一定的课时。我们可以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的时间分散使用。课时分配应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学校课时分配实际可能灵活安排。注意整体规划,整散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3. 改善评价,吸引学生

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以其参与校本教材学习的过程、学习态度及学习成果等为主要依据的。金茂小学是以老师描述性的语言为主要评价方式,辅之以“星级”的综合评价,采用作品展示栏结合各种活动,进行童谣创作,交流展示优秀作品,立体展现学生的“诵、画、唱、写、演”等成果。

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我们看到要吸引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就要改善评价方式。课程评价不能等同于作品的收集和展示,而是要吸引学生开展自主的评价。

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甄别与选拔的倾向,应建立一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个体發展与提高的发展性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所做的展示;他主评价则包括学生之间、教师或家长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而学生之间的互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心理,评价他人,反思自我,能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不要过于看重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与作品的优劣,更应关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关注学生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总之,评价应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专门设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发展成长袋”,内容包括:课堂发言、质疑问难、参与活动、实践作业完成情况等,就课堂发言中有“引人深思的问题”“精彩绝妙的发言”“独具慧眼的设计”等内容,让学习小组长作好平时记录,及时组织评比,努力使过程性评价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要让校本课程建设能实实在在地开展起来,就要在学校里系统地开展课程开发和课程建设。只有这样,学生六年的学习生活才会变得多姿多彩,才会在小学阶段收获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耀明.校本课程建设:内涵回归与价值实现[J].教育发展研究,2010,(6).

[2] 余仁生.校本课程开发的三重要义——基于校本课程建设案例的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6,(8).

(编辑:胡 璐)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