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研读点 写好预习作文

2017-12-07 18:20黄静怡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

黄静怡

【摘 要】学生写预习作文如果没有经过老师的指导训练,一般只会写生字词,课后问题回答或是摘录句子,最好的也只能写成读后感,但是经过老师指导后,学生就会写文本解读,而指导中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研读点。本文从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掌握发现研读点的技巧。

【關键词】阅读能力;预习作文;研读点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8-0020-02

近日,笔者带六年级学生和老师一起参加文本解读写作竞赛。面对陌生的文章,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场地、相同的条件下阅读写作,交卷后发现学生的文本解读并不比老师的逊色。学生何以有这样的水平?除去自身努力不说,重要的是老师指导学生长期坚持写预习作文的结果。怎么指导学生写预习作文呢?方法很多,因老师而异,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方法。但不同的老师也会采用一些共性的方法,如常用的3种方法:

一、从一组课文的旨意中寻找研读点

预习作文的前提是研读课文,在阅读中能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就是找到了研读点。但是找寻研读点对学生而言,还是需要老师指导的。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追问一篇课文或一组课文的旨意,就是找到一个很好的研读点,然后深入思考,把思考的结果组成篇,就能写成预习作文。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写的都是亲子教育。父亲爱孩子又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寻找父亲的育人方法,从这点出发就能很好地研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如《钓鱼的启示》老师只要提示学生仔细体味父亲用什么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学生就会从课文中体会父亲对“我”爱的言行、举止,进行比较与思考,进而体会出自己的感受。如学生这么写:

父亲为何一定要孩子放鱼,而不自己把鱼放了?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会不爱白白送来的利益。如果你爱自己的孩子,就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做一个守道德的人。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中的父亲是一位懂榜样教育的人。

有一天,“我”和父亲来湖中的一个小岛上钓鱼。他们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鲈鱼,可是父亲看了一会儿这条大鲈鱼,就叫“我”把鱼放回湖中,只因为离钓大鲈鱼时间还差两小时而已。父亲也很爱鱼,但是,父亲更爱自己的儿子。这个爱从课文第六段“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这句中看出来。其实,父亲是可以直接把作者手中的大鲈鱼给丢出的,而不用这样心平气和地与“我”对话。可他却不是这样做,为什么呢?他是要让孩子自己经历道德选择的难,他是个懂得道德教育的人。

因为父亲的榜样和正确的教育,才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才让“我”成名之后抵制住了“鱼”。

这是大家阅读时都会容易忽略的点,可是,由于提示,学生发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发现了这位父亲是一位人生的好老师。研读让“孩子亲手放鱼”的教育方法,就是学生独特的理解与发现。

二、从课文的写法特征中指导发现研读点

有些课文很特别,在写作表达上很有特色,是很好的写作示范例文。这样的文章,老师就可以挖掘出来进行集中指导、训练,如课文《我最好的老师》《少年闰土》是典型的写人文章,课文《刷子李》《钓鱼的启示》《地震中的父与子》都有一波三折的情感起伏,在表达方法上非常有特色。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在写法上的特色具体有:

1. 点线面结合的写作思路,按小说的要素:环境、人物与情节的方式进行教学。父与子是点,父亲是“大点”,孩子是“小点”,救孩子是线,环境描写是面,面与线都是衬托“点”——“了不起”。

2. 抓住课文中心词“了不起”串课文,“了不起”表现在哪?课文是怎么写了不起的?了不起的是什么?怎么发现的?让学生通过这样的串问去写作文。

3. 课文写父亲在挖掘过程中不断重复的语言,比较重复语言后面的内心活动。许多课文的重复语言都是非常好的研读点。

4. 课文借旁人的看法议论——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让学生议一议“正常与失常”。这一点很有嚼劲,可以追问下父亲的精神。

5. 时间数字的罗列背后的意蕴。这些写作上的特色,只要抓住其中一点都能读出字里行间的内蕴。很多课文的数字都是作者别具匠心的用法,研读它们,会有独特的发现。

三、从老师的写作中给学生分析研读点的寻觅法

指导学生写预习作文的最佳方式是老师先写,或同学生一起写,然后把自己的作品分析给学生听。老师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出来的?为什么会这么写?学生听了老师的作品,就知道前进的方向了。

如:在阅读《落花生》一课中,发现了一个“茅亭”,这给了我极大的启示,这就是许先生的家,简陋、朴实,过着如花生般的生活。这与课文的中心句刚好呼应……

这就是老师的发现,这个词很多人都会忽略,认为就是人家的家况,而没有去思考课文主题就是讲朴实。联系这点就会发现简陋与朴实的关系。

再看文章中的句子:“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只读这一句,很容易把“不好看”理解为难看,丑——矮矮的,不美观,可是与前文句子一联系“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就会发现不好看很值得研读,实际上是“不易看”的意思,而不是丑、难看。不容易被发现,要挖出来才知道——这就是花生的品质,即不外露、不张扬的品格。

老师的阅读思路分享是学生最喜欢听的,这也是学生学习的参照物,所以老师从自己的写作中给学生分享研读点是怎么寻觅到的,学生最容易受到启发。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文集[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

[2] 夏丏尊.跟大师学语文[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 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组稿:黄瑞夷 编辑:胡 璐)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能力阶梯式方略探讨
论朗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数”山有路“读”为径
培养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要注意“四性”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