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作文达成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评价

2017-12-07 18:20李少峰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综合评价语文能力

李少峰

【摘 要】我们的语文试卷通常是通过字、词、句、段、篇的排列,一题题考试来测试学生的读写能力。这种评价是分项评价,分项评价常常考的不是能力而是知识。有人提出只考作文,作文最能考查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所以,教师可以尝试进行阅读作文的考查,这是最有效地体现学生閱读与写作能力的一种“试卷”,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尽在其中。

【关键词】语文能力;分项评价;综合评价;阅读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8-0022-01

老师获得学生语文能力评价数据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试卷测试;二是观察提问。这两种方式都有着极大的局限性。

试卷测试一般分题而答,从字词、句、段、篇分题考查,而这些试卷的题目,大多是考查学生的记忆,即积累再现,哪怕题目出得活,像是让学生应用,实际上还是考学生是否能再现积累的内容,即使是试卷中的阅读题,也通常是解释、近(反)义词,问题也是从短文中找答案,很少有考短文字里行间的空白填补内容,就算是主观题也是:你觉得文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品质?你想对文中的人说什么?这样的问题,就是四年级学生也可以回答六年级短文中的这些问题,无法真实地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再说篇章,作文本来是最能检测一个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可是老师出的作文题,学生都能通过记忆解决,即背上三两篇作文,就可能以不变应万变地套用,完全失去了老师出卷时命题的用意。总的来说,试卷检测是很难测出一个学生真正的语文能力的。

实际教学中的现象也告诉我们这一点。有些学生上课什么问题都答不上来,更不用说能自己发现阅读问题,但是,他们认真听记,笔记做得细致、全面,考试成绩很高。而另一些孩子,课堂异常活跃,思维敏捷,回答问题角度特别,有时还能发现一些很个性的、也很有意思的问题。但是,性格上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考试时丢三落四,成绩总是中上等,有时还忽高忽低,总不如那些认真细心的同学。可是,到了中学后,那些活跃的学生会以惊人的速度超越细致的学生。

观察提问是一项很好的评价方式,但是却有极大的模糊性,有时还跟老师提出的问题极为相关,有的老师本身就发现不了什么问题,提问都只停留在记忆层面,学生也是调动自己的记忆就能回答,那也是测不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

比如有一位老师针对学生的阅读积累制定这样的评价指标:发现好词好句、记录好词好句、应用于口语交际和化用于练习笔记中的4个层次指标。仔细分析,你会觉得这样的评价指标是很没意义的。所谓发现、记录好词好句,这只能从量上要求,质是没有指标的,因为好词好句是个性化、主观性的理解,你认为这句是好句,他却不认为,没有标准性的东西却拿来做指标,就不够妥当了。如果从量上说,量积累得越多,即笔记本上记得多,大脑里就可能因多而记得少,笔记上不多,但都能记住,那么运用的可能性会更大。以后面指标衡量前面的指标,就觉得前面的指标有问题;再说运用于口语交际,老师能创设多少口语交际的应用场合来让学生进行应用,有多少检测场能检测这一指标?再看某些老师对阅读理解的评价指标:阅读后能概括主要内容;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并能与人分享;每周做一篇读书笔记;发自内心的感悟。不需细看,就一眼就能看出这其中的问题,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与发自内心的感悟就是重复,每周做一篇读书笔记,怎么能算阅读理解能力的指标?这读书笔记写得怎么样?每周一篇简单记录+感受,能反映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

由这两种评价手段的局限性,就不难看出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各项评价指标的实际效果了,可见,学生语文能力评价需要有新的评价方式与指标。

撰写预习作文,写文章评论是非常好的评价方式。一篇文章既能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字词、句、段、篇全可以通过读悟,然后写在文章中,体现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解说、分享,又能把听、说、读、写的能力展现出来。

写预习作文与平时写的作文是有区别的。平时写作文,学生重在叙事,满脑子的过程情节,很难用上长期阅读积累的语言,所以,词句就分为积极的与消极的。写文章赏析作文就不同了,本篇文章所学的就可以立刻用上,属于即学即用,学用合一,效果很明显。阅读中的词句理解,内容归纳,结构联系,方法应用都会涉及,而且有些还要在运用中分析好处,比如某种结构特别,读者有自己的感悟,他就会一边运用这种结构,一边分析这种结构的优点,所以更能体现学生的阅读水平。而针对文本解读评价的指标,不需创新,只要用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法中的指标就可以了,这时的分类法评价,不是分项进行,而是整体中体现的,是真正能够起到评价作用。不像试卷把评价指标独立评判,不能真正体现一个阅读者的能力水准。

而文本解读分享,则又真正落实教师让出课堂、让出讲台,把教室还给学生,把阅读实践还给学生,不会用教师个人的阅读替代学生的阅读,其形式是:一节课里给学生朗读文本解读文章的时间能达到25~30分钟,交流评论的时间有5~8分钟,老师的指导一般是5~10分钟。在学生学会写预习作文的阶段,老师的指导时间会长一些,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解读,能写出所以然后,老师就把课堂交给学生了,课堂里就会出现多个老师,教学不是我教你学,我问你答或你问我答,而是交流、碰撞、感悟,这时候没有谁是老师,谁是学生,学生可能是老师,老师也可能是其中的学生。讲台轮流上,板书轮着写,听、说、读、写、评能力在众目睽睽下一显无疑,整个评价都是整体中衡量的,真正评价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文集[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

[2] 夏丏尊.跟大师学语文[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 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组稿:黄瑞夷 编辑:胡 璐)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评价语文能力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浅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陕西省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郑州市各县(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巧用课堂生成 推进语文实践
《海伦·凯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