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对策分析

2017-12-07 20:04陈慧娘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实施对策审美教育小学音乐

陈慧娘

【摘 要】音乐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音乐本身也属于一种艺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本文重点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施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8-0066-02

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但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审美教育不到位,音乐教学无法发挥熏陶作用,且音乐教学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价值,学生的审美能力无法有效提高。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尝试分析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便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基于小学音乐教学目标优化设计教学

在小学的音乐审美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明确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进行审美教育。音乐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中感受美、体会美,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音乐教育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音乐技能,还着重于培养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中,教师要将这些因素纳入教学目标中,能够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整合起来,让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小学阶段,教师要将音乐审美的教育目标放在培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能够让学生初步体会音乐的美感,进行审美熏陶,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

二、重视乐、美、情的音乐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1. 寓教于乐,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基于小学生心理特点,构建合理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及生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比如:《我是小音乐家》是一首非常欢快,活泼的歌曲,教师可以给学生创建一个假设的情景,让学生都成为音乐家,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方式,边玩边学,寓教于乐。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枯燥的情形,在情景创建的情况下,既在音乐课堂中增添了教育的趣味性,也使得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这一方式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传统的单一形式有显著改善,进一步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并有助于显著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构建小学音乐趣味性课堂,不但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并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渐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将之前的“苦学”模式逐渐转化为“乐学”模式。对于小学生的内心特点来说,有吸引力的事物会引起他们主动对其进行学习,这是由他们的年龄阶段特点决定的。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用趣味性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学习。

2. 寓教于美,提升音乐审美质量

小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自主性较差,大多情况下都是由教师决定讲解的内容,教师在长期的音乐规律性教学中,学生会逐渐丧失想象力,导致学生在面对音乐歌曲时,无法相对应地塑造出情境,不知道如何发现事物的美好之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将歌曲与情境构建联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采菱》这一首歌,这首乐曲抒发了水乡儿女对故乡的深爱之情。在教学上,笔者展示了一幅画,在画中充满着许多褶皱的波浪线纹,表示着水的波浪,在课堂中让几名小学生拿捏画的一边进行抖动,然后再让其他的小学生手拉手做划船状手势,并且在歌曲中的花花草草都由小学生来表示,利用美妙的歌曲以及形象的描述,让小学生在充满欢乐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教学活动。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构建相应的情景教学,则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均适应,阶段不同作用也具有一定差异,能够有效支撑小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促进小学生审美兴趣。课堂上,为学生塑造动态情境,让学生能够在音乐情境中得到审美教育。则能够进一步丰富教学审美元素,实现审美效应和人的契合度。如在《小红帽》的音乐教学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据音乐内容制作幻灯片,让小红帽的形象跃然纸上,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了解《小红帽》的具体内容,积极进行音乐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将静态的文字动态化,让学生在情境中不断学会审美,发展生活中“美”。

3. 寓教于情,实现师生情感共鸣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无与伦比的艺术,在教材编制过程中,要注重所选择的曲子一定要和学生的感情相契合,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小学生关于未来的美好想象和向往,包含很多的情感因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每首曲子进行详细的解读,在课堂上要把每首曲子的感情抒发出来,使得学生的情感可以共鸣。

例如,在对于情绪、节奏等相差较大的曲子,可以将其中的两首或者几首歌曲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曲子的情感表达。在歌曲欣赏中,要使得学生将自己的内心融入歌曲之中,这样才可以达到欣赏音乐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十分熟悉每首歌曲的风格,并将其基本知识全部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或者依照歌曲风格采用合理的知识讲解方式等,从而显著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在音乐作品选择过程中,国内外音乐作品本身就各具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引入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具有不同国家民族音乐特色,能够进一步拓展小学生的音乐认知,学习更多音乐知识,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关于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情感的处理,则必须要建立在现实情感理念基础上,逐渐将情感因素融入音乐的审美教育中。

小学音乐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课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我国更加重视小学音乐教育,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以美的心态和眼光去欣赏、感受音乐。因此,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极为必要。文章系统分析了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改善对策,综合提高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宇.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 翟凤梅.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进行情感审美教育[J].北方音乐,2016,36(21):102.

[3] 陈东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6,(97):170.

(编辑:张 婕)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施对策审美教育小学音乐
物理教学中的观察性反思及实施途径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