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常规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2017-12-07 22:37马鸿飞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科学课培养

马鸿飞

【摘 要】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它强调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亲歷探究过程,是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课堂。因此,小学科学课中,学生良好课堂常规习惯的培养是科学课学习取得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小学科学课中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做了简要的阐述,从备、听、看、说、做等5个方面培养科学课的良好学习习惯,使科学课的学习事半功倍,取得高效。

【关键词】科学课;常规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8-0098-02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以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中常规习惯的培养是科学课取得好效果的重要因素。经过多年科学课的教学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应从备、听、看、说、做等5个方面养成学生科学课的良好常规习惯,才能使科学课的学习事半功倍,取得高效。

一、备——材料准备的习惯

小学科学课与其他学科课程不同,很多活动和实验都很贴近自然、经验和生活实际,因此往往都需要学生做大量的课前材料准备,这也是亲历探究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前材料准备得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探究活动的进行和科学课的学习效果与质量。例如:笔者在布置科学课活动材料准备时,先是结合这一学期的教学内容,罗列出本学期学生准备的材料总清单,在班级中张贴公布,让学生随时积累备用,课前由课代表提醒大家当天科学课中所需准备的材料。有些实验材料还可以采取小组分工准备的办法,集体共同准备,如准备《声音的传播》一课材料时,实验小组的同学由组长安排,一人准备固体沙袋,一人准备液体水袋,一人准备空气袋,这样既减轻单个学生材料的准备量,又容易把各实验材料准备齐全。另外,在备材料中,还可以多采用激励评价机制,自查自评,小组间互评,同时老师将各组的材料准备情况打出等级,将结果张表公布,表扬在实验材料准备中优秀的实验小组和个人,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家校通的方式,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督促,就更容易养成材料准备的习惯,为实验和探究活动开展提供材料保障。

二、听——认真倾听的习惯

科学课就其本身的内容特点来看,学生上课情绪容易激动,兴奋点多,课堂纪律难以调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科学课要组织有序,高效高质,学会认真倾听,养成倾听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倾听老师讲解。陶行知说:“要学生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情,就要唤起其兴味。”教师讲解时多激趣、赞扬和肯定,提出听讲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听清重点,把握操作要点,积极参与思考互动;二是倾听同学发言。课堂中时刻提醒学生在同学发言时注意尊重他人,不随意插嘴打断别人发言,可以采用比如“小评论家”“小博士”的评比,激发学生倾听发言时的积极性;三是探究实验时倾听组内同学意见。组内合作探究时,要明确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和见解,争论中也要懂得互相交流、沟通,逐渐达成共识。

三、看——仔细观察的习惯

陶行知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科学课的观察要让学生学会调动多种感官留心周围的事物的变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一是培养观察的兴趣。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往往有好奇、好动、好玩、好问的特点,可以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激发观察的兴趣;二是指导观察的方法。学生观察中要提出具体要求,在观察前,先明确观察目的,根据对象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感官或仪器进行认真有序的观察。例如,提醒学生观察时要注意按序观察,从上到下、由远而近、由表及里、从局部到整体等,并能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或做一份观察记录。再如,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要细心、耐心、有恒心,不能心浮气躁、蜻蜓点水;三是边观察边思考,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假设。因此,科学课的学习,要注重观察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四、说——表达交流的习惯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中,就有一点是“解放小孩子的嘴”,让他们“言论自由”“每事问”。在科学课堂中,学生的“说”是观察与思考的外在表达,无论是回答老师提问、纠正同学发言、质疑或是小组讨论,都要求学生用科学的严谨态度,做到先想后说,想好再说,最终逐步做到表达观点时,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有科学性。同时,还应让学生懂得课堂中在不同场景中的说的技巧。例如,回答老师提问时声音要大,语气要肯定;指出他人发言中的错误和不足时,态度要诚恳,并能说出改进建议和想法,不讲伤害对方的话语;在小组讨论或使用操作过程中,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声音宜小不宜大,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和实验操作。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倾听并纠正学生错误的描述和不当用词,经常提醒学生长句短说,养成正确、有序、简练、说完整话的好习惯。当然,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不是短时间和仅科学学科就能培养和训练形成的,需要各个学科课堂以及平时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共同作用。

五、做——动手实验的习惯

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就是“做”的科学。所谓“做”中学,就是强调动手实验,提倡通过亲历的探究实验来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所以,小学科学课中动手实验的习惯最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实验探究的成败和科学学习的效率。

1. 实验前要明确要求

在学生的动手实验前,一定要明确实验要求,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弄明白: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实验中要注意些什么等,这不仅提高了操作的正确率,同时也节省了课堂的宝贵时间。

2. 常规操作要规范

学生使用一些通用实验仪器上要规范,这需要多次的培训练习。例如,酒精灯、温度计、弹簧秤、天平、滴管、显微镜等通用实验仪器的使用,简单电路的连接,过滤的实验操作等等,都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流程进行,做到顺序正确,观察有方法、操作不随意,逐步养成这些操作的常规习惯。

3. 实验观察要准确

小学生对实验观察带有很大程度的盲目性,往往会被一些实验中新奇的次要现象所吸引,忽略了实验中观察的重要目标。因此,科学实验中要在明确实验观察目的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细心、重点、有序的实验观察。

4. 实验记录要认真

在实验操作中,养成做好实验记录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做到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不允许拼凑数据,小组间搬抄等现象。如实验现象不明显或数据不合理,要能及时地检查原因后重做实验,重测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科学的严谨态度,提高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5. 实验结束勤整理

这也是科学课实验操作中的一个重要习惯。严格要求学生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装置有序拆除、有序清洗、有序安放,实验桌面杂物清理干净,一些特殊的试剂药品更要严格管理,报废仪器要报告老师及时处理等。总之,实验结束后的清理工作要做到来时去时一样整洁,从而养成正确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实验操作习惯。

陶行知在《全民教育》中强调指出:“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个人就能终生进步不断。”小学科学课常规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上5个方面简要的阐述仅仅是科学课常规习惯培养中的冰山一角,课堂常规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耐心的引导,在日常教学的细枝末节之中,逐渐帮助学生养成,一旦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不仅科学课程的学习事半功倍,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是终身学习都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方明编.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蒋璐敏,袁德润.科学探究的内涵、实施与小学科学教师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1,(1).

[3]刘玉栋.小学科学实验中要注意“四会”习惯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师),2009,(12).

(编辑:张 婕)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课培养
难忘的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探析
行动吧,投石机!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