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起点规划引领绿色发展
——“科学规划与绿色发展”高端论坛专家发言摘编

2017-12-09 12:06本刊编辑部
经济与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河北京津冀绿色

本刊编辑部

以高起点规划引领绿色发展
——“科学规划与绿色发展”高端论坛专家发言摘编

本刊编辑部

基础设施代表着人类创造的最大的工程系统,现在设计、建造、运行维护和拆除基础设施的方式是低效和不可持续的,应用大技术(Gigatechonology)发展可持续基础设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雄安新区规划可以借鉴此技术。河北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要纳入到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生态建设高度来完成;河北可以将杜仲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产业来发展;河北可以建立一些高起点、世界视野、创新引领区域性工农复合发展循环经济联合区域。“无废雄安”是绿色雄安的重要体现。采用绿色金融复合型模式发展绿色金融,促进河北产业转型升级;绿色金融发展模式=环境法律责任+信息公开+环境风险控制+资金供给。

京津冀;雄安新区;规划;绿色发展;论坛

2017年8月13日,河北经贸大学和河北省政府参事室联合主办的“科学规划与绿色发展”高端论坛在石家庄河北会堂举行。河北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纪良纲出席并致开幕辞,河北省政府参事室党组书记詹文宏出席并致辞,河北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徐英出席。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河北省政府参事武义青主持会议。论坛聚焦京津冀与河北雄安新区,围绕“科学规划与绿色发展”主题进行研讨。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布鲁克贝尔可持续发展学院院长约翰·查尔斯·科瑞谭登,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城市规划系主任吴唯佳,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主任齐建国,河北科技大学教授、河北省政府参事郭斌,河北经贸大学教授、绿色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小江等先后作主题演讲。现整理发表部分专家发言。

大技术——发展可持续基础设施应对巨大挑战

约翰·查尔斯·科瑞谭登

据统计,地球上的10亿城市人口每年正消耗着7 800亿吨资源、近4万亿立方米的水、1 340亿吨原油当量的能源并产生1 030亿吨的碳排放。从平等主义的角度来讲,如果2050年世界人口增加至90亿人,在相同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下,能源与资源消耗量将会是现在的九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地区。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现阶段已进入高速城市化进程的起飞线上。根据《国际水泥评论》统计,2011—2013年,中国所使用的水泥量(66亿吨)比美国20世纪100年消耗的还要多(44亿吨)。但是,目前人类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建设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已经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很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着很多挑战:污染、地球变暖、自然资源匮乏、气候变化、物种灭绝、森林开伐、海洋酸化、臭氧层空洞、社会大众健康、食物匮乏及安全问题。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源于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不可持续的和低效的发展方式。

基础设施作为保障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公共服务系统,是人类目前为止最大的工程系统。据麦肯锡世界研究院近期估计,为维持世界均衡的经济增长率和城市人口的需求,在2014—2040年,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将会达到57万亿美金以上,比目前世界上所有基础设施的总价值还要高。但是,现在设计、建造、运行维护和拆除基础设施的方式是低效和不可持续的。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不可持续发展方式对未来所产生的成本、风险和伤害。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我们忽略了基础设施之间的关联性、复杂性和协同关系。例如:交通设施、土地利用和供水的关系:根据我们的研究(以亚特兰大为研究城市),如果目前自动驾驶汽车的使用率达到80%,那么所需要的汽车总数就会降低到目前总量的28%,这样可以节约出72%停车场空间,同时减少4.7%的不能渗透雨水的停车场路面,避免了雨水流失。不仅如此,城市还可以增加17%的绿地面积,存住更过的雨水,提高城市的水弹性(海绵城市)。

布鲁克贝尔研究院通过不断研究探索,攻克大量研究难题的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开拓了一门新型科学:Gigatechonology(大技术)。我们都知道纳米技术 nanotechnology(×109),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同理,Gigatechnologies(×109),研究对象单位范围在 10 亿级或千兆级以上,代表着人类创造的最大的工程系统: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能源供应、供水排水、邮电通信、环保环卫、食品供应。但是,Gigatechnology不仅仅是设计、建造以及运行维护这些基础设施系统。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并理解这些大型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复杂性和协同关系,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系统的影响。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生态系统是由提供不同功能的基础设施组成的。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因素,对于寿命在50年以上的基础设施,其对环境的影响有80%~90%来自于它们的使用阶段。目前,每一个基础设施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功能整合和协同效应还没有在基础设施领域应用。可以将这些独立的系统再系统化以提高它们的建设和运维效率从而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在保证这些基础设施正常、经济地运行情况下,同时兼顾可持续性、平等性和弹持能力(“弹持”是生物的一种自我修复能力,这种能力使他们在遇到一定的外在条件变化或冲击后,能有分寸的去抵制干扰并重新回到一个平衡状态。在基础设施生态学中指整个系统的在遇到灾害或突发状况下的恢复其功能的能力)。以基础设施生态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复杂的系统工程分析方法,整合不同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优化水、能源、交通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联性,可以实现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在保证基础设施正常运转且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基础设施系统对环境的影响。

京津冀生态建设一体化与循环发展模式

齐建国

发达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从农业时代进入到工业时代,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业化和城镇化完成大概用了一百五十年到二百年时间。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进入信息化时代,再到新世纪以后大家关注气候变化,进入生态文明演进的阶段或者叫低碳经济时代,这个过程已经走过40年的时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几乎是同时启动,在时间上几乎是连续开始,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在时间段重叠,呈现立体化发展的特征。这或许使我们的发展具备了后发优势,创造了长达将近四十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也使得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先后遇到的发展问题,如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各种社会问题,在我们国家在同一时期出现。

改变过去三十多年发展造成的严重生态环境污染压力,京津冀生态建设一体化是重中之重。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高峰期应该是过去了,也就是中国工业增加值在GDP当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的过程已经结束了,工业支撑经济增长的主导阶段已经过去了。重化工业在河北的产业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支撑了河北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支持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过度发展重化工业已经超过了当地环境承载力,对当地及周边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京津冀地区近几年的大气污染已非常严重,河北的“贡献”功不可没。这是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背景,也是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一个重要背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目标是要实现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转型升级,解决这个地区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问题。雄安新区的设立不是为了再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京津冀要在一个整体上大力调整地区经济布局、产业布局、功能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河北要认真思考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河北发展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与转型的问题。

雄安新区建设不是河北的唯一任务,仅靠雄安新区建设实现河北经济转型升级期待过高,设立雄安新区不是为了再造一个增加极,不是为了接收京津一些落后产业转移到雄安新建一个产业城。雄安新区的发展必须高站位。即使是发达国家目前最好的城市发展状况也不是雄安新区建设的目标,雄安新区的建设目标是代表世界未来发展方向的世界最先进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用五大发展理念谋略发展。

对河北围绕京津冀产业转型如何发展提出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关于重工业。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对河北来讲非常重要,但是,研究如何抓住雄安新区建设这一契机,促进河北产业升级和转型同样重要。河北的钢铁、化工、冶金、煤炭、电力等传统重化工业非常发达,规模巨大,它的转型升级非常重要。怎么样转型升级?应该把它纳入到整个河北的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中。河北省的钢铁产业要向循环经济转型升级,这是一个基本模式,在这一点上唐钢与邯钢做得比较好,要建立现代化钢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要用纳入到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生态建设高度来改造提升钢铁产业。

第二,关于农业。河北省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农业的条件,但是河北省的农业还很落后,古老的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并存,与山东相比有很大差距。河北没有把生态建设与农业发展以及整个产业转型集成在一起,是不成体系的。过去的生态建设是一种工业主义的生态建设,撇开农业现代化搞生态建设,只能是非平衡的局部生态改善,不可能形成现代生态文明。农业发展要与生态建设一体化。推进生态建设与农业建设、经济建设、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河北农业大有文章可做。可以利用农业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城市有机废弃物(包括餐桌垃圾、厨余垃圾)协同综合利用大规模制造土壤改良剂,与土壤改良、农业现代化(包括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标准化、循环化、节水化六化一体)协同发展,全面突进工农城复合循环发展。京津冀一体化把这个大产业体系纳进去,把生态建设和循环经济、产业转型结合起来,在河北省搞上几个重点区域,既可以解决农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也可以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城市化就业问题。这是京津冀生态文明一体化推进的大战略。

例如,可以将杜仲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产业来发展。杜仲树的生长可以演化出饲料、建材、医药、保健品、肥料、食品、高技术材料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比如医用材料、运动材料、减震材料、轮胎添加剂、形状记忆材料、器皿性材料以及飞机隐形材料。日本没有杜仲树,却在河南省建立了三万亩杜仲基地,而且在日本成立了杜仲研究所。这也说明了杜仲产业的重要性。河北非常适合杜仲树的生长,可以把杜仲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发展。这个产业的发展可以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循环经济等多方面很好地结合。现在湖南、湖北、山西、河南都在发展杜仲产业,国家层面成立了杜仲产业联盟、研究院。

河北可以建立一些高起点、世界视野、创新引领区域性工农城复合发展的循环经济联合区域,可以搞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级的大示范工程。在这方面,一不缺技术,二不缺资本,缺的是好的规划、好的模式、好的运行机制。这样的发展模式一定能够促进京津一体体化发展中河北经济转型升级,在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发展中领先。一定要打造这样一套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功能复合、循环经济这样一个大圈把雄安圈起来。中间是首都功能延伸或者转移的区域,周边是现代农业为基础的高科技产业体系。

“无废雄安”规划构想

郭 斌

规划建设绿色雄安是党中央对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提出的重要任务。无废雄安是绿色雄安的重要体现。无废雄安是一个构想,因为还没有现成文本。在这里,提几点规划建设无废雄安的想法。

1.优先使用绿色能源,减少煤系固体废弃物排放。煤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煤渣,同时对大气污染非常严重。京津冀地区是我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也是生态脆弱地区。雄安新区能源使用规划要突出绿色能源的使用。新区要建设地热为主,太阳能、风能等多种绿色能源优势互补的分布式低碳能源网络,利用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补充能源使用的缺口。要禁止高耗能企业进入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建设要设立产业进入高门槛,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

2.优化产业布局,从源头减少固体废弃物产量。产生大宗固体废弃物的企业不能进入。现有的企业要推行清洁生产。要提高新区企业的能源、原材料利用率。新区内必要的生产企业必须经过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减少固废的产生。形成资源利用的网络,在上下游产业规划中应体现固体废物的再利用理念。同时结合“十三五”规划倡导的“互联网+”的理念,将新区的工业固废作为“再利用资源”在互联及物流网络上进行发布、共享、交易。

3.对于固体废弃物真正形成循环链。首先要对城市垃圾分类收集,以减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量,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促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尽快出台《河北省生活垃圾分类操作规程》。其次,建设真空管道垃圾收集系统。在国外已经有这样的系统。雄安可以考虑用这种技术。再次,垃圾分类以后,有机质物质处理可以采用等离子炬气化技术,这个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处理废物的高端处理技术。这种新兴技术解决了大家所关心的二恶英的问题。有机质可以焚烧发电,也可以去堆肥,有机肥料和生态农业相结合,也可以进行厌氧发酵,沼气可以制造天然气或者人造天然气这些都可以利用起来。

4.卫生填埋处置。卫生填埋处置是从传统的堆放和土地处置发展起来的一项最终处置技术,是一种按照工程理论和土工标准,对固体废物进行有控管理的一种综合性科学工程方法。首先需要进行科学的选址,在设计规划的基础上对场地进行防护处理,严格操作程序进行填埋操作和封场,要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定期对场地进行维护和监测。其次是规模的设计,一般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对于雄安,应该考虑更长的时间。另外考虑在卫生填埋场区域内设置一安全填埋场,以备少量危废物的处置。

5.建筑废渣资源化利用。采用就地处置与集中处置相结合的资源化和产业化利用策略。推进基于智能化分拣技术、现场移动式再生装置、规模化再生建筑材料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优化技术、再生粉料优化技术以及建筑垃圾再生砂浆和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实现无二次污染建筑垃圾的处置。优先推进降尘移动式处理装置,就地处理建筑废渣,减少运输过程污染与成本。建设1~2家再生建筑材料生产基地(也可放在保定辖区),实现建筑废渣的精细化利用。

6.农业及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扶持利用养殖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生产沼气、生物天然气联产有机肥项目。要积极挖掘市场潜力,谋划以及沼气分布式“热电冷”联产项目,提高就地消纳能力、综合利用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地制宜,以养殖企业沼气工程为基础,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养殖种植、沼气沼液、有机肥、观光农业、特色食品加工”闭路循环为特征的绿色农业项目。既解决规模化养殖业沼气、沼渣、沼液的出路问题,实现绿色环保,物尽其用,又通过优化产业链条和产品结构,提高经济社会效益。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模式选择

王小江

G20会议上,绿色金融已上升为世界经济治理新机制和制度改革的方向。发展绿色金融是新发展理念下对金融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河北要采用绿色金融复合型模式发展绿色金融,促进河北产业转型升级。

(一)河北钢铁产业畸形发展与非绿色金融政策执行不力分不开

从第一个绿色金融政策出台距今已有22年的时间,但在河北执行效果不佳。河北是钢铁大省且在过去若干年里仍然高速发展,特别是2007—2013年的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2.41%,期间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甚至是破坏性的,该行业的产能一度过剩达到近30%。但该行业的平均负债率达到71.2%左右,高峰期负债率达到近80%,可以说没有金融的支持,就没有该省钢铁产业的发展。这说明说明金融对该行业的资源配置是失控的,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和绿色金融政策。

1995—2016年,针对绿色金融的建设中国陆续发布近19个“通知”“意见”和“指引”等文件,但是绿色金融模式设计存在缺陷:金融部门与环境主管部门以文件的方式,要求金融机构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以规范性文件的方式,要求金融机构控制环境风险,以提升贷款质量;制度设计一直以金融机构自愿的方式参与环境保护过程;各部委以联合型指导性文件方式,要求金融机构从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供给的角度,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绿色金融模式设计软约束。

(二)国际绿色金融发展模式

国际绿色金融发展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究其模式,主要有环境法律责任型、信息公开型、风险控制型和资金供给型四种模式,其中以1980年美国的《超级基金法案》最具代表意义。《超级基金法案》明确了对金融机构、产业部门、市场中介和个人等主体的相应规范,对银行的环境责任提出明确规范,即贷款银行需对债务企业应当支付的治理费用负责,这种贷款责任是溯及既往的。《超级基金法案》作为环境法律责任型模式的典范,其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是美国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

(三)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模式选择

1.绿色金融模式选择主要基于三个认识。一是要理清金融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关系。金融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是主客体关系,是服务关系,生态环境是主体(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金融系统是客体,金融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就是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的。二是金融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存在着外部性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正价值关系,也可是负价值关系。在进行绿色金融发展模式设计时,既要考虑到金融行为对生态环境系统所产生的正价值关系,也要分析金融行为对生态环境系统所产生的负价值关系。三是要站在理性的角度分析金融人,追逐利益是金融资本的本性。

2.绿色金融复合型模式的选择。绿色金融发展模式=环境法律责任+信息公开+环境风险控制+资金供给。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建立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这里的责任是指金融机构与个人应在金融行为中承担融资企业对生态环境污染的环境赔偿责任,这是基点。环境信息公开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基本保障。绿色金融的目的是实现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公共性、非排他性和共享性的特点,是典型的公共利益。基于金融环境外部性理论和金融环境责任,环境风险控制就成为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设计。资金供给是金融支持生态环境维护与改善的根本所在,把资金的支持与生态利益和社会利益紧密的结合,形成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结合的绿色金融模式需要社会各部门的联合与利益的分配。把环境法律责任确立、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环境风险有效控制与资金供给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基于责任、信息、风险控制和资金供给有机结合、内在联系的绿色金融模式,方能真正发挥绿色金融的功能,实现金融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Leading Green Development with a High Starting Point Planning

Editorial Office

Infrastructure represents human creation's largest engineering system,the way to design,build,run,maintain and dismantle infrastructure is inefficient and unsustainable,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infrastructure by gigatechonology can solve this problem,the planning of Xiongan New Area can draw on this technology.To accomplish the task of Hebei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need bring it into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heigh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Hebei can develop the Eucommia ulmoides industry as a strategic industry.Hebei can establish some high starting points,world vision,and innovation to lead the regionalindustrialand ruralcomplex development cycle economy joint region."No-waste Xiongan"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green Xiongan.Adopting the green finance compound model develop green finance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Hebei industry.Green finance development model=Environmental legal liability+Information disclosure+Environmental risk control+Fund supply.

Beijing-Tianjin-Heibei,Xiongan New Area,planning,green development,forum

F127

A

1003-3890(2017)06-0012-05

2017-10-10

约翰·查尔斯·科瑞谭登(John Charles Crittenden),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布鲁克贝尔可持续发展学院院长;齐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主任;郭斌,河北科技大学教授,河北省政府参事;王小江,河北经贸大学教授,绿色金融研究所所长。

(此文由本刊高钟庭根据专家在会上发言整理并经专家本人审阅)

高钟庭

猜你喜欢
河北京津冀绿色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孙婷婷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The Shortage of Water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