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转换整合对结构升级的意义

2017-12-09 12:06陈万钦
经济与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要素土地资金

陈万钦

(河北省政府研究室,河北 石家庄 050011)

要素转换整合对结构升级的意义

陈万钦

(河北省政府研究室,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既没有按照结构经济学理论违背比较优势发展,也没有完全遵循新结构经济学按照比较优势发展,而是在比较优势基础上,通过对要素禀赋不断转换、整合,重新建立发展所需要的要素比较优势,为结构升级创造条件。要素作用可细分为提升、转换、整合、配置四种形式,市场对要素提升、配置有优势,政府对要素转换、整合有特长。从我国发展历程看,要素是可以主动转换、整合的,并且在这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要素转换整合观点对于完善新结构经济学也有意义。

要素转换;要素整合;结构升级

新旧结构经济学都承认政府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区别在于:“旧结构经济学倡导的经济政策是违背比较优势的,它建议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通过直接的行政手段和价格扭曲来优先发展先进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而新结构经济学则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认为政府应该解决外部性问题和协调问题,以帮助企业进行产业升级”[1]。从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看,我国既没有按照结构经济学理论违背比较优势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没有完全按照新结构经济学主张的比较优势发展,而是通过政府与市场结合方式对要素禀赋不断转换、整合,重新建立所需要的要素比较优势,进而为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创造条件,这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成功的关键。

一、要素转换整合基本理论

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丰歉程度。不同要素的配置,可以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为了获得更高层级的产业结构,需要对要素进行提升、转换、整合、配置。提升,是指某一要素素质提高;转换,是指从A要素转变为B要素;整合,是指在要素内部进行调整以提高整体效应;配置是不同要素之间的搭配。整合与配置的区别在于:整合是在要素内部,配置是在不同要素之间;整合的主体一般是政府,配置的主体可以是市场,也可以是政府。目前,各国对生产要素的提升、优化配置研究较多,而对于生产要素的转换、整合极少关注和分析,实际上,在经济起飞阶段后者的作用可能大于前者。

(一)要素是可以主动转换和整合的

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一国要素根据丰歉程度表现出比他国高低不同的要素价格,这种要素价格差异由于丰歉不同也存在于一国之内。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劳动力比较丰富,资金比较短缺,因而在分配中劳动报酬要明显低于资本收益。既然要素存在价格,就是可交换、可转换的。转换规律是从丰裕方向稀缺方转换,从价格低方向价格高方转换。政府根据发展需求,通过调整资源供给和分配,可以主动转换要素丰歉程度。如劳动力比资金丰裕时,在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下促进劳动报酬向资本转换。每一种生产要素由若干具体要素构成,具体要素都是以质或量的形式出现,因而具有可控性。具体要素的均衡程度和配合效果,影响生产要素整体效应的发挥。调整具体要素的质、量、均衡程度和配合效果,能形成整体效应,因而要素又是可整合的。

(二)要素转换整合是政府主动作为的必然要求

一个经济体产业结构是由特定时期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对要素禀赋提升、转换、整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配置。对要素提升、优化配置,现在我国市场已经做得较好;而对要素转换和整合,市场并不擅长或无能为力,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实际上,我国过去一直在做要素转换和整合的工作。对于一个有为政府来说,不断对要素进行转换和整合,创造出新的要素比较优势,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要素转换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要素禀赋中劳动力和土地比较丰裕,而资金、技术比较短缺,所以,在要素转换中采取了以丰转歉的方针。经过若干年自然发展和主动转换,各种要素都比较丰裕并实现相对均衡。

(一)劳动转换成资本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据张长生(2014)测算,我国劳动报酬在1980—1987年经历短暂上升后,长期处于下降趋势,劳动者报酬从1987年的57.7%下降到2000年的51.4%,再下降到2007年的39.7%;与此同时,企业收入占比从1987年的28.1%上升到2000年的34.4%,再上升到2007年的45.5%[2]。这时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企业收入甚至高于劳动报酬。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劳动报酬一起处于较低水平。劳动者报酬比重偏低、企业经营性留存较高,说明劳动报酬转化为企业资本。当然,从长期看,分配天平应该向劳动者倾斜,但在资本稀缺的特定阶段,劳动报酬转换为资本解决了资本的稀缺问题。

(二)土地转换为资金

土地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处于资本短缺状态,而土地转换为资本,有效解决了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根据汪利娜(2014)测算,1999年,我国土地税收、租金和土地出让收入共1 212.5亿元,占当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 594.9亿元的21.7%;到2011年,上述三项土地收入达到43 015亿元,占当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 547亿元的81.9%[3]。土地转换为资金,极大地充实了政府的财力,扩大了投资需求,使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我国实行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二元制,在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过程中实现大量增值,这是一个特殊现象;但在其他土地私有制发展中国家,同样存在从农业用地到建设用地的增值现象,也存在土地转换为资金的可能性。

(三)资金转换为技术

资金转换为技术分为内生和外生两种。内生,即国内资本在国内转换为技术;外生,是指用资金从国外引进技术或通过并购利用国外技术。从外生角度看,改革开放后我国大规模购买先进技术和设备,1979—2006年共引进技术81 234项,合同金额2 160.4亿美元[4]。经过引进,机械、电子、石化等行业装备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从内生角度看,我国连续多年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如2011—2015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分别为8 687亿元、10 298.4亿元、11 846.6亿元、13 015.6亿元、14 169.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78%、1.91%、1.99%、2.02%、2.07%。资金与技术呈延时正相关关系,同期我国专利授权分别为96.1万件、125.5万件、131.3万件、130.3万件、171.8万件。

三、我国要素整合实践

整合资金、技术、土地、人力资源等要素内部存在的问题,使每个要素最大限度发挥出整体效应,为要素优化配置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资金整合

以财政资金为依托,对财政内部资金、企业研发资金、产业资金、社会资本、外资等进行整合,引导资金投向,放大资金效应。资金整合分为若干层次:一是整合财政资金。对财政涉农资金、扶贫资金、创新资金、产业引导资金等分类整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果。二是整合政府与企业研发资金。政府通过科技投入,带动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引导研发向政府重大科技项目、企业应用项目倾斜。三是整合财政资金与产业资金。政府通过设立新兴产业基金、更新改造基金、中小企业担保资基金,采取参股、跟投多种形式运作,引导企业资金配套,调动金融资本参与,重点投向新兴产业和更新改造领域,促进了新兴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改造。四是整合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近年来,在地铁、供水、环保等公共服务领域,对于有现金流、具备运营条件的项目,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财政逐步减少并取消专项建设资金补助,通过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激发和促进了民间投资,提高了公共服务质量。五是整合国内资金和外资。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引进外资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1994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432亿美元,占17 04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22%的历史高点。它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增长,外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了我国企业技术水平;进入新时期后,对外资从过度优惠、到重点优惠、再到国民待遇,逐步走向发挥内外资各自优势、平等竞争的新阶段。总之,通过以财政资金为主的多种资金整合,发挥了政府的导向作用,在改革开放之初引导资金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其后向企业技术改造领域投入,然后引导资金向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公共服务领域投入。通过资金整合集中解决了每个时期的主要矛盾,这与多数市场国家资金无序利用有着明显的区别。

(二)技术整合

政府通过对科技全过程、多领域的整合,优化了科技资源,提高了协作效益。具体包括:一是协调研发方向。国家和地方政府管理部门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在若干申报同一方向的项目中,确定1~2个同一方向的项目,避免了重复研究造成的科技资源浪费。二是整合研究力量。对同一方向项目或上下游项目,引导开展合作研究,协调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缩短了研究周期,提高了研究深度和广度。三是整合成果转化机制。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鼓励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创新主体及科技人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鼓励科技人员兼职、离岗创业,完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四是促进技术协作。对于三峡大坝建设、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协调多领域、多学科技术力量共同完成,提高了效率和协作效益。五是整合国内外技术。在不断提升国内技术水平的同时,采取市场换技术的办法,要求外资企业转移高于我国或我国不具备的技术。如汽车制造业,通过对跨国车企开放市场,中方在整车开发流程和汽车四大制造工艺方面快速提升,汽车设计制造水平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综合看,技术比其他要素更需要整合,通过整合,我国协同创新、技术协作效益明显增强。

(三)土地整合

整合的土地既包括建设用地,也包括产业用地;既包括城乡内部,也包括城乡之间。具体分为:一是整合产业用地。通过设立开发区,做到了土地集约利用,要素集中聚集,产业关联配套,效益突出显现。以京津冀为例,三地现有各级各类开发区近300个,开发区以京津冀地区面积的2.5%,获得了整个地区53%的工业总产值、60%的税收收入、65%的出口额,开发区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要载体。二是整合城市用地。大中城市普遍开展“退二进三”,调整市区用地结构,城市因为减少能耗大、污染重的工业企业,改善了居住环境;企业通过置换获得发展资金,重新焕发了生机。三是整合城乡建设用地。将农村闲置建设用地通过“地票”方式远程置换为城市建设用地,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增加了农民收入。四是整合农村建设用地。通过村庄合并,引导民宅建设向中心区聚集,减少了优良耕地占用,增加了耕地数量。五是整合农业用地。在农村集体组织内部通过农户之间土地互换,使过去分散经营的土地相对集中,形成连片规模经营,解决了土地碎片化问题,促进了农业专业化生产。通过整合,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价值,增加了土地收益。

(四)人力资源整合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统筹整合城乡人力资源非常重要。近年来,我国从三个方面着手整合人力资源:一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通过就业培训、取消农民工进城就业不合理限制、促进城乡职工同工同酬、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措施,大批农民工在城镇实现了稳定就业。2015年,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2亿人,比1991年高峰时的3.9亿人减少1.7亿人。二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通过降低返乡创业门槛、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给予社保补贴、实行信贷支持等措施,大批农民工回乡成功创业。江苏省宿迁市2015年在外人员74.1万人,回乡创业3.6万人,带动当地9.9万人就业。三是开展城乡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对接,缩小城乡差距,为统筹开发利用城乡人力资源奠定了基础。经过不断整合,城乡劳动力逐步趋于均衡、素质明显提高,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大量增加,基本满足了产业发展要求。

四、要素转换整合需要一定条件

要素转换不是自然而然完成的,而是在尽可能短时间内依靠外力完成的。要素整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根据出现的问题随时调整。要素转换整合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政府要有较高的权威性,并掌握一定的资源控制能力。如要素转换需要政府调节土地供求和要素分配关系,要素整合需要发挥政府资金、计划、政策的引导作用,有时甚至需要强制作用。第二,国家能够独立行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因为需要货币政策在要素转换中起中转控制作用,需要财政政策在要素整合中起引导和放大作用。要素转换整合能力与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有关,不同国家政府的定位不同、职能不同、管理方式不同,要素转换整合能力也不同,这是在产业发展中必须注意的。当然,要素转换整合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特殊性是我国国情特殊。所谓普遍性,是指要素转换整合也适用于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果能对要素进行转换和整合,产业转型升级就会按照预定方向加速进行。

总之,根据需要转换整合要素禀赋,按照改良的比较优势比按照自然的比较优势发展更具优越性。从这一点上说,要素转换整合观点是对新结构经济学的补充。各国根据实际进行实践,也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1]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2-23.

[2]张长生.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演变的分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1(6):12-17.

[3]汪利娜.政府土地收益主要来源、规模下的央地利益博弈[J].财政金融,2014(4):71-79.

[4]吴奇志,聂文星.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技术引进:回顾与前瞻[C]//.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205-216.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form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Factors to Structure Upgrading

Chen Wanqin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 of Hebei Provincial Government,Shijiazhuang050051,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 is not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economic theory against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development,nor has it followed the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according to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development.O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by constantly transforming and integrating factor endowment,it is necessary to reestablish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the factors needed for development and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upgrading of the structure.The factor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forms:upgrading,transformation,integration and configuration.The market has advantages in the promotion and allocation of factors,and the government has strong point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factors.From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our country,the factors can be transformed and integrated actively,and the effect is obvious in this aspect.It also makes sense to perfect the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factors transformation,factors integration,structure upgrading

F061.3

A

1003-3890(2017)06-0058-04

2017-06-24

陈万钦(1963-),男,山东东阿人,河北省政府研究室产业处处长,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城市经济。

张 然

猜你喜欢
要素土地资金
我爱这土地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