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前的最后80天

2017-12-10 19:03
新传奇 2017年42期
关键词:李自成崇祯皇帝

明朝灭亡前的最后80天

虽然李自成的军队势如破竹,定鼎长安。但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在明朝手中,拱卫京畿的边军也保有强大实力。所以,崇祯皇帝还想有番作为。然而,王朝危在旦夕之际,为救国上演的不是慷慨悲壮的史诗,而是一幕幕令人哭笑不得的闹剧。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初一,是一个令崇祯皇帝朱由检愁眉不展的日子。不久前横扫西北的李自成,这天在西安建国大顺,改元永昌。大顺军业已占领西北数省、河南大部、湖广北部,定鼎长安。当大明江山危在旦夕之间,崇祯皇帝想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试图给大明再续一下命。

挤牙膏式捐款

首先是号召勋贵、官员捐资助饷。明王朝财政危机由来已久,为了给辽东战事和镇压农民军筹款,税赋已经屡次增加。然而远水不解近渴,二月中旬,崇祯下旨要京师的达官贵人捐款,以纳银三万两为上等。

为了给群臣树立榜样,崇祯动员自己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要他至少出二万两。然而,周奎却说:“老臣安得多金?”坚持只能一万。于是皇后拿出了五千两私房钱,暗中派人送给父亲,要他表现积极点,给皇帝一个面子。

结果周奎从中扣下两千,装出一副毁家纾难又挤出三千两的样子。这样一进一出,相当于只损失八千两,周国丈算计精明,自以为得计,可是不久李自成的军队进城,从他家抄出现银五十三万两。

明朝宦官敛财有道,太监王之心最富,崇祯当面让他捐钱。王之心哭穷仅献银一万两——后经大顺军严刑拷打,吐银十五万。文官的表现也差不多,末代首辅魏藻徳表示家无余财,仅捐五百两,后来被大顺军从身上打出了万两白银。这些吝啬的权贵,用崇祯自己的话说就是:“全无急公体国之心……及至贼来,都为他所有了。怎么这等愚?”

坑儿子的父皇

其次是考虑逃跑。既然京师难保,南迁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虽然大明“国君死社稷”颇受当代部分读者欣赏,可当事人似乎不大喜欢这种结局。正月,崇祯召见主张南迁的大臣说:“朕有此志久矣。”

然而崇祯本人非常好面子,一定要大臣出头提议迁都。联想到陈新甲(替皇帝出面同清秘密议和,事泄后在舆论压力下被皇帝处决,掉了脑袋),谁也不愿背这口黑锅。南迁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李自成进京后,不仅老百姓夹道欢迎,很多明朝官员也选择主动投降。不过,李自成认为,明朝大官的财富,不是盗窃国家就是剥削百姓所得,都是赃物。所以明官三品以上概不录用,一律发往各营追赃助饷

还有人主张“皇上自然守社稷”,而让太子去南京监国,或者把皇子分封到江南,不要被一网打尽。崇祯却自暴自弃地表示:“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孩子家做得甚事?”不同意太子走,也不分封其他皇子。然而,当时如果崇祯能够听从这些意见,也许明朝就不会那么快灭亡了。

“热情”的勤王军

当时的情况下,最要紧的一项就是调集四方兵马勤王。崇祯十七年初,明廷虽然屡遭惨败,但其控制下的兵力仍为数不少。驻守宁远的辽东总兵吴三桂兵强马壮,势力雄厚。早在正月十九日,崇祯就命令其调辽兵进关。

然而一方面朝廷上下推诿扯皮,在是否放弃宁远、怎样防守山海关、如何安顿军民等问题上浪费了大量时间;另一方面,以辽人为主体的关宁军也不情愿丢弃产业、背井离乡。吴三桂部磨磨蹭蹭,直到三月十三才进山海关。

吴三桂虽然拖沓,到底还是响应了朝廷命令。驻临清的山东总兵刘泽清,接到勤王诏书后,居然谎称坠马受伤,不能行动。崇祯只好赐银慰问,指望他被感动能前来救驾。不料这位刘总兵十分乖觉,索性将临清劫掠一空,率部南逃。后来南明弘光即位,刘泽清因为手里有兵,还成了江北四镇之一,继续当他的大官。

只有蓟镇总兵唐通比较实在,带领八千士卒来到北京城外。崇祯大为高兴,下令重赏。当时一般意义上的重赏应该是赏千金、封万户侯,然而,崇祯没那么大方,他赐给唐总兵的是白银四十两,兵丁每人五钱。为了四十两银子和李自成十万大军拼命,实在不值。于是,唐通把队伍带到居庸关,向李自成投降了。

宽大的“罪己诏”

最后,崇祯在二、三月间例行公事地发布了两次“罪己诏”。虽然他真实的想法是“朕非亡国之君”“诸臣误朕”,但在诏书中还得装装样子:“己实不德,人则何尤?”

三月中旬的最后一次“罪己诏”中,崇祯甚至大言不惭宣称废除赋税中的军饷加派,还说李自成军中的牛金星、大将刘宗敏等等“皆朕之臣子”,只要迷途知返便既往不咎,唯有“李自成罪在不赦”。而当时的情况是,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打到北京城下了。

北京城“决战”

三月十五日,李自成军安然通过居庸关。十六日傍晚,先头部队到达京城北面。京城此前流传起古怪的谣言,说是“李公子”到了要给穷人每人发五两银子,于是京师百姓的态度变成了“望贼如望岁”,盼着李自成大军跟盼过年一样。已经投降的太监杜勋奉李自成命令进城谈判,私下里对人说:“吾辈富贵自在也,可无虑。”

担忧自己命运的似乎只有崇祯。他在宫里捶胸顿足,仰天长号:“内外诸臣误我,误我!”十八日夜间,李自成的军队占领了外城,北京城破在即。皇帝手足无措,这时有个太监跑上来说:“皇爷无须忧愁,奴辈有策在此。”崇祯大喜,要他有何妙计,快快说来。太监答曰:“贼若果然入城,直须投降便无事矣。”崇祯勃然大怒,一剑将他砍死。

崇祯人生最后时刻的佩剑使用率似乎很高。煤山上吊前,他对长女乐安公主朱徽娖说:“为何生我家?”挥剑砍去,公主举手遮挡,被砍断了右臂。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军队占领北京,明朝就此覆亡。此时,北京城的居民正忙着迎接新主。有的在门口设立香案,上书“大顺永昌皇帝万岁、万万岁”,还有的在帽子上贴上“顺民”字样。

没多少人在意死去的先皇。两千多在京官员,殉死者只有二十几人,大约仅百分之一。倒是新政权比较关心崇祯的下落,认为他隐藏在民间,悬赏黄金一千两征集线索。两天后,有太监在煤山发现了崇祯骑的马,这才找到遗体,后由大顺政权出钱葬入昌平田贵妃墓。

与此同时,热衷功名的原明朝官员,纷纷前往大顺政权处报名请求录用,争先恐后。少詹事项煜当众扬言,要学换了主子后成为名臣的管仲、魏征。翰林庶吉士周钟给李自成出谋划策说:“江南不难平也!”给事中时敏声称:“天下将一统矣!”赶去大顺政府报到时差点被关在门外。

牛金星对考功司郎中刘廷谏说:“公老矣,须白了。”刘廷谏厚着脸皮分辩道:“太师用我则须自然变黑,某未老也!”最后还是被录用了。就连原首辅魏藻徳,被抓之后还疑惑地说:“如愿用我,不拘如何用便罢了,锁闭作何解?”

他没料到,李自成等认为,明朝大官的财富,不是盗窃国家就是剥削百姓所得,都是赃物。所以明官三品以上概不录用,一律发往各营追赃助饷。在清兵到来之前,这些权贵货真价实吃了不少苦头,吐出很多银子。

官绅地主的集体背叛,直接促成了大明垮台。他们先是抛弃了崇祯,梦想归顺新朝,继续做太平官。等到发现李自成不按套路出牌,更不惜勾引清贵族入主中原。为了保全富贵,一切大义都可以出卖。

本是明朝最主要受益群体的官绅地主,在国家覆亡之际,却争先恐后跳离这艘破船。在这个王朝行将就木的最后八十天里,舞台上演出的不是慷慨悲壮的史诗,而是一幕幕令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喜剧”。

(《国家人文历史》2017年19期)

猜你喜欢
李自成崇祯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浙江图书馆藏崇祯刻本《萍社诗选》述介
皇帝怎么吃
从心理传记学角度研究李自成人格的初步构想
“能吏”的“魄力”
“有君无臣”论:明清之际崇祯君臣的历史评价与君臣观流变
短暂的辉煌
试论明崇祯年间阁臣的更迭
崇祯朝“钦定逆案”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