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2017-12-11 00:41史先敏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创设学科情境

史先敏

数学新课程提倡“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程序“复习、导入新课、重点难点的教授、多层次的巩固练习、小结”相比,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引入,借此发现、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使问题与生活相联系.生动有趣的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即生活,学习是丰富的、快乐的.在实际情境中教学,让学生熟悉的事例进入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下面就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谈点体会.

一、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在备课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在设计导入语时,教师要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当老师的话语像淙淙的小溪一样流进学生心田的时候,就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巧设疑问,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自疑问和好奇开始,而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问题情境.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心欲言而不能”的“悱愤”境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在讲“线段长短比较”时,我创设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能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半票或全票.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是什么?从而引入线段长短的比较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学得兴趣盎然,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激发了求知欲.

三、整合多学科的知识,创设情境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软化学科边沿,实现学科的整合.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数学教育不能局限于数学内部,而应更多地联系相关的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数学教育应该彻底扭转先前只强调数学方面而忽视教育方面,只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弊病,应该重视数学教育和数学与教育两方面的渗透与融合.利用横向联系,整合多学科的知识,在为课堂增添生动、丰富现实题材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讲“抽样调查”后,让学生调查怎样处理废电池;在讲“平移”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设计一幅图案,并涂成美丽的画面,培养学生创造、欣赏美的能力;在讲“用坐标表示平移”后,让学生将所了解的辨认方向的方法整理成一个专题,其中融会许多社会、生活、自然、地理学科的知识和网络技术.又如,将运动会竞赛项目和规则、四大发明、“城市的建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等整合进数学课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活跃了数学课堂.

四、走进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关注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如果不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就没有现实的感觉,会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动机.教师要改变课堂等于教室和学习资源仅限于课本的观念,随时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将沸腾的、变幻的生活及时引入课堂中,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现实世界贴近,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背景相符,强调对“生活的回归”,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使知識不再是零散的、孤立的与生活隔离,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知识、蕴涵知识.要让生活走进课堂,将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更多地走向课外、户外,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我让学生联系实践,说说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发现教室、课桌、文具盒、钢笔、衣服以及正常人的面庞等都是对称图形,使学生惊奇地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真有用,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使教学“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设学科情境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超学科”来啦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