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2017-12-11 00:37支永辉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后进生竞争函数

支永辉

合作学习的特点是,将一个学习小组的团队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这样,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调动了全体组员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呢?

一、开展小组式合作学习

小组式合作学习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对这种形式来说,重要的是掌握分组的要义.首先,要保持小组人数的合理.既要保证人数足够组织探究性学习,还要让每个学生能分到任务,切实参与实践探究.其次,要保证各个小组学习能力的平均性,以免小组之间存在过大的差异,造成两极分化.例如,在探究“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先将小组的人数定为5个,然后将班上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挑选出来,在每个小组中分派一个,再将班上学习能力较弱的后进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保证小组水平平均的同时形成组内帮扶的机制,以优生带动后进生共同进步.假设每组的组长是该组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那么他在探究性学习中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推动者,当其他同学针对生活中的轴对称的图形发表意见时,他可以以提问的形式促进小组学习.如,有同学提出生活中轴对称的图形有时钟,那么组长就接着提问: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它有几条对称轴?一步一步地深入探究,最终帮助整个小组解决问题.这样的合作学习,能使整個小组的成员都参与到探究中,促进优生与后进生的共同进步,实现班级整体的全面发展.

二、开展互补式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在一个小组中能容纳多种人才,进而使组内呈现一种优势互补的情形.比如,在一个学习小组内,有的学生几何知识掌握较好,而函数知识掌握不佳,有的学生却是函数知识掌握较好,而几何知识掌握不牢.这个时候,让这两类学生进行互补式学习,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从而实现全体性的进步.同时,这样的互补式合作学习,最大程度地暴露了学生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例如,在中考前复习总结时,一套习题的两道压轴题是平面几何题和二次函数题.针对有些学生存在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偏差,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他们按照互补的形式分配组成学习小组.组内有能顺利解答平面几何题的,还有学生针对二次函数题的解答很有心得,并且针对动点问题有清晰的思路.在平面几何题的讲解中,选择那些几何知识学得好的学生作为小老师来讲解,同时把自己总结归纳的解题模型分享给大家.在讲到二次函数动点问题时,可以选择函数知识学得好的学生来讲解,同时把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清晰地向大家解释,帮助大家掌握解决这类题的通用模型.这样的合作学习,实现了各个组员的优势互补,使学生的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在巩固自身知识的同时,帮助同学解决实际的问题.

三、开展竞争式合作学习

竞争与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是完全对立的.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当前社会,竞争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让学生尽早地适应这样的环境,对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竞争呢?一是引导小组内的竞争.例如,在讲“因式分解”时,教师可以开展“小题狂练”,为学生每人准备一份习题,以小组自评的方式组织练习,在练习以后由小组长来评价,对完成速度快且正确率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而对效果不佳的学生要做针对性的加强训练.二是引导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团队总成绩作为评价依据,最终评定出优胜组,确保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讲“二次函数的动点问题”时,这类题型往往都有多种解法,教师可以先列出一道例题,将基本的题设背景作简要的交代,然后将主动权交给各个小组,让组内探讨,得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再让各组的小组代表发言,比一比哪个小组提出更多正确的解题思路.这种竞争模式,使组内形成合作学习的形式,利用集体智慧培养个人的发散思维.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科学地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陈冬.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控策略 [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后进生竞争函数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如何对待后进生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