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景观设计
——以桑耶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2017-12-13 06:10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11期
关键词:寺院藏区佛教

张 斌

(福建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福州 350117)

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景观设计
——以桑耶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张 斌

(福建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福州 350117)

人类历史在漫长的繁衍生息中不断进步,并不断实现对自我本体以及外部世界的认识、改变与适应,改造利用和再创造,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但是,人类毕竟是有共性的,文化的差异再大也不会超出以下三个范畴:人与本体的、人与外部、人与人。由这三个范畴发展出来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也就组成了人类文化的整体框架。人类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集中体现在对这三种关系的不同理解和处理方式,以及对三者的不同侧重上。在中国的西南端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这里地势高亢,群山环抱,生活在这片高原上的藏族自古封闭落后,但精神宗教世界却非常发达,从崇尚山川自然观的苯教开始,直到现在占据主流的藏传佛教。所以对待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我们需加以开发与保护,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文化。

藏传佛教;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桑耶寺;景观规划与设计

大约在公元7世纪左右,现代的Pakistan地区的莲花生大师接受了西藏王的邀请,由印度赶往藏地,驱除了该地区的鬼神,并教导他们皈依佛教。西藏地区的佛教宗旨有着一定的区别:一方面表现在藏族区域的形成,以及通过藏族传播而影响的其他区域(比如蒙古地区、不丹地区等)所传承的佛教宗旨;另一方面指的是通过藏文、藏语等文化符号进行精神传播的佛教宗旨,比如蒙古地区、纳西地区、裕固地区等,尽管拥有属于自我的文字或特殊符号,但其传承的佛教经典都采用的是藏族文字,因此又叫做藏语佛教。

而藏传佛教对于西藏的影响,体现在藏民族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如民族的衣食住行、文字乃至轮回戒律等,都展现出了佛教对藏族人民的极大影响。

寺院对于藏民族的意义不仅是宗教仪式场所,同时也肩负着藏民族的娱乐、生活文化,是世俗事物的存在。莲花生大师入藏后在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构建了历史上第一座属于西藏最早的寺庙,该寺庙承载着佛、法、僧为主题的藏族佛教理念,在此之前构建的西藏的佛像和寺院,均未能全面地表达藏族僧人的内涵;桑耶寺构建成功之后,通过寂护大师进行剃度仪式,剃度的对象是贵族的僧人,也称作“七觉士”,他们是西藏地区出现的第一批出家僧人。

古老的历史已留下了这座意义非比寻常的西藏寺庙,这就是现代的桑耶寺。

图1 桑耶寺鸟瞰图

图2 总平面索引图

图3 寺院建筑金顶

图4 窗施工详图

图5 墙绘壁画施工图

图6 寺院景观设计结果图

一、设计概况

(一)桑耶寺概况

莲花生大师进入西藏地区之后,建造的第一座寺庙位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地区的扎玛山,该寺院承载着以佛、法、僧为主体的修行场所,桑耶斯的前身自此成立,西藏有了历史上第一座独一无二的佛教传播圣地。

该寺院地处于山南地区部分,海拔较低,周围有许多河渠围绕,再加上该区域茂密的树木,将该寺院围在一片密集的林间。桑耶寺从莲花生大师建立至今已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了,是当今藏族地区佛教文物留存最多,也是历史最久远的藏区寺院之一,尤其在吐蕃时期,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宏伟壮观盛况。桑耶寺内部留存下来了许多西藏吐蕃时期的文化遗产,此外还留存下了西藏不同阶段的历史资料、佛教情况、建筑与雕塑等内容,是不可多得的考古经典。桑耶寺作为西藏地区最为古老的历史见证者,被我国列为神圣的传统民族文化保护基地。曾有专著称该寺院是一座蕴含了古代经典的寺院,承载了西藏地区的历史文化,并称其为当世的空中花园。该寺院的建筑底部采用的是藏式(西藏本地)建筑形式,中部采用的是我国汉式(内地)建筑形式,顶部引用了印度地区的建筑风格,因此,许多专家又将桑耶寺叫做“三样寺”。

从建筑的最顶部向四周望去,东部呈现在眼前的是秀丽的江白林,南部展现在眼前的是阿雅巴律林,西部展现在眼前的是茂密的强巴林,北部映入眼帘的是桑结林,同时还能看到四大部洲,如八小洲、日月殿以及塔星等景观。位于桑耶寺的大殿正门部分的右侧,构建了一座供游客休息的旅店,其形式跟四大部洲殿比较相似,不但融合了寺庙的周围景观,还有效为行人提供了方便。该休息室的另外一个含义是,通过构建这座位于大千世界的旅社,有效地给行人一种殊途同归的感觉,让行者与僧人感受到共同的归宿感。

公园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绿地承载着环境治理、历史文化传承、居民休闲娱乐、游览观赏及健身活动等多种使命,公园设计要立足新文化特色注重体现时代精神,引用新型环保材料、现代化科技和生态理念,令现代的科学技术、生态理念等都融入到现代园林设计中来。在保证绿色生态的前提下,做好绿色植被的分配,促使公园能够跟得上当前时代所具有的科学合理的布局、生态文明的观念、历史文化的韵味以及符合现代群众需求的综合性公园。桑耶寺鸟瞰图如图1所示。

(二)桑耶寺地理位置

该寺庙地处于山南地区的扎囊县桑耶镇区域,在山南重要的行政区域——泽当镇的北面,距其大约为50km;该寺庙整体建成于公元860年左右,是当时绝无仅有的西藏佛家寺院,目前已被我国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桑耶寺的建立,为藏族地区的佛教传播和取代本土宗教——苯教提供了最直接的方式;该寺院比较著名的还包括从该寺开始的真正意义上的剃度僧人,即剃度的第一批藏区贵族僧人——七觉士,第一批僧人的出现为佛教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并成为藏区僧人的代表性先祖。

该寺院的占地面积为25000m2左右,其建筑构成以乌孜大殿为核心,周围构建了不同色彩的四座以藏族地区标准建造的佛塔,再往远处是四座大殿围绕,大殿的周围构建了与之相连的附属建筑,寺庙内部的建筑都通过围墙进行了围挡,整体呈现出一幅优美的画卷。围墙之上还绘制了佛教极乐世界内容的雕塑和壁画;该寺院的主殿乌孜大殿整体占地面积达到6000m2,结构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别采用了藏族地区建筑风格、中土建筑风格、印度建筑风格等三种形式,主殿堂首层供奉的佛像为释迦牟尼,佛像身高达数米,气势与高度让人感受到敬畏。具体见图2总平面索引图。

(三)桑耶寺历史文化

桑耶寺又称作西藏地区的第一座佛家寺院,广受西藏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列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基地,由于该寺院的建立承载着以佛、法、僧为主体的佛家根本理念,该寺庙的建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价值。

文革期间,西藏全境共2700多座寺庙遭到人为毁坏,桑耶寺就是其中之一,全寺长年失修,加之“文革”期间惨遭破坏,使许多附属设施濒临倒塌,至今未能维修和合理保护。该寺的附属古建筑“嘎米康”“康松桑康村”、展佛台等三处仍被政府部门占用。同时,青朴和埃玛龙两处景点系桑耶寺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两处不通公路,游客很难前来旅游观光。据史料记载,主殿乌策大殿原有五层,现仅存三层,极为珍贵的桑耶寺西藏史壁画仍然破败不堪,而这座在文化领域中及佛教徒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西藏第一座寺庙有必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修缮和重新规划。

二、设计过程与艺术分析

(一)桑耶寺整体规划设计理念

对于桑耶寺的修复与规划,首先要以尊重历史文化、佛教文化的前提,如何将寺院整体规划设计与现代生活有效的结合,从而仍然起到宗教场所娱乐、文化功能。在从新设计规划的过程中以佛教仪轨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进行研究,设计。

(二)桑耶寺规划设计前期调研

在选取此课题时提前查阅了大量西藏古建筑史,西藏房屋结构,佛教寺院文化,藏传佛教寺院装饰风格,藏传佛教寺院色彩文化的选用,以及藏传佛教对环境、布局设计习惯等,总结出藏传佛教建筑的一些特点:

1.建筑空间、结构、类型、屋面、平面的多变形式。

2.建筑立面上的窗户大小和排列的多样性

3.藏式寺庙建筑以红、黄、白、茶色为主色调

4.藏式建筑的外形稳定而坚固

(三)桑耶寺规划设计艺术特性

1.金顶构造形式:采用金顶式构造是西藏区域的寺院建筑采取的主要形式,该形式主要运用梁架体系,檐部周围采取了斗拱的装饰形式,金顶的内部采用立柱进行支撑,对上部的梁架形成支撑作用,并以横梁柱对檩部进行支撑,形成了金顶区域的坡角。金顶构造形式及其外观具体见图3所示。

2.门窗及其形式:该地区的民众所使用的门窗大多数采用长方形的形式,而且在门窗用材方面也比内地区域的用材要少很多,门窗的上部可以通过设置小开窗来实现开启功能,这种形式开窗方式为藏区特有,是为适应高寒气候而传承下来的,能够有效地实现遮风避雨和阻挡风尘的功能。藏区民众崇尚黑色为尊的理念,因此,位于外墙部位的门窗大多数都采用黑色涂料进行刷涂。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寺院周围的民用住宅与寺院都会通过黑烟、清油等方式进行涂刷,以起到磨光的作用,达到让门窗边框提高光泽的效果。门窗上部的檐口部位,多采用小椽逐层挑出的形式,美观的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防水、防护墙体、遮阳蔽日等功能,也起到了装饰整体的效果。藏区的城市区域的民用住宅跟寺院的大门通常被重点装饰,门框部分通过雕刻精致的图案或颜色来实现整体的装饰效果。门窗施工图如图4所示。

3.梁柱及其形式:梁柱作为藏区建筑室内装饰的重点装饰部分,其装饰风格对气氛和整体感受有着重要的意义。柱通常选用木材作为材质,并且未进行柱基础设置,柱子的形状通常选正方形、圆形、八角形等形式。对于柱头部位、柱身部位,通常采用不同雕刻和彩绘的形式来装饰。桑耶寺及周围住宅通常选用覆莲、仰莲、火焰以及宝轮等作为装饰的图案,展现了佛教传统文化的浓厚色彩。对于梁,通常采取彩画的形式进行装饰,梁头、雀替往往采取雕塑等艺术形式来装饰,以相同的色调和雕像来实现梁与柱的协调统一,共同烘托出建筑的艺术韵味。

4.鎏金技术:藏区传承的鎏金技术属于国内外知名度最高的,该技术在藏区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著名的如大昭寺与布达拉宫等圣地都采用了精湛的鎏金技术。桑耶寺的金顶部分,也采用了多种鎏金饰物,比如宝塔、倒钟以及金幢经幡等构造都采用了精湛的鎏金技术装饰,使得各部分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现出夺目的光辉。因此,鎏金技术装饰部分也是桑耶寺具有特色的景观之一。

5.彩画与壁画装饰:藏区的彩画技术也是其独具特色的重要艺术形式。桑耶寺内部装修木部,如额枋、柱头等部位都通过彩绘和雕刻技术来展现桑耶寺悠久的佛教历史文化风貌;另外,桑耶寺走廊和围墙等处的壁画,也展现了其雕刻技术的精湛。桑耶寺的殿堂内部和天井院落两侧或走廊部分随处可见。壁画如图5所示。

三、桑耶寺规划设计结果

做足前提工作,根据对于寺院在藏民族的意义不仅是宗教仪式场所,同时也是藏民族娱乐文化生活场所,是世俗事物的存在的定义,以尊重历史文化、佛教文化的前提,将寺院整体规划设计与现代生活有效的结合,进而重新体现其宗教场所以及娱乐文化功能。在重新设计规划的过程中以佛教仪轨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为设计规划指导思想进行如下规划设计:

在不改变寺院功能、房屋职能以及外观的前提下,对桑耶寺整体景观依据佛教世界观里的须弥山中心世界对景观进行设计。桑耶寺主殿乌策大殿以象征须弥山为中心,东南西北的将白林塔、啊呀巴吕林、强巴林、桑洁琳四座塔分表表示当前形成的四大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贺牛州以及北俱芦洲,同时,地处于四大洲周围部分的八座小神殿(包括参马林、顿穷啦巴林、撘角仓玛林、甲竹加卡林、隆丹白萨林、桑丹林、纳措扎扎林、白哈贡泽林)象征了八小洲,景观中设计规划的放生水系,放生池,象征大咸水海、香水海,主殿的两侧小神殿象征日月,而分布在寺院周围层层环绕的树木,绿色体系,代表了日月星辰,也象征了七重金山,大殿的金顶代表了小世界最高端三十三天,在设计的同时,对于细节,例如广场的造型遵循并采用了藏传佛教常用的法器形象金刚杵、金刚铃、法螺、宝伞等形状,以此进行设计。最后围墙象征了环绕世界的铁围山。

整体总平面图运用藏传佛教中最为遵从圣表法礼佛,并将其中所呈现出的十字金刚杵的形象进行了呈现。十字金刚杵在西藏地区也被人民称为十字降魔杵,该法器具有消除烦恼、降妖伏魔的象征,因此也将其全称作:十字金刚羯磨杵。

十字金刚羯磨杵和种子字中的第一个字:嗡字体现。嗡字在为佛教的文字——藏文里代表着自我身体皈依佛教,皈依三宝。也表示三身佛,法身佛部心,代表着身语意的总集,与佛陀成为一体。也表示了佛法倡导的智慧无穷、斩除孽缘、消除烦恼、去除轮回之苦等象征意义,而藏族对轮回尤为看重。整体景观图如图6所示。

四、结语

本课题设计的意义在于如何能够将我中华民族宝库中的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生活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整体设计处处按照藏传佛教文化的佛教世界观进行设计规划,在实体选材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式的铺装,装饰点缀其中,达到寺院对于宗教、娱乐、文化功能上的诉求。

现代装饰手法的点缀与藏传佛教文化主体的设计规划手法丰富了层次,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建筑装饰的艺术效果,进而有效地提升了寺院景观的和谐性、可观赏性等,运用形与色的合理点缀与搭配,能够促使出行者感受到桑耶寺特有的藏区文化、藏区生活风采等,实现乐在其中的效果。■

注释:

[1]何周德,索朗旺堆.桑耶寺简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05.

[2]列谢托美.桑耶寺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3]嘎马卧塞.浅谈藏式建筑的装饰艺术[J].青海民族研究,2012(12):15-25.

[4]邓开良,浅析藏式建筑的特点与分类[J].文艺生活旬刊,2011(9):160.

Scenic Area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amy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ZHANG Bin
(College of Fine Art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17, China)

Humans thrive in the long process, has experienced the self and the outside world's perception of the body to adapt. Modifica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re-creation, thus forming a colorful culture. However, human beings, after all, there is commonality, and then a big cultural differences do not exceed the following three areas: Human body,man and externally, and people. Developed by these three areas of spiritual and cultural, material culture and institutional culture will constitute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human culture. Human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diversity embodi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hre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approach, as well as on the three different focus. Known in China's southwestern tip of roof support Tibet natural conditions are very harsh, highpitched terrain here,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living in this ancient Tibetan plateau closed and backward, but the spirit of religion is quite underdeveloped world, from advocating mountains nature Bon concept began, until now occupy the mainstream of Tibetan Buddhism. So treat these cultural scenic area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we need to let more people know about this culture.

Tibetan Buddhist; cultural heritage; scenic area; Samy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检 索 :www.artdesign.org.cn

F59

A

1008-2832(2017)11-0082-03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寺院藏区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
Fantasy and reality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敦煌文本P.T.993吐蕃寺院稽考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