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龙形象造型特点研究
——以晋祠木雕盘龙为例

2017-12-13 06:10林崇华许皓渊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11期
关键词:嘴部晋祠盘龙

林崇华,许皓渊

(河北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401)

唐宋龙形象造型特点研究
——以晋祠木雕盘龙为例

林崇华,许皓渊

(河北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401)

龙既然作为神物,人们自然也将龙与吉祥的涵义联系在一起了。龙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龙的形态在社会人文中不断发展。从汉代开朝以来,随着龙形象愈来愈神秘化,诸如房屋、亭台楼榭等绘制有龙的形象的建筑就更加常见,一直到了民国时期仍然一直流行。龙的形象成为了一种中国民族文化的象征,社会生活中也处处体现着这些象征。晋祠千年盘龙造型也是经过千年的历程展现在我们面前,文章对此进行解读以发现其中的奥秘,在探究传统盘龙造型文化的同时,得出一些新的造型研究发现。

古建筑;龙;造型;盘龙;艺术

龙是古代神话中与诸神不同的一种动物,古人曰:“龙,麟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兮而登天,秋兮而潜渊”,传说中,龙能兴风唤雨,从古到今一直被崇拜为神话,被祖先塑造成为一种神秘圣物而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一、唐宋时期龙形象演化

古时记载它的形象有九种神似,翻译过来就是头部像是牛,头上的角像鹿,眼睛像大虾,耳朵像猛象,脖颈像蛇,身上的鳞片像鱼,龙爪像孔雀,脚掌像老虎。它的背后有八十一个大的鳞片,属于阳气之数。“其声如戛铜盘”。嘴部旁边有胡须长髯,下巴处有夜明珠,喉部下方有逆着生长的鳞片。头上有尺木,所谓龙没有尺木便不能升天。呼出来的气变成云,既能变成水汽,又能吐出来火。

在唐代这样的封建中国社会的鼎盛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还有社会的一直趋于稳定,在唐代时期艺术飞速的发展,将龙的样式发展到了一个基本成熟的状态。基本上唐代龙纹沿用了前代龙纹特点,在这个意义上,含义也基本是吉祥为主,特别受到当时人的喜爱。唐代龙的形象出现了一些规范化、固定化的样式,这是由于工匠们设立了一些典型的样式,也有可能是为了工艺施工的方便。从唐代的龙形象的分析来看,唐代也是隋代一脉相承的龙形象。尾巴部分与腿部互相紧绕是唐代龙形象一种明显的特点,在后面提及的晋祠木雕盘龙造型非常有可能发展了这一特点,隋朝的传龙石给其提供了借鉴意义。

同时还要提及一点,唐时流行一种比较怪异的鱼身龙头的纹样,普遍称作龙鱼变纹样,这种形象的龙普遍具有大象鼻子,巨大的口部,锋利的牙齿。这样的特点在晋祠八条盘龙上也体现了出来,盘龙牙齿形态各不相同,有整齐的牙口,也有单独两颗獠牙。嘴部与鼻子也各有不同。

唐时期龙纹的特点为体态丰满,头部比较宽段,角分叉接近鹿角。这与当时的审美观念是一致的。唐时期是一个精神文化双开发开放的时期,兼容并包了许多东洋西洋中东的建筑艺术,同时唐朝的环境十分宽松,给这些艺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个时代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艺术都有巨大的发展,这样就给龙样式发展创造了极其良好的条件。

图1

图2

在宋代龙的形象变化是中国历史上走向理性的一个时代,各个学科的专家都将本领域内的成果写成书籍,也是拜这个时代所赐,具有极其漫长的历史、且在艺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龙的形象在这个时期也有了详细的阐述,对我们后世的人们做研究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参考,在那个时代也形成了非常多的重要的思想理论。宋朝时期因为对龙形象进行了很多的分析与创造研究,于是形成了较于前代更为完整的画论及于此相关的理论研究。宋代的龙更加的传达一种神态、精神以及美感的东西。龙纹形态艺术化、图案化的感觉更加强烈了。更加加深了对龙所处环境的渲染;主体与配色景致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在宋代龙形象是真正走向了纯而又纯的艺术化的自由,已经被完全归入了艺术的范畴中。对龙的形态来说,具有时代性的重大意义。这样的表达方式也契合了社会中想要减弱龙形象的宗教意义的诉求,真正完全发展美学观念的感觉。晋祠在这一点上也与明清后建的建筑有着极大的不同。

中国的整个古典建筑艺术表现中与龙的样式一直有很深的渊源。用龙的样式作为基本的创作规范与雕刻艺术一直是古代的中国皇家宫城古建筑、亭台楼阁中一直追求的。这些的龙形雕刻多数呈腾云驾雾、飞天向上的形态,气势雄浑,起伏有致,栩栩如生。是我国古建筑艺术的珍宝,是真正精致的艺术品。在晋祠八条盘龙却又不完全是雕刻,准确的说应该是独立作品。这些美丽的杰作都是我们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工匠们的伟大的艺术品。

在下一章节中提到,尤其是在宋代时期修建的唐叔虞祠,又称晋祠中圣母殿廊柱上八条木雕盘龙,则是最为典型的宋代艺术龙形象最深刻的体现。

二、晋祠木雕盘龙

晋祠内最古老的古典建筑就是圣母殿,建成于大宋天圣年间。大殿前方的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中国现存一千年的木质盘龙唯一一处(图1)。完全的独立雕刻栩栩如生,这几条龙也各自有独立的名字,中间两条欲展翅高飞的是应龙,蟠龙分作两边。蛟龙、蟠龙各无鳞无角,真正的海内外独一无二的孤品。雕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八只龙分别环绕八个廊柱,虎虎生威,跃跃欲动。这八根廊柱上分别缠绕着木雕盘龙八条,盘曲自如,鳞爪有力,昂首竖角,张口向前,极尽其庄严威仪。盘龙之制曾见于唐代及其以前石塔门龛倚柱和造像碑佛龛倚柱上。木构建筑上装饰木雕盘龙柱者,晋祠圣母殿是全国最早也是仅存的实例。关于龙的形体样式,更为重要的是龙首那种独立于天地的神气,我个人认为这种气质才是唐宋龙形象与后期龙最大的区别。木雕盘龙的气势非常明显的表现在了整体的雕刻当中,八条蟠龙腿部肌肉十分有力,在实地拍摄的照片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蟠龙的腿部线条刻画非常到位,具有非常明显的张力。

每条龙的龙头以现代眼光看起来就是一个系列作品一样,但是仔细分辨可以窥得每个龙头都不一致,眼神朝向与龙头姿态各不相同,显现出完全不同的样式来。

从左至右的第一条龙卷曲的像绵羊一样的角,眼睛却大睁着怒目向右,看似不和谐却是真正的艺术组合的魅力,嘴部大张开有一种龙的霸气。

第二条龙头顶角卷着向上飘散,是海里的样式,眼睛微微张开却有一种威权的感觉,嘴部张开约三分之二,嘴中吐舌,想要吞噬不好的灾祸。

第三条龙无头顶角,眼睛却炯炯有神,张开带有巨牙的大嘴,同时爪向前伸,一种气势要蓬勃而出。

第四条龙头部的角像是卷曲的鹿角,双目微睁,口部上唇微微向上抬起,平视前方,显示出一种平易的感觉,不像是传统的人们认为的龙都是怒目圆睁的吓人的样子,但却有威严之感。

第五条龙身形似乎感觉稍微平缓一点,尤其在上半截身子更像是一条蟒蛇,头部微向下,耳朵立起,感觉是在听着这周围的风声,可以探听到一切,眼睛似乎也睁得更加地大了,显示出一种自身的威严。

第六条龙双目怒睁,显示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嘴部紧闭,有一种攻击的态势,头顶的麋鹿角一样的造型角,像是闪电,飞入凡间。

第七龙头顶一个尖角,为脊背处最长一角连至龙尾,双目大而直视前方,相较于前一龙多了些许的稳重。

第八条龙耳朵小巧,头顶也无明显的凸起,但整个头部昂首向上,嘴部紧闭像是向天长啸,就是一道流星划破夜空的声音。

不仅龙的造型各异,在具体连接方式上也是非常巧妙,不像是一般传统的龙盘柱是浮雕在柱身上,此盘龙是独立于柱身并缠绕在上面,这就给工匠们提出了难题,但是匠人们解决得非常巧妙。运用了类似插销的结构,也借鉴了传统榫卯结构,将龙身分为几个大段,然后一个一个的拼接在一起,在晋祠中除去丢失的被人为拆毁的龙身,没有一个是因为技术工艺问题断裂或者不完整的。(图2)

八条龙的造型不仅在建筑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艺术方面也对后人研究宋代艺术龙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八条龙气息外露,浑如一体,有的尾向上欲攻,有的飞起利爪,有的气势如虹。八条巨龙飞身入云,栩栩如生,与八条廊柱的纹理合为一体,穿越于天际之间。八只木雕盘龙虽然已快近千年,仍然纹理清晰,可见当年木雕工艺的精细与工匠的高超技艺。用一句诗文可以阐释这样的木雕盘龙:“木雕飞龙似狰狞,中华图腾巨灵神,俯身悬瓮佑圣母,攀援古殿欲重生。”

最后从对八条龙的研究来看,唐宋龙的造型都十分有说服力。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在艺术上作出了极其重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体现出了唐宋两朝的工匠艺人们卓越非凡的创造力,不仅在建筑装饰上体现出了自己的特点,也在艺术上有了新的突破,而且在艺术上更胜一筹,对于后世的创造也提供了一些造型与色彩方面的有益借鉴。■

[1]李合群.中国古代建筑文献选读(第1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2.

[2]侯幼彬,李婉贞.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1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1.

[3]王其钧.华夏营造中国古代建筑史(第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8.

[4]梁俊泽.山西古建筑文化综述[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6.

Tang and Song Dynasty Dragon Image Modeling Research,Panlong Jin Temple Woodcarving, for Example

LIN Chong-hua, XU Hao-yua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Art Design,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China)

Since the divine dragon, people will naturally linked with the meaning of auspicious dragon.The image of dragon has deep into people's life, the form of the dragon i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Since open the han dynasty, as the dragon image more and mystification, such as houses, buildings, pavilions to draw the image of dragon has becomes more common, still has been popular until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As the image of the dragon became a symbol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also everywhere embodies the symbol of social life.Below mentioned jin temple in panlong modelling also is after one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in one thousand show in front of us.Let us now to read, to explore the mystery of panlong modelling in explor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some new modelling study found.

ancient architectural; dragon; modelling; Panlong; art

检 索 :www.artdesign.org.cn

[J59];J322

A

1008-2832(2017)11-0091-03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嘴部晋祠盘龙
收割啦!晋祠大米再获丰收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五(5)萤火虫中队
此人为何杠得如此嚣张?
圆号教学中嘴部教学的重要性及训练方法研究
武汉盘龙广场银兴影城
高中素描头像教学中提高嘴部刻画能力的策略探究
晋祠周柏
盘龙糕
基于Horn-Schunck光流法的多目标反刍奶牛嘴部自动监测
盘龙护佛(一石二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