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017-12-27 02:48张元媛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6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中学生培养策略

张元媛

【摘要】新课程以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为立足点,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性要素。中学语文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特点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浓厚的自学氛围,指导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华丽转身。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063-01

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的确,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導学生学会学习,并寻求最佳途径,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方面,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制定计划,培养意识

自学若没有一个科学的计划,势必会陷入打乱仗和盲目被动的状态。为使指导学生自学能始终目标明确,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制定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笔者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首先明确这一学期哪些课文需要老师指导学习、教授方法,哪些课文可让学生运用方法、自学自读。其次明确本学期需教会学生语文方面的哪些知识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这样,才能将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有计划地进行,扎扎实实的落实到每一节的指导课上。

二、授之以法,培养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

(一)课前指导预习

预习是学习的前提与基础。高效的预习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针对性强而富有成效。教师如果不能给学生以科学的预习指导,学生就学会了应付,你所要求的预习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课堂的学习效果就难以保证。笔者在这一环节中教给学生具体的自学方法,即“三读二查一见疑”。

三读,就是要求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课文至少读三遍。一读——默读,也即最初读课文,要手脑并用,圈点字词,勾画语句,粗知课文大意。二读——朗读。学生再读课文要出声、口脑并用,理清作者思路,筛选信息,熟悉课文内容。三读——精读赏读。这是更高层次的读,要把握课文要点,推敲文章,概括主旨,了解写法。

二查,就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肯定有疑难,解决的方法是自己查。“一查”即查字典、词典和词语手册,解决字、词的音义,这是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的,教师不宜代劳。“二查”即要求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对作者、写作背景等作一粗略了解。

一见疑,就是要求学生将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写在预习抄写本上,并写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在自学中学生肯定有疑,先让学生谈看法,然后在课堂上听讲,疑点则豁然开朗。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积极获得新知识、新技能,久而久之,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二)课堂指导方法

过去我们过多的从教师的角度来考虑该教什么、怎样教等问题。现在我们应该更多的考虑学生的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什么,什么能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什么方法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轻松自然有效等等。

1.精心设计自学指导,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指导的设计要从任务、用时、方法与途径、目标等方面入手,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样自学,用多少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查。这样,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方法,从而使自学更加有效。学生也会积累不少的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终身受益。

2.根据文体特点,掌握学习方法。

语文教材中有不同文体的文章,针对同一种文体,让学生掌握其特点与分析的方法,从而解决一类文章的分析。如七年级的说明文单元,前两篇课文由老师指导,掌握分析说明文的方法,即:明确说明事物、了解事物特点、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语言特点。随后几篇课文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只在课堂上作适量的点拨。这样的教学,真正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3.教学重点从文本的内容转向文本的表达。

语文课的教学,不能将重点放在文章内容的理解上,而应该从文章的内容转向文本的表达,在一堂课上掌握一个写作技巧或是某种文体特点,从而解决以后同类文章的阅读和分析问题。真正实现“用课文教”,而不是“教课文”。

(三)课后指导整理

正如“春种秋收,秋收冬藏”的道理一样,学生通过自学耕耘,掌握了一些知识之后,还要指导学生做好“冬藏”——建立读书笔记,反思总结整理归纳。读书笔记是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补充完整,让各种知识变得条理清楚、有规律性,方便今后记忆和使用。

三、营造氛围,培养习惯

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并对日后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受益终身。

语文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因此,笔者建立起课堂——校园——家庭——社会的主体网络,让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广告、标语等各种语文信息走近学生,培养学生随时随地积累语文知识和信息的习惯,养成看书读书的习惯,并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其自主开发的能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语文自主性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新课程背景下落实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新成果,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和创新优化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努力使学生在语文自学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从“学会”到“会学”的能力转化,进一步促进自身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翅远.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5(57)

[2]孙春成著.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策略.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19.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中学生培养策略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